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翻看,看到甜爸发的朋友圈,想起了这几天发生的事:
甜宝这段时间,要备战10月份PET考试,还要参加学校模拟联合国社团选拔,还有每周二四的外教课,还有学校作业,每天晚上10:30前没有睡过觉,
当娘的好心疼,看已经十一点了就催甜宝:“宝贝,不写了,身体重要,睡吧。”
甜宝:“妈妈你先睡吧,我要完成作业再去睡。”
第二天甜宝回来说:“妈妈,要是昨晚我听你的,不写作业了,你就等着今天下午去学校吧。
我:“好呀,妈妈愿意去!”
甜宝:“你好,我还不好呢。因为没有完成作业叫家长,我没面子。”
我:“宝贝,妈妈表达的意思是无论怎样我都支持你:如果你不写,我愿意去学校找老师谈;你认真努力坚持完成,妈妈更开心,也为你这些优秀的品质感到自豪!”
这是妈妈看到甜宝作业完成晚的应对方式,是我表达支持的方式
第三天,晚上甜一回来兴奋自豪的说:“妈妈,你知道我今天完成语文作业比预计时间早了多久吗?”
我立刻回应,兴致勃勃的去看:“多少啊? 宝贝,你比计划提前完成了21分钟?!太厉害了,看来你写作业既认真又专注,才会这么高效!厉害!”
今天,看到甜爸发的朋友圈,明白了:
爸爸和妈妈面对孩子挑战各自不同的应对方式,真应了心理学大师荣格说的,对于孩子母性更多的指向包容接纳,而父性则指向规则秩序。
下面就是甜爸发的圈《慢慢来》
一个习惯的养成,不是所谓的“21天训练营”;也不一定会在100天有所突破,改头换面。而更可能是通过,每天有意识的不断践行——打磨——总结——调整——更迭——再次践行……
最终找到[机智]更适合自己需求,更匹配自己的做事频率的一种行为模式。它或许可以影响到你的终身,或许只是满足阶段性的需要。它不一定最科学,但一定要属于你。
之前甜宝的时间颗粒度基本是按半小时推算的,逐渐习惯于10分钟,最终趋于达到5分钟。
如果你还只是处在只是紧盯着孩子的不足,出现的问题去烦恼,只是习惯于提出一堆的问题而不知所措,可能带来的也只是“你看着无奈,我看着你痛苦”。每一种教养方式,即使理念和方法趋于完善,但并非所有的父母能吃透背后的逻辑。关系永远是第一位,在此基础上,你一定要理清楚你自己的需求,孩子的需求,你们的目标是否一致,而去营造属于你们的家庭文化。
父母的角色不是老师,不是“我说一,你做一”,曾奇峰翻译温尼科特的理念“60分妈妈”给孩子一个抱持的环境。孩子每一个成长阶段,父母的角色都不同,孩子在不断成长,我们也要随之改变,既不能被时代OUT了,也不能被时间OUT了,因时而变。
现阶段,和甜宝的交互关系,我感觉更有教练的味道: 你来做,我来看。提出建议,讨论方案,及时调整。我负责战略规划,你负责战术执行。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目标一致,共同努力[拳头]
有自由,有重点,有变化,有成长
慢慢来——因为我们彼此信赖[爱心]
这是继暑假甜宝因为时间管理问题,引起家庭矛盾,不断调整协调,在开学后,甜爸重新列出的新的管理方法,必须给我家智慧的大梁点赞!
感谢甜爸一直以来这么用心的协助我家甜宝成长,有你真的很好很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