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媒介的触须早已布满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吞噬了文化原有的精英篱障,成为雷蒙德.威廉斯口中特殊生活方式的载体。正是由于媒介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进步。丹尼斯.麦奎尔认为,媒介是使我们看到身外世界的窗口,是帮助我们领悟经历的解说员,是传送信息的站台或货车等。但是面对科技的日新月异,媒介技术的不断壮大,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
笔者认为媒介技术的发展加深了社会距离的“沟壑”。社会距离是指各社会存在体之间在空间、时间和心理上的距离。社会距离概念体现了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关系亲近或疏远的等级与程度,对社会距离的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流动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差距的变化动态,作为理解社群融合和社群隔离重要指标,社会距离对群际关系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有着积极的重要影响。
一方面,媒介技术的发展淡漠了人际关系。博格达斯认为,社会距离是“能够表现一般的前社会关系和社会关系特征的理解和亲密的等级与程度”,并主张从积极的意义上去定义主观性社会距离:存在于行动者心理空间中的,行动者及其他行动者之间的心理距离。A对B的社会距离越大,意味着A在实际生活中与B的互动行为越少,融入B的生活空间的愿望越弱。在媒介发展不是如此先进时,人们在一起交流的机会更多,大家都坐在一起谈天说地,相互传达着各自的想法,彼此沟通交流感情。但是现在人们的休闲活动丰富起来,而人们的却逐渐闭塞了自己的思想,不愿多去交流。例如林雄二郎提出了“电视人”这个概念。所谓“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而正是因为受电视的影响,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还有每当过年的时候,很多晚辈就通过电话给长辈拜年,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方便的选择,但有多少长辈盼望着儿女回家。我们不能媒介越来越发达,而使自己越来越走向反向的迷途。
另一方面,是群体之间的距离。以微信和微博为例,如今,微信势头依旧强劲,微博却有些式微。微博偏向于媒体属性,微信则偏向于社交属性,且用户间属于强关系。而微博属于开放性较强的公共空间,各类群体间互动相较于微信跟广泛。微信传播中的私密性较强,群体更为固定。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微博用户2.04亿,网民使用率30.6%”。而根据腾讯发布的《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各品牌的微信公众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笔者认为,正是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更新使其不仅淡漠了人际关系,也让群体间更加疏远,而强化其固有群体关系,群体间人员流动性降低。
综上所述,媒介技术的发展不利于缩短社会距离,反而会加深其“沟壑”。
总结:憋死宝宝了T。T 就要考试了 我都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些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