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是什么,我有很长时间都忘记了。
实际上,也让我回想起来,有很长时间,我把拥有梦想和白日做梦联系在一起。甚至是当年大大刚开始提出复兴中国梦理念时,我内在有个态度是不信,甚至认为这样不务实,冷嘲热讽。
我忘记了为什么活着,每天辛苦工作,给自己的解释是为了挣钱养家,衣食住行。一切原则都落到现实上,认为其他的东西都是不存在,虚无的,不值得浪费时间的。一个理工男去思考人生,上帝都该笑了。
然而正是现实的生活一而再,再而三,锲而不舍地提醒我,物质需求不是生命的全部。一些难以治愈的小病痛,鼻炎,咽炎,胃疼,还有疼痛难忍一犯再犯的颈椎病,甚至常常出现莫明的情绪低落,那种了无生趣的无意义感,每次秋季更能清晰地体验到,那种潇涩,那种悲凉。开始我还感叹我可以体验到古人的悲秋,后来我了解到那叫抑郁。
其实从最开始觉察到生命状态不佳时,我自己本能都是有动作的,只是当时属于不知不觉的反应。
比如上高中时,学习状态不太好,就很喜欢看一些伟人格言,或者心灵鸡汤来激励自己。不仅是看,看了还给同学讲。清楚地记得一个同学受我鼓励从普通班跃进到了快班,还有一些同学对我所讲的心灵鸡汤啧啧称赞,时常流露出仰慕的神情。我自己虽然还有遗憾,但总算渡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考了个二本。
上大学时,还是觉得不好。读了《情商》,只读懂一些,但好像也没解决问题。大学生涯也是颇多坎坷,但回想起来却感觉荒废,没有什么内容。
毕业了,从石家庄辗转到北京,换过几家公司,工作内容都没变。也组成了家庭,有了小孩。刚有小孩那会儿,工作也最辛苦。加班加点,一度有一个多月都在加班,在年底加班结束时,我的颈椎病严重了。也正是那个状态的时候,我的自动反应是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喜欢这个工作吗?说实话我是喜欢的,工作成果、团队配合、工作中的思考都让我有成就感,每次完成情况更好时心中更加安慰。然而每次都需要加班加点我不喜欢,每次被催促我就有压力,而这种模式我却无法改变。
渐渐地,我觉得动力不足,活得累,什么都不想做,觉得没意义,觉得什么意义也提不起劲。
我看不到未来,刚刚开通的QQ空间里,我把空间标题写作“世界美好吗?未来美好吗?”。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是否有个可以称为原动力的东西?那是什么?这些问题也在空间里提出来,并付上了一些小故事,开始探索。
记得那时有人给了我一个明确的回答,这一切都是为了爱。可惜我当时不知道什么是爱,却强自以为知道。我还辩驳了一番,固执着自己以为知道的,如今再看那真是一句很有爱的回复。
虽然是蹒跚学步,但无论如何,我在路上了。我走在了解自己,自我成长的路上。走在了解完整的生命,了解生命运行规律的路上。这些都是为了我所向往的那个美好的、幸福的、旺盛的生命力状态。
但那时的认识懵懵懂懂,方向并不清晰,头脑更偏重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去找方法调养身体,看了一些养生方面的知识。
后来我换了公司,目的是想轻松一点,工作能按部就班一些,但还是那样,加班加点。
再后来有一次大的变化,换到了一个开发公司,从结构设计到设计管理。工作内容虽然相关但却不同,角度不同,重点不同,范围也扩大了。最大的变化是从主要自己做变成了安排别人做,与人的关系变得多了,复杂了。适应过程是有些紧张的,有压力的。正是这个期间,我感受到了那种莫名的情绪低落。虽然如此,但还是有了更多业余时间。所了解的知识也从养身转为养心,读了许多佛学智慧的开示,读了一些中医类的书。并有幸读到了南怀瑾先生的一系列著作,重点是《论语别裁》和《老子他说》。细细地品读,偶有心得反复体验。对先生学贯古今儒释道全通很是仰慕。
这些学习是有用的,我鼻炎没那么频繁了。胃口好些了,原来吃东西挑三拣四,后来吃啥都觉得还可以了。那种莫名的情绪低落也没有太久,我觉得知识和视野的拓宽起了作用。这也让我更加渴望能吸收到儒释道传统文化中的智慧。
因为孩子的教育,姐姐的推荐,我上了卓越父母的专业课,家庭教育问题讲得浅显明白,结合实际案例又很实用。在听课过程中,我总能找到经典之中与之相应的地方,互相印证。随后我又上了二阶段的课,并多次复训。大半年以后,终于决定尝试一下做卓越父母的亲子导师,传播家庭教育的智慧。
在学习中我终于渐渐地明白了爱的重要性,梦想的重要性。其中有一个点讲“想”的力量。
做一件事的第一步是什么?
想。
想学习是学习的第一步,想工作是工作的第一步,想成长是成长的第一步。没有人可以改变我们,除非我们自己想改变。
激发孩子的梦想,有梦想有未来。
不断让孩子拥有成就感,同时拥有走出挫折的勇气。
这一段老师讲的太好了,这是真智慧。
四书中的《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的至善,那就是我们向往的,那就是我们的梦想。当我们有了明确的梦想,心向往之,坚定梦想,就是知止,止于至善。也就有了下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我更加认定,树立梦想才是重中之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同,我不断反思,渐渐的我能更明白一些了。
我一切的状态不佳,都有一个参照,那就是我初中的学习和成长状态。那时我开始观察生活,开始思考我的未来。村里一些辍学的孩子有的去种田,有的去打工,有的无所事事闲逛,打架生事。我先看到了这些,我一定不做这些。我也看到有些爱学习的也有上清华北大交大同济的,虽然少,每年乡里也就是几个人考上,上重点的几年一个。却也是有的,出个清华的,那都是爆炸新闻。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开辟了他们的新天地。我很想象他们一样。
虽然想,但我没信心。恰巧此时姐姐到乡中代课,给我很多鼓励。清楚的记得她说的最多那几句话:你一定能行,你试试看,不试你怎么知道呢?我就说你能行的嘛,你本来就很厉害,你太厉害了。她每次都看着我说,每次都带着灿烂的笑容。
从初二开始时,班里排名中下游,到升初三时第二名,到中考时全校应届生第一,我创造了奇迹,老师们很惊喜,家人都为我骄傲。
那时上下学路上我都在思考,一切都指向理想。甚至包括锻炼身体,每个做一个动作都会确定又向理想迈进一步。心中生出越来越坚定的信心,只要我持续行动,理想早晚会实现。
曾经我是体验过这个运作规律的,但后来我忘记了,偏离了轨道这么多年,终于又再次找到方向。
发现的过程是个渐修的过程,每次又看清一点点,想起六祖坛经神秀那首偈:
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抚拭,莫使惹尘埃。
等到真的发现,那原是你本来面目,想起六祖那首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当年读书有一部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中的名句也印证了这个规律,作为本篇的结尾: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
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
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探索自己,找到你此生的目的,你那个“最壮丽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