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认为学习只有效率高低之分,从未想过还有真伪问题,那么什么是伪学习呢?
伪学习是一种存储和输入活动,它的最大问题就是存储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伪学习让我们产生一种幻觉,不断加大初始输入的量,就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伪学习误解了学习的本质,学习的本质不是一种存储和输入活动,而是一种生产和输出活动。
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概念不清害死人啊。
这些年一直在学习,但是如果让我讲讲都学了些啥,还真讲不清,现在看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输出实在太少。
就像一堆原料一股脑堆进仓库里,不再进行分类整理加工,它就不是成品。
随着信息知识原料源源不断的涌入大脑,所有的全部搅和在一起,成了一锅粥,虽然有点夸张(为了加强效果),但确实记不住什么太多的东西。
所以就认知来说,存储是手段,提取是目的。而提取的次数越多,记忆就越深刻。
用尼采的话说,“只发生过一次的就等于从来没有发生”,第二次发生的时候,你再度收藏其实也是一种提取:把眼前的信息、知识或者人跟你以前的存储进行某种关联,这是一个提取的过程;经过反复提取,你的头脑中就会变得非常地醒目,在你的意识中就建立了一种高带宽的专线连接,你对这个信息和知识就能达到像福尔摩斯那样的瞬间提取状态。
很震撼!尤其是“高带宽的专线连接”这个概念。
那想想自己以前看书基本都是只看一遍,极少有两遍以上的,这两年因为要练习写作,才开始对某些文章反复阅读并写出读书读后感,似乎慢慢掌握的知识比以前要扎实一点,这就是输出的力量吧,这也是伯凡老师课程里讲的,“通过提取来存储是最好的存储。”
突然理解了知识点、知识面和知识体系的区别。
知识点是一个个孤立的概念,相当于原材料,只有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加工才能形成知识面。深化知识面,然后再构建知识体系,也不知理解的对不对。
特羡慕有些人头脑中的知识网络四通八达,提取知识时游刃有余。你问他个问题,他的答案经常很意外很有趣,出乎意料又合乎逻辑,常常会拓宽人的思路,这输出不得不服。
那么如果不断提取,就可以熟练记忆了吗?非也。
只是不断重复练习而没有障碍,这不符合刻意练习的特点——既要练习也要刻意,而这个刻意就是障碍。
在这里可以体现为考试,或者说是实战,只有把头脑中储存的知识不断提取出来,用在有难度的地方,才会不断的强化它们,形成高带宽专线,内化成快捷方式,最后变成连自己都不知怎么回事,就脱口而出了。
所以认知是一种生产活动,关键在于产出,它的质量取决于你把它当成是单纯的存储还是将提取存储合二为一,将练习与考试合二为一。
庆幸自己终于明白了这点,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