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node是什么?
理解inode,要从文件储存说起。
文件储存在硬盘上,硬盘的最小存储单位叫做"扇区"(Sector)。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KB)。
操作系统读取硬盘的时候,不会一个个扇区地读取,这样效率太低,而是一次性连续读取多个扇区,即一次性读取一个"块"(block)。这种由多个扇区组成的"块",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的大小,最常见的是4KB,即连续八个 sector组成一个 block。
文件数据都储存在"块"中,那么很显然,我们还必须找到一个地方储存文件的元信息,比如文件的创建者、文件的创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等。这种储存文件元信息的区域就叫做inode,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
每一个文件都有对应的inode,里面包含了与该文件有关的一些信息。
关于inode的更多信息请移步: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1/12/inode.html
所以当inode用完也会出现No space left on device
, 造成磁盘的不可写入.
二、恢复
恢复的唯一办法就是删除这些文件, 此方法仅仅用于大量的临时文件和缓存占用的inode. 如果数据不可删除, 就要想办法增加空间了。这里只讲怎么找到这些文件和删除它们.
检查inode剩余
# df -i
文件系统 Inode 已用(I) 可用(I) 已用(I)% 挂载点
/dev/vda1 1310720 1062341 248379 81% /
devtmpfs 999070 313 998757 1% /dev
tmpfs 1001369 180 1001189 1% /dev/shm
tmpfs 1001369 998 1000371 1% /run
tmpfs 1001369 13 1001356 1% /sys/fs/cgroup
/dev/vdb1 104856576 265 104856311 1% /opt
tmpfs 1001369 1 1001368 1% /run/user/0
在这里我的inode用的就很多了。
首先找到这些占用的无用文件
$ for i in /*; do echo $i; find $i |wc -l; done
执行上面的语句后, 会顺序从根目录的子目录循环查询, 如果有一个目录卡了很久, 就说明此目录可能存在很多文件.
然后到这个目录下继续查找
$ for i in ~/.ansible/tmp/*; do echo $i; find $i |wc -l; done
循环这个过程直到找到.
找到后酌情删除,删除后inode就会释放.
# df -i
文件系统 Inode 已用(I) 可用(I) 已用(I)% 挂载点
/dev/vda1 1310720 72120 1238600 6% /
devtmpfs 999070 313 998757 1% /dev
tmpfs 1001369 180 1001189 1% /dev/shm
tmpfs 1001369 998 1000371 1% /run
tmpfs 1001369 13 1001356 1% /sys/fs/cgroup
/dev/vdb1 104856576 265 104856311 1% /opt
tmpfs 1001369 1 1001368 1% /run/user/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