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一月份开始看桔子树的《麒麟》,到现在反反复复看了应该有十几遍吧,这几个月一直沉浸在这部小说的氛围里,麒麟的人们是那样鲜活的映在我的脑海,这在我几十年的生涯里是绝无仅有的。我看过很多的书,名著言情社科……但大都是以旁观者的姿态冷静克制地观看,只有这部小说让我印象如此深刻,代入感很强,我甚至把这五部里感动我的文字一字一句地敲下来存在记事本里,时不时的翻看。我不停地剖析自己:为什么这部小说会如此打动我?为什么我会悲伤难过?明知道是虚构的故事,明知道他们的结局是美好的?难道仅仅是印证了我现实中的缺憾吗?好像不是的,他们是那样的打动我,用他们的人格魅力,就像桔子树所说:“他们代表了我对男人的终极幻想。”我非常的同意。
耳边是《历历万乡》和《西窗的雨》循环播放,莫名其妙地感觉就这两首歌适合做此时的背景音乐。窗台上有一张刚打好底稿的画,被《麒麟》所牵,迟迟未继续下去,在反复读《麒麟》的时候时不时抬头看一下这幅画:不规则的石阶蜿蜒而上,伸向虚空,两旁是随意伸展的高低的树,寂静无声杳无人迹,画名是《风光在上》。可惜我的人生没有多少风光可以描画,想来只是一声叹息。
我是那样的安慰,为他们圆满的爱情,我宁愿相信他们真的存在,他们真的可以永远,可以相濡以沫的到两鬓斑白;我也那样的怅然,为自己平常的人生平常的感情,如果走到人生尽头,我一定会有遗憾有悲伤,为不能随心所欲的一生。
桔子树自称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很赞同,她的这部小说结构紧凑情节丰富,的确是运用着科学工作者的严谨,没有其他小说里惯常出现的各种可笑的漏洞。小说以陆臻夏明朗的爱情为主线,讲诉他们相知相爱携手并进的经历;但又不仅仅浅薄地止于此,桔子树完美的把真挚爱情、兄弟情义、爱国豪情融合在了一起,塑造了一群有血有肉忠肝义胆的军人形象,性格鲜明,可爱可亲可敬。我并不愿意把它单纯的定义为耽美小说,在我看来它可以称得起是一部优秀的军事小说, 生死大义,家国情怀,宏大的主题在桔子树的笔下娓娓道来,令人感动和信服。
就像文中所说,是两个灵魂的相互吸引,超越性别超越一切,两个足够强大的人支撑起的强大的感情,爱得坦荡坚定,一往无前。我从不认为两个男人之间的爱有什么离经叛道不可理解,人生而自由,只要不妨害他人不违法乱纪,就同样值得尊重。小说中聂卓评价夏明朗:“有勇有谋,知进知退,且以家国为念,我军之幸。”我以为陆臻也可如此形容。桔子树也在文中多次以夏明朗之口提到陆臻似竹有节,是真正的君子。而夏明朗则像那傲然屹立枝头的梅,绚烂恣意无所畏惧。所谓德行是内在有德外在有行,他们就是真正有德行的人,是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真的勇士,军人的荣耀和骄傲是渗透在骨血里的信仰。“信仰从不是鲜花似海中的某一朵花,信仰应该是无尽黑暗中闪耀在远方的那盏明灯。”同时对于配角:陈默、方进、冯启泰、柳三变……桔子树都是认真对待生动刻划,没有敷衍了事的叙述,的确体现了一个科学工作者的严谨。通篇是“对家国故土有深沉的爱,坚韧豪迈,铁肩担道义”(桔子树对梁云山的评语)的群英谱。
“他看到金色的光雾将他笼罩,流动着,像一条河,他听到两岸的号角声,仿佛晨歌。”
来时的路一直在那,因为它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那些曾经鲜活的场景和所有的记忆并没有湮没在无情的岁月里,依然萦绕回荡在心中,在他们的心中,也在我的心中。
未来还未来,还值得期待。
美好的画面还是会如期而至的吧。就如,在这明媚的四月,你站在岸边,看水中央的那些芦苇随风摇曳;一丛丛的芦苇,也在看你。
无限风光,在上。
网上也看了很多读后感,欣喜地发现还是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的爱他们。明知道是虚构的人物,没关系,他们是我最爱的两个男人,是从未宣之于口却情深意重的人。
知乎里有个问题:“《麒麟》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好像我并没有太具体的回答,可是我认为无须多言,已经有太多太多的答案了。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4月13日,美英法向叙利亚投下上百枚导弹,七年炮火下的叙利亚满目疮痍断壁颓垣,弱国无外交。狄更斯在1859年写下的这段话在今天仍能穿越百年岁月直指人心:“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国家的强大才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世界还是那个纷争的世界,不过是有人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为万家灯火负重前行。
附注:我看的是完整无删节的版本,我不认为需要删减,我也不认为需要遮掩我对它的钟爱。
非常感谢桔子树,非常非常感谢她。
附上一张失败的《风光在上》,以后有机会再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