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一篇日本的童话故事,一只小熊抱着一筐橡子赶路,它走着走着走累了,刚巧看到一把椅子,椅背上写着dozo(您请),于是它就在椅子上坐下来休息,不知不觉睡着了。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子,小兔子很饿,它看到了橡子和dozo,就吃了起来。吃完后它想:呀,我把这橡子吃了,那下一个来的咋办?于是它就去采了很多葡萄放在筐里,高高兴兴地走了。这时来了一只小狗,小狗把葡萄吃了,吃完后去采了蘑菇放在筐里。儿童故事嘛,这种循环往复的桥段有点多,最后一个是小象,它采了栗子放在筐里。然后小熊睡醒了,它很惊讶:咦?我的橡子变成栗子了!然后高高兴兴地走了。这个小故事教育小孩子不能太自私,要多考虑后来者的利益。
我之前因为自己严重的拖延症和我的老师讨论过利他和利己主义,我是一个坚定的利己主义者,老师提问我,什么事情对我而言最为重要。我回答自己的快乐是第一位的,老师继续问了我2个问题,坚持去健身房快乐吗?坚持学英语快乐吗?我哑然了,因为我在做这两件事情的时候,总会无法长久的坚持,这两件事情对我而言应该是不快乐的。但每次我的理智告诉我,应该持之以恒地学习和锻炼,最后达到成功。但最后都会进行的很痛苦,并在追寻快乐的思想下放弃、解脱。
老师最后提议我换种思路:健身可以给我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对家庭做出贡献并陪伴在家人的左右;学好英语,将打开我的工作局面,提高收入,出国旅游不求人,让家人以我为傲。如果我可以改变思路,这样去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也能给我带来快乐,那不是双赢吗?这就是从利己主义向利他主义思路的转换,但最终我们会让我们的善行回报到自己身上,这就是“利他终利己”,这也是那小童话故事所要说明的思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