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的需要,最近在研究知识付费产品,探索新的知识付费产品形态,其中发现了知识付费产品的五大场景,在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这篇文章说过,场景分析法是分析需求的重要方法,能够形象化地帮助我们理清很多的业务逻辑,决定一个功能的去留或权重,这五个场景很有意思,与大家分享一下,它们分别是:
1)送礼
2)赞赏
3)偷听
4)试听
5)分销
明确一下:场景分析的意思是谁(Who)在什么时间(When)或什么地点(Where)产生了什么需求(Desire),他会如何解决(How)
1)送礼
送礼的场景从线下就有,而最早将送礼这个场景搬到线上的是电商平台,比如京东付款时可以选择礼物盒、专注打造送礼场景的礼物说、以及玩物志等电商,越来越多的电商也在引入送礼这个场景
送礼这个需求是切实存在的,而知识既然能够被标价、被售卖,那就是商品中的一种,那就可以作为礼物。而且,把知识作为礼物送给对方显得更加自然、情感更深。再者,知识作为一种虚拟产品,送礼的链条短,也能减少送礼人以及收礼人的麻烦,频率也更高,分析一下几种送礼场景:
(1)BOSS一直想着提高员工的销售技能,在知乎闲逛的时候恰巧发现了白冰冰的“基本销售技能介绍live”,立刻作为礼物买下来分享到工作群,让员工们一同成长
(2)丈夫在分答上看到了大熊老师的“启蒙规划:帮孩子轻松学好英文”小讲,心想,为了孩子的成长,妻子也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把小讲当做礼物送给妻子,共同学习
(3)喜欢艺术的好朋友生日快到了,送实物未免太庸俗,还是上知乎live购买一份艺术相关的live送给朋友更好
2)赞赏
赞赏场景同样线下就有,而且自古以来就用,古代的艺人表演得出色,都能获得观众们的赞赏。赞赏是一种对知识的尊重,也是一种感恩情感的表达,它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用户的素质要够高,尊重知识;二是知识的质量要高,能让用户发自内心觉得值,觉得受益匪浅。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日头条虽然有赞赏的功能,但两方面的要求都达不到,所以打赏率非常低,这也在情理之中。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不让别人说我在黑今日头条,我专门找了一篇上百万阅读量的文章,打赏为0,又为了验证今日头条是否会将打赏人的头像亮出来,我又打赏1块钱(心痛我的一块钱)
可以预想,知乎live、得到专栏、大V的微信公众号打赏的额度会非常可观,因为这些都是粉丝经济的一部分,而其余的产品只能依靠高质量的内容获得打赏
3)偷听
偷听是个伟大的发现,它是互联网才能实现的产物,我十分佩服第一个想出偷听功能的人,此人对知识付费以及人性思考得很深
知识付费成功的关键是需要实现大V的利益最大化,如果仅仅依靠大V一次问答获取收益,一方面咨询人需要承担昂贵的费用,会使咨询人越来越少,咨询的热情也不高,另一方面大V的答案是有价值的,让有价值的东西只用一次就白白浪费是不应该的,而且大V每次都回答相同问题会感到疲倦。而偷听很好地解决了上面所有的问题:大V愿意将第一次的咨询价格降得足够低,因为咨询还有一元偷听得来的二次收入,咨询人会乐于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因为高质量的问题更多人愿意掏一块钱来偷听一下,说不定还能赚钱,咨询的热情也更高,甚至为了能赚钱没问题也要找到敏感问题去咨询,更重要的是偷听使得问题的传播更广了
4)试听
试听的核心原因还是为了降低决策成本,想象一下以下场景:
工薪阶级的小明曾经在知乎live中听过李笑来的“一小时间建立终生受用的阅读操作系统”,感到金钱与时间的双浪费,当他再看到感兴趣的live时,心想会不会又是水课,试听功能就能免除小明的疑虑
5)分销
分销功能的应用场景之一是为了迎合新型的“知识淘宝客”,也可以称之为知识微商,通过各种社交网络,如朋友圈、如自己的文章中插入链接,通过介绍商品-分享链接-获取佣金
应用场景二是鼓励普通用户分享,用户为了让朋友圈中更多的人听课,因为听课的人越多自己分得的佣金也就越多,所以在朋友圈中描述的语言会有很明显的赞美倾向性,能提高转化率
具备分销系统的产品有小鹅通、荔枝微课、千聊、喜马拉雅FM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