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父亲和我谈起,昨日和正读大班的小女儿的互动:
家里的猫爸猫妈刚生了6只小猫,孩子最近热爱玩猫。
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只小猫躲在角落,女儿想把它掏出来,可是角落太小太远,够不到。
于是,外公想了办法,帮忙把小猫逗引出来,然后交给了女儿。
谁知女儿竟哭闹起来,还对外公说:“这是我家的小猫,不许你玩。我家的小猫也不会送给你的。你要玩猫,自己去买。”
后来,外婆去安抚女儿,女儿也对外婆大发脾气。之后就这样大哭一场。
等女儿玩好猫咪回屋,外婆提醒女儿洗手。女儿又胡闹了一通,任性的要求外公去给她开水龙头,给她的洗手做一系列配合工作。
听到女儿和外公这样“你家、我家”的对话,我也很意外。第一反应是得教训一下孩子,第二反应是要反思一下我对女儿的教育方法。
第三反应是,我要如何去和女儿交流这件事情。在思考如何和女儿交流的时候,我想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句话。
那么,我想,首先我该从女儿的角度听一下她的叙述。这样对事情的了解才是比较全面的。就好比给人定罪也得给对方申诉的机会。
早上叫女儿起床的时候,孩子迷迷糊糊的说,妈妈我爱你。瞅着孩子情绪平稳,气氛不错。于是,我觉得可以谈一下。
一边拉她起床,一边问女儿:“宝贝,你是不是很爱妈妈啊?”女儿说是的。
我又问:“你以后生了宝宝,是不是也很爱你的宝宝啊?”女儿继续说是的。
我又问:“那你更爱宝宝还是更爱妈妈呢?”女儿说都爱。
我说:“宝贝,你很爱爸爸和妈妈。妈妈也很爱你,也很爱我的爸爸和妈妈。爸爸也很爱他的爸爸和妈妈。”
宝贝这时候很高兴的补了一句:“爸爸也很爱我。”
我说:“是的。爸爸妈妈都很爱你,也都很爱我们的爸爸妈妈。”
我接着说:“所以,爸爸妈妈上班的时候,你可不可以帮爸爸妈妈照顾一下奶奶和外公外婆呢?对他们好一点好吗?”
女儿高兴的点头。
我继续问:“宝贝,那如果以后你生的宝宝骂我怎么办呢?”
女儿说:“我会和故事里的小番茄妈妈一样,很温柔的和我的宝宝讲道理。”
到这里,气氛都很好。我觉得可以水到渠成的聊一聊昨天的事情了。
我问:"那我们家的小猫咪,外公外婆和奶奶可以玩吗?”
女儿说:“可以啊。”
我继续问:“如果外公外婆和奶奶喜欢我们家的小猫咪,你愿意送给他们一只吗?”
女儿说:“可以啊。”
我问:“那我听说,你昨天说小猫咪是我们家的,不给外公外婆玩。他们如果要玩,就自己去买一只玩?”
女儿平静的回答:“呵呵,那是我生气了,说的气话。不是真的。”
我问:“那你为什么生气呢?”
女儿说:“因为外公把小猫咪逗出来了,我觉得小猫咪想呆在那里,强迫它出来,它很可怜。”
我再问:“那外公为什么把小猫咪逗出来呢?”
女儿说:“因为我想钻进去,把小猫弄出来。外公帮我的忙。”
到这里,我发现并说出了女儿的矛盾之处:“你想把小猫弄出来,外公帮你弄出来了。你怎么反而又觉得小猫可怜了呢?”
女儿说:“我也不知道,后来我的想法突然就变了。我原来想把小猫抓出来。突然又觉得小猫被逗出来很可怜。后面的想法我没来得及说出来。然后我就生气了。”
到这里,我有些明白了。原来,孩子的心里百转千回,有不同的想法纠缠着。孩子为什么从第一个念头,跳到了第二个念头,说不定其中还有很多无法说明白的细节,可以探讨。不过,6周岁的小朋友,她能够表达出这么多,已经不错。
我很庆幸自己秉持着“兼听则明”的念头,要不,也许我已经一棍子打死,把女儿狠狠批评一顿。而不会以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和她平静的去交流这件事情。也不能让她清楚的表达出自己念头转换之时的矛盾。
人有时候就是这么复杂,大人小孩都会这样,心里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和感觉,百转千回的纠缠着,切换的速度快到让人难以捉摸和理解。
然后因为心里的纠缠,向外做出一些奇怪的、令人愤怒和难以理解的事情。可能有些人,能够意识到自己心里的纠缠,可能有些人,自己都不能明白自己内心的纠缠。
如果,作为父母,不能平静的容许孩子去觉察和表达自己,而是强力打压,也许这些纠缠就会在童年阶段被压抑,而不被看见。久而久之,孩子自己便也看不清自己了,渐渐长成一个纠结而不自知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