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个星期就要到某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参加面试了,同时收到面试通知的小A和小B都相当激动。
刚毕业一年多的他们在一家小公司积累了一些经验之后,觉得薪资、公司发展前景等都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两人就商量着跳槽到更大的互联网公司发展。他们应聘的职位都是产品经理。
小A一接到面试通知的电话,高兴坏了,就好像电话里的人直接通知他明天去上班一样。先约上三五朋友去提前庆祝了一把,又请假回家放松了两天。准备养精蓄锐、蓄势待发。
眼看离面试时间越来越近,小A才将准备面试这件事儿提上日程。
不要以为小A很懒散不靠谱,他还是挺认真的。只见他到网上四处搜索面试的“十大套路”、“八大技巧”、“七大黄金法则”,从进门开口要说的第一句话,到结束起身说再见时的姿态都事无巨细地了如指掌。他还自信满满地对自己说:“面试嘛,不都是套路吗?!”
小B做事一向认真谦虚谨慎,接到面试通知后,深深感到自己无比的幸运,并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把握住这次机会。小B的面试经验也不是很丰富,同样要求助于度娘(当然也可以微信搜索慧眼识人才)。但与小A不同的是,小B先登录的是所要应聘的那家公司的网站,将公司背景、产品定位和岗位要求仔仔细细地研究了一遍。特别是岗位要求的那些能力,小B一一罗列了下来,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努力地回想自己的哪些工作经历能证明自己的能力。最后,再从着装打扮、肢体语言等方面全方位地准备,等待厚积薄发。
两人都自信满满地走向面试地点,但面对考官的同一问题,两人的表现却大相径庭。
考官问了一题:介绍一个之前做过的项目,说明下产品和解决方案。
小A一听这个问题就蒙圈了,在之前的公司虽然接触到一些做产品的项目,但自己主要还是偏技术岗。于是就支支吾吾地、挖耳挠腮地说了一番。
而小B面对这个问题却非常淡定,因为他深知做产品需要的各项能力及经验,并且知道这个问题还要考察自己的表达能力。于是他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将自己做过的与产品有关的一件光辉事件说的头头是道,听得面试官频频点头。
结果可想而知,小B顺利地跳槽到这家大型公司,而小A只能回去继续投简历。
这道题其实很普通,测的是求职者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是决定你是否能够成功入职的最重要因素,没有之一。
在投简历时你就应该认真分析岗位要求,看自己的能力能否达到,而在面试阶段,考官首先检验的就是你的工作能力到底是否如简历上所说。正如俗语: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工作能力包含很多方面,不同岗位对求职者的工作能力要求也不尽相同。比如产品经理要求的能力主要有: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用户需求分析能力等;研发岗位要求的能力主要有:编程功底、算法基础、思维敏捷程度、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抗压能力等。
有些企业在面试中会要求应聘者通过描述过去实际行为的事例来测试应聘者的某种能力,这称为“行为面试法”。因为过去的行为往往是预测未来的最好指标。
如果你没有接触过这种面试方法,那么了解相关的提问方式很重要。这种方法往往会以“请举例说明……”、“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请介绍一下你之前……”或“你能说明……”等问题作为开头。
如何回答这类问题来展现你的相应能力?
如何回答才能侃侃而谈而不跑偏?
别着急,陈老师来给你支一招——STAR法。
S为情况,T为工作任务,A为行动,R为结果。
大体步骤是:首先简要描述当时的情况,对任务进行概括,然后详细说明你是如何完成任务的,最重要的是对任务完成后的总结,比如收获的哪几点经验值。
其实上文中面试官问那个问题就属于行为面试法的题目,小B之所以答得非常顺畅,估计是早早地了解了STAR法。
希望童鞋们在参加面试时也能像小B一样明智,首先了解岗位的能力要求,然后再想办法包装自己,千万不要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