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与灵魂构成了人的一部分。薄伽梵是宇宙灵魂,感官之主。同时它也是物质,是身体。《薄伽梵歌》并不认为身体是仅仅属于物质的。所谓的三德——萨陲、罗阇、答摩,这属于精神的性质在《薄伽梵歌》中被认为是“皆由原质生出”。在这之上是宿主。“体中的宿主永不泯灭,而三德却能束缚宿主。”关于物质的精神性是没有学说支持的,也许仅见于《薄伽梵歌》吧。但是它可以为物理学开启一扇门。国外有数学学者无聊的证明粒子如果没有意识,人也没有意识;人如果有意识,粒子也有意识。当然这些都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
萨陲是纯洁的,“完美无暇光辉璀璨”,是以“对幸福和智慧的迷恋”束缚宿主。罗阇是贪欲,是“欲望和迷恋的根源”,“依赖对有为的迷恋”束缚宿主。答摩生于愚昧,“它会使宿主迷乱”,依赖“嬉忽”“懒惰”和“沉眠”。三德均使人迷恋,只是迷恋的对象不同。就如同不同的舵手,将宿主之船划向不同的方向。而就像船无法离开舵手自行靠港,灵魂宿主也无法离开三德自行解脱。
智慧之光是萨陲的表现,躁动不安和奢望是罗阇的表现,懒惰、迷惑、嬉忽也是答摩的表现。这三者不光影响人现世的事业。在《薄伽梵歌》中,更重要的是它们影响人最终的归宿。萨陲向上,罗阇居中,答摩向下。
虽然依靠三者可以达到不同的归宿,但灵魂宿主本质上无法依靠任何一个解脱束缚。“当卓识者发现动因——唯三德而非其他存在,且知高于三德者,他便趋向我的性态。”“有身超脱了三德,三德皆由身体生出,那脱离生死老苦之魂,则会尝到不死的甘露。”
超越三德者是什么样的?“般度之子啊!躁动、愚阇、光明,当其消止无冀望,当其出现无怨憎。”等视万物,等视万般情感,等视万种精神存在,“绝不创始诸新业,三德才算被超出。”
最后,薄伽梵也不忘了做下广告。“靠信仰瑜伽将我崇敬,目的专一且甚虔诚,此人既脱三德,即可归于梵境。因为我为不朽,不灭梵之归宿,亦为永恒达磨,终极幸福之础。”只是这广告的要求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