这两天在批改学生们的作文,颇多感慨。
这次的作文题目是《爱,深藏于内心》,学生们写的多是父爱,在他们笔下,除了一些是作文选里复制粘贴过来的父爱之外,还有一些是真真切切的自己所经历的或见证过的父爱:有离异家庭下复杂而纠结的父爱,有忙碌得早出晚归基本不与孩子沟通的父爱,有严苛且又布满焦虑的父爱……
看得真令人心酸……
似乎每一种爱都是千疮百孔啊,似乎每一种爱都背负着生活的沉重和人性的复杂。
如果站在科学的角度、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些父亲或者母亲的爱有太多的问题,而学生们还是在这份沉重里看到了爱。
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因为作文主题的关系不得不这么写?还是说他们真的能理解父母亲的性格上的不完满?并且感受到爱了?
开学初,我曾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说:我们上了高中,看待父母就不仅仅是以一个子女的目光去看待,还要用一个人性化的眼光去看待,即看父母不仅关注到他们父母这个身份,也要关注到他们作为人的这个身份。只要是个人,他就必然有各种喜怒哀乐、有各种性格的局限,我们既要看到他们的伟大之处,也要看到他们的卑微之处,无助之处、忧虑之处……
一个苛刻、脾气很臭的父亲背后或许有很多的焦虑、沮丧、不安全感;
一个不苟言笑的父亲背后或许有不自在、不快乐、不被拥抱的角落……
理解了这个,我们才能将成长中的伤痕慢慢释怀,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们相处啊。
而现在,我还想继续说说我的感慨:
一个父亲首先是一个并不完美的人,其次才是一个父亲。所以他们给予我们的爱必然也是不完美的,他们带着各自的局限,各自的缺点来爱我们。
想想我们自己,有时候表达出对家人朋友的爱,是不是并不那么容易、直接?有时候担心被人笑话,有时候担心肉麻,有时候担心不被接受。爱,毕竟是柔软敏感的,我们都害怕受伤害。
理解了自己,才能理解别人啊。
所以,我们要站在哪个角度去领受这份来自父亲的、可能并不轻松的爱呢?抱怨的?憎恨的?漠然的?还是积极的?接纳的?理解的?感恩的?发现的?创造性的?
我们获得怎样的爱,既与客观的爱有关,也与主观上如何感受有关。有些人有发现爱的眼光,发掘爱的眼光,爱是越发现越多的,爱是充满生长性的,结果这样的人感受到了源源不断的爱,他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穿过各种不完美的表象,各种性格缺点的迷障,他能直达人性的闪光点,看到深藏于内心的爱,他是有福之人了。
我们尽可以站在各种各样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我们的周遭,可是哪个角度才有利于我们的幸福人生呢?当然是积极的、接纳的、理解的、感恩的、发现的、创造性的角度了,这些角度也可称为语文的角度。
当然,这并不容易,甚至很难很难,而这,也正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抒写文章的目的了,我们并非一定要成为学者、成为作家,能成为一个能发掘爱、表达爱的普通而阳光的人,这已经相当优秀了。
但愿,深藏于内心的爱能被看到。
但愿,爱不再深藏于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