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临邛古城南门,过川南第一桥,前行数百米左拐过蒲江桥,便来到风光秀丽的文笔山。沿石板路蜿蜒而上,登上文笔山最高峰,南河像一条绿色飘带,从钱江凤凰城脚边缓缓流过,远眺白鹤山,青山如黛。十方堂邛窑遗址公园与临邛古城隔河相望,一幅新邛崃美景画卷呈现眼前。
在南河中学读初中时,每天从文笔山下经过去学校,对文笔山上的塔子充满了好奇。放学后约上几名要好的同学去爬文笔山探秘。爬上山后,我们又不敢进庙子里面玩,害怕大殿上凶神恶煞的菩萨塑像。满山跑累了,同学们坐在文笔塔下休息,有同学在塔砖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塔基下面不知何时被人挖了一个小洞,我们从挖开的洞口爬进去,想看个究竟。那时年少无知,终究不知道那塔基下面作何用处。
成年后,走上考古的道路才知晓:很多著名的塔基下修建有秘密地宫,地宫是存放与佛教有关器物的所在地。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佛祖释迦摩尼指骨舍利、金银器等很多珍贵文物,更为珍贵的是地宫物账碑记载的十三件“秘色瓷”赫然在目,解开了柴窑秘色瓷千年之谜。2001年3月传说中镇压白蛇娘娘的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了铜镜、青铜莲花座佛像、玉器等六十多件珍贵文物。
时序已过立秋,山下满坝的水稻已是一片金黄,收获的季节到了。文笔山顶有庙名“笔山寺”,该寺建于何年?笔山寺65岁的老尼温元珍叶说不清楚,她是笔山寺前任主持戴永清徒弟,师父已经死了几年,她也只听师父讲:笔山寺解放前叫“南山寺”,其他便无从知晓了。
我在笔山寺旁边挖出的泥土中,找到了十多片青花瓷器残片,从绘画风格上看是明代晚期景德镇窑口生产,是香炉、香筒等香案供器残物。还有一件三彩菩萨头像残件,色彩非常艳丽,釉水肥厚,从胎和釉上可以看出是明代成都琉璃窑的器物。这些明代与佛教有关的瓷片,佐证了文笔山在明代曾有规模宏大的寺庙存在!我从文笔山村8组80岁黄守珍口中得知:她听祖辈讲,南山寺观音大殿建于明朝末年,后毁于兵乱。温元珍老人告诉我:笔山寺2008年汶川地震时毁坏,2011年3月重建,历时4个月建成。
温元珍老人顶着大太阳,把我带到了笔山寺后面的文笔塔下。文笔塔周围空地都栽上了树木,树木长的郁郁葱葱,文笔塔被树木掩映,塔身却如同一支大毛笔直插天穹。倘若雨天来到文笔塔下,站在此处山梁,濛濛细雨中,会不会有股挥毫书写临邛新篇章的意念呢?现存文笔塔建于清道光乙巳年(1845年),为七级六边形楼阁式攒尖顶实心塔,座西向东,高24米,梯形基座底边长4.5米,上边长2.3米,高2米。
《邛崃县志——山水志》载:“清胡璠《重修西南双塔记》云:文笔山塔创自吾师杜吉安先生应板梁石为梁,空灵四照。甫三十年而塔倾斜,作楂丫状。太守宋东江莅邛,谕等修理。。。。。。道光乙巳年五月兴工,六月完竣。”由此可见,此塔原为石塔,于道光二十五年重建为砖塔。文笔塔设计考究,做工精细,比例匀称,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1982年,文笔塔被邛崃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邛崃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邛崃诗人吴江为文笔山题联:“好运迎仙地绕青旗五面,快来题柱天留文笔一支“。清潘元音有《文笔山塔》诗描述:“文笔倒映满江红,翠竹潇潇隔浦沙。 欸乃一声人不见,渔舟归去夕阳斜”。作为风水宝地的文笔山,原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为笔山神会,来自各地的文人墨客相聚在塔下南山寺,以文会友,吟诗作赋。时至今日,这种文人间的诗会逐渐演变成进香许愿的庙会,成百上千的人们在庙会这天赶到,文笔山这天热闹非凡。
