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收录是毕飞宇在高校课堂上开设的谈古今中外经典小说讲稿,主要是以实践式的分析方式,对有关写作的对象剖析名著中的架构模式和技巧。
毕先生的讲课在课堂上想必是生动有趣的,作为一个读者,看了他的文字,常常忍俊不禁,他的幽默无处不在,一不小心就挠着痒痒了。在诙谐的背后,又有深刻的见解,不得不想,如果他是当年我们的语文老师,或许很多人的语文课应该都会变得期待起来。这是一个谦让的学者,字里行间,都有一份敬意。而他的剖析,又是一份他自己独到的领悟。诙谐又不失细腻,生动有趣,捧腹之余,油然生出敬佩之心,他是带着一股敬畏之意阅读,我也是带着这份敬意阅读他的剖析。他不是那种一味奉承之流,而是通过自己的视觉,呈现不一样的见解。会读,才会写。原来阅读,也是需要阅历和经验,需要磨炼,需要功夫。
有句话叫着: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偶尔看书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效果,但是真正的行家,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其中拍案叫绝的好处。一个字,两个词语,或者一段话,一句对白。好的作品的文字是有一股黏性,画龙点睛神来之笔,无法代替。
这本书中收录了蒲松林的《促织》、曹雪芹的《红楼梦》、莫泊桑的《项链》、奈保尔的、海明威的《杀手》、鲁迅的《故乡》、汪曾祺的《受戒》等等,记得这些有很多是中学课本涉及到的,但从前的课文,大多数都在讲授翻译上面了,毕飞宇是从文中写了什么,没写什么来思考,从铺垫和飞白来寻迹,把架构撕开来,把明线和暗线拆分,来分析作者想说的和不想说的。
从毕飞宇的《小说课》里,让我看到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一个观者的丰富的内心。当然,相对于来说,我是在他的牵引下去重新审阅曾经看过的名著,对于写作来说,前辈们的经典之作,是值得学习的。从他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一个喜爱阅读者的乐趣,每一个短篇的分析,他是在叫读者如何阅读如何去思考,先学会读,蓄积了自己的认知,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再去学写作。去用心、思考、感受、训练,才会凭着天赋和兴趣,顺着自己的思路去挖坑。也正因为他长期的累积经验,才有了如今的透彻。
我喜欢《红楼梦》和《故乡》《受戒》里面的解读,飞白、逻辑与反逻辑,从前只知道大师们写的妙,如今知道了妙在何处。作者仿佛是一直敏锐的猎物,带着读者们,走进大师们的编制的森林空间,我们跟着他的背后,发现他异常敏锐,找到一个又一个关键要点。毕飞宇说阅读的才华就是写作的才华,想想也是,但凡是大师们,无不钟情于阅读,正因为长期的阅读浸润,才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好的标准。对于一个同样喜欢阅读的我来说,似乎更应该要练就自己的敏锐和直觉,去用心阅读经典的文字。这样获益才会更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