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听话,我就把你在家里的表现告诉你们陈老师了!”
说起来也无奈,孩子不听爸爸妈妈的话,关键时刻还得搬出老师来!
父母的话,大部分孩子也不会反对,最让父母头疼的是,孩子嘴上应答得很好,确不按照你的意愿做事。而老师说什么,孩子都愿意执行。
这是为什么呢,老师靠什么得到了孩子们的敬畏?父母怎么做,说出的话,会同样有分量呢?
下面提分君就和你聊聊其中的缘由~
01
老师对学生有明确要求,树立必须遵守的规矩,父母却没有。
在学校,老师告诉学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些事能做,有些事不能做。
例如:
准时到校。
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
上课不能随便说话。
上课不能吃东西。
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不能说脏话。
不能抄作业、考试作弊。
不能无故旷课。
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
这种《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是需要一本书来列明的。然而大部分的家长,从没有这个意识,去“明文规定”孩子的行为规范,一切都很随意,孩子也当是耳旁风。
02
老师给学生兑现了明确的奖惩,而父母没有。
规矩是一定要有的,但是让规矩变成一张白纸也不费分毫之力。在学生和家长之间有很多“君子协定”,而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只有“父母旨意”。
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给我们的作业本上画上了小红花(也有小红旗,ABC等级)
小红花越多,获得的奖励越大。每个孩子都在暗暗较劲,这是孩子不服输的天性。
到了元旦的时候,老师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奖励孩子一个笔记本,第一页还要用钢笔写着“奖黄小明同学:2016年优秀小朋友”,最后还要拍照留念。
只要表现得好,老师都会看在眼里,找机会予以口头或者物质表扬,极大地满足了孩子小小的虚荣心。
但是,很多父母都是承诺容易,实现难。
下面是父母和孩子的常见对话▽
“吃完饭去练一个小时琴,练完再去看综艺节目!”
结果,“再练一下毛笔字吧…写那么难看还要看电视!”
“你先写作业,写完再出去玩”
结果,“你把你同学叫家里来一起写作业吧,妈妈给你们做好吃的”
“这次如果要年级进步30名,你想要什么都给你买!”
结果,“给你买了iPAD,还能学习吗!不行,换一个”
这些生活小事,衍生出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两个问题,一是,不要太频繁承诺孩子,有些事情是他必须做的,不用得到奖励。二是,承诺之后又不兑现,孩子渐渐对你失去了信心,损害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久而久之,你说的话,他都当你只是说说而已了。就算你保证一万次,这次一定怎么样,孩子说一句“你上次也是这么说的”便可以让你哑口无言。
在学校里,学生犯了错,老师就会及时根据规定予以相应的惩罚。
骂脏话,要罚扫厕所;作弊,要取消成绩;上课打瞌睡,要站起来听……这些都是孩子们接受的处罚方式,因为他们之间有规则有信任,有惩罚也有奖励。
而在大部分家庭中,奖罚部分,由孩子任性,你们之间的规矩起到过作用吗?你不履行,孩子不遵守……(正好你们成了一家人)
03
老师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而父母没有。
俗话说“为人师表”,教师是一个积极正面的形象,要求学生做的事情,她一定会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不要求别人。
要求学生不能迟到,老师就会提前先到。老师会提前到办公室准备好上课的材料和工具,上课铃一响,准时出现在讲台上。按时批改完作业和试卷,第二天一早就发给学生。
再看看很多家长的日常。
要求孩子不玩游戏不玩手机。结果呢?自己成天拿着手机抢红包。就连吃饭时,都忍不住要刷一下朋友圈。这样的阻止孩子玩手机,怎么会有说服力呢?
这就是孩子把你的话当耳边风的重要原因。你自己都做不到,凭什么要求孩子。孩子愿意听老师的话,是因为老师做得很好,而且她这么做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了好处。
大部分老师的孩子都上了重点大学。也不排除老师管不了自己的孩子。
老师只有在学生面前,才称之为老师。在自己孩子面前,她也是一名家长,不会用老师的身份和对学生的要求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教育出现偏差,没有成为人们口中所谓的“老师家的孩子”也是正常现象。
真正获得孩子的敬重,还是要投其所好,并且让孩子有所提高、体验到其中的乐趣,让孩子知道你所作的选择是正确有效的,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自然会高大起来。
选择同步提分网校
您的孩子提高50分不是问题
关键就在于
你会选择让孩子满意的学习平台吗?
想成为孩子心中伟岸的人吗?
在线教育平台,只认准:公立名校在职教师执教的同步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