文笔山千百年以来,都是临邛古城的风水宝地。一九八五年,文笔山附近农民挖地,挖到一座宋代大型墓葬,出土了大量三彩人物塑像,塑像造型逼真,三彩非常精美,农民把这批出土的三彩器物背回家摆在院里卖门票,方圆几十里的群众为看一眼宝贝,把他家周围的庄稼地都踩平了。后来,这批被农民们称作”唐僧师徒”塑像被邛崃文管所收藏。现在回想:那批彩绘陶俑应该是宋代十二生肖佣。
据文笔山村一组村民、原南河中学退休教师陈玉书先生讲,五六十年代,文笔山当地村民修建粮仓或猪圈需要石板,便上山取古墓的石板,挖出的陶罐被扔的满坡都是。笔者曾在文笔山脚下的村落里,从农民手上收到过一件唐代多足砚台和一个宋代白釉的双耳罐子,两件东西典型的邛窑器物,是老农五六十年代从文笔山古墓取石板时捡回,说明文笔山在唐宋年间,文笔山已经成为临邛古城居民修建墓地的风水宝地。晚清民国时期,文笔山尚有大量的家族墓地,牌坊、卷门、夹耳等石雕装饰相当豪华。文革时期,当地人曾从文笔山半山腰荒草里,抬回家一对墓碑上的石雕对联:玉树琪花相作锦,水光山色翠连云。这幅精美雅石对联至今亦不知所踪了。
打听笔山寺的由来,喜欢历史的陈老师也说不出准确年代,他补充了温元珍老人不知道的事情:笔山寺在解放前的确叫南山寺,但它原来的名字叫“梦华庵”,梦华庵和距此几公里远的“保水庵”又有何联系?说到梦华庵具体修建时间,陈老师也没有找到实证,只是听本地老人口口相传关于寺庙的只言片语。改革开放后,有精明的开发商将文笔山坡地建成了墓地,很多人钟情于这片风水宝地。每年清明节或春节,成群结队的扫墓人前往文笔山祭奠亲人,卖鲜花河祭奠用品的摊位从文笔山下一直排到南河坎的街上,一度让交通堵塞瘫痪。
在文笔山山脚下,川藏公路边,成片大银杏树,等到冬天,纷飞的银杏黄叶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这家取名“文笔山庄”的农家乐,环境优雅,菜品新鲜可口,生意还很不错。 文笔山村境内的中国酒村”大梁酒庄“,它与文笔山一脉相连。成片的浅丘树木、竹林、自然的田园风光、川西风格的四合院,构成了中国最大的酒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大梁酒庄成了这方宝地最响亮的名片,响彻川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梁酒庄租用文笔山村村民的万亩土地种红高粱,没有土地种植的村民进了大梁酒庄打工。我本家二姐嫁到大梁酒庄旁边的梁家,家里的田地都租出去了,夫妻两人都在大梁酒庄上班,比起以前起早贪黑做泥水工强多了。还有许多当地农民都就近在大梁酒庄上班,既可照看家里,又可挣得一份工资,都非常珍惜眼前的工作。
行走在文笔山村这片寻常、朴实,却充满神奇的热土上,我寻找着一片心灵的净土。从文笔山庄到大梁酒庄,我行走在乡村小道上,感受着沧桑岁月给文笔山村带来的巨变,大梁酒庄已然走在中国乡村旅游的最前沿。酒庄归来已尽黄昏,天下起了下雨,在暮色苍茫中,站在川南第一桥上,远远望去,雨中的文笔山满山青脆 ,如同一幅泼墨山水画,不由让人驻足观赏,朦胧的文笔塔则像一支大毛笔插在文笔山顶,佑护着临邛古城,惠及着这片土地上的鼎盛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