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元】赵秉文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品读:温橙
潇湘风雨催花老,忍住蹙眉意,还是在替花忧愁,因为风雨过后,落红满径,残花惊心,无端惹起怅惘伤春的情怀。
整个庭院被一缕雨后的清香贯穿,像是躺满院子的花在绽放最后的绚烂,香味飘浮心尖儿上,嗅着嗅着,就不由自主地酿一杯往事的酒,一饮,便醉得不省人事。
文人墨客大多爱醉,又特别爱醉卧花前,只因花前曾有嫣然春色,曾有对坐敲棋的时光。
“水调数声持酒听”的张三影,“把酒问青天”的苏东坡,李太白更是时刻不忘举杯邀明月,“呼儿将出换美酒”……
但邂逅了赵秉文的这阙词,心绪骤然清明,好似漫步过蒹葭丛,迎面便是一派清澈雅致,自然悠韵。
醉酒半刻,确实可以消遣愁意,但岁月又在叹息声中悄然蹉跎,今年花枯,明年花谢,岁岁年年花不同,今年树上的花,亦不再是去年枝上的朵,恍惚间,青丝覆满新雪,回首一瞧,来时的路竟有那么长,却再不能往回走,做个昔日年华里的归人。
花牵动人的情丝,浮沉世事牵绊人的步伐,花前醉酒大梦,失意消沉,整日不改愁容地叹春怀春,倒不如潇洒一场,拣溪山好处追游。
这时,温酒不再是逃避现实,沉溺过往的借口,而是为一份旷达开朗的衣襟助兴,明明是良宵美景,黛山绿水,何故念着远去的春锁住步伐?莫要把自己囚禁,画地为牢。
只要怀揣一份轻盈的念想,携两三壶好酒,把俗事光阴抛在脑后,无论花开花谢,春光都会常驻身侧,亘古不变。
其实哪有从不走远的春天?最重要的是内心的冷暖,心若如春,哪怕置身寒冬,也能瞧见姹紫嫣红的春景。
悲欢交织成生命的网,笼罩在每个人的头顶,抬眸一瞥,入目即是化不开的浓愁悲情,便愈陷愈深,渐然荒唐岁月,却不知侧首顾盼,能捧起尽欢的华年,融化心头的坚冰,合拢一片柔软。
清代才女吴藻沉醉在花前的幻梦里,自己将自己灌醉,等到酒醒时,韶光不复,丈夫已然撒手人寰,再也没有人为她嘘寒问暖,百般关切,这时候,便只得叹一句悔恨当初。
倒不如看得透彻些,舍去靡靡的醉意,绵绵的感伤,做一杯明心净性的白开水,温温厚厚,留七分清醒给自己,剩下的三分痴醉,就交付给纵酒享乐的逍遥。
通过词中的两三抹诗意,隐约可以窥见,词人一袭青衫布衣,孑然长立于满庭落红之中,对于雨后花败,他没有过多伤情,心像是被雨洗得明澈,再顺手捎一壶浊酒,任凉风和着尘埃卷起残红暮春,淡淡的枯香拂过他的衣角,他只释然轻笑,仰头饮酒,再扬长离去,拾秀丽灵毓的山川追游。
远处天涯,还有大好的年岁,绮丽的春景将他等待。
而在词人阖眼长辞的那一刻,想必定是没有任何遗憾,只有无限的追忆和唇角漾开的清浅笑意。
这是一种无言的意蕴,遗世的美,始终撩拨起一根心弦,不用倾诉出口,不用执笔描摹,自然而然就铺展开了一副隽永清秀的画卷。
世俗大抵如是,在风霜没有侵扰眉眼,沧桑没有浸染脸庞前,定会有人劝君,莫惜花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