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当老师的时候,每次看到厚厚的一摞作文就很头疼。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难得一篇好文。老师们要全批全改,领导还要根据老师的评语再给老师打分。在这种考核之下,很多老师们的评语越写越多。但是这并没有对作为教学起到非常好的作用。相反老师们谈到作文就担心害怕。我们的作文评价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
一节课围绕一个点来评价就行了。老师教了什么东西,就评价什么点。
打个比方说,如果这节课老师教的是写中心句,那么这节课只要学生把中心句写上了,就可以得100分。
如果这节课,老师讲解的重点是描写,那么只要学生的描写过关,就应该得满分。
我把这个观点和我现在的同事讲起,同事们深感忧虑。他们认为我这个做法不适合在小学中进行。他们觉得小学生有太多的错别字,标点符号需要老师进行讲解。如果老师不给学生改的话,那么学生在考试中就难以出现理想的分数。毕竟现在考试的点是这样的,两个标点符号就扣一分。
老师的忧虑确实很现实。但是如果从长远考虑的话,我们不能够光看到分数,而是要真正的教给学生优秀的技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二年级的学生能写话就不错,因为我们的重点是让学生有兴趣。学生愿意写愿意去表达,那这就是一篇好文章。至于学生错了几个标点符号,有几个生字不合适,老师帮着去改一下就行,并没有必要说要法治学生去修改。
一节课如果老师讲解的点太多或者训练的点太多的话,学生们招架不住很容易,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比如说老师讲解的是中心句,但是学生也有错,错的字和标点。老师可能在评语上,一一指出学生的错误。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非常明确的帮助。因为学生很有可能在这些点评中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原本清晰的小脑子看到老师的评语之后马上就变成了一团混沌,这样的教学与学生是没有益处的。
我觉得这就是教学中的取舍。我们写作中需要对材料进行取舍和组合,但是我们在教学的评价中又何尝不要进行取舍呢?
每次就评价学生一个点,把大功夫花在表扬学生上。让学生有写作的兴趣,愿意为写作花费时间愿意去寻找并克服写作中存在的困难,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心中牢记老师的赞美和夸奖,然后为之奋斗。这远远比试卷上的几点成绩要高明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