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薛侃录》第二天的内容。内容比较长。
阳明先生认为圣人之所以称为“圣”,是从质的精深、纯一而论,而不是从量的多少而论。如果在分量上区分、就陷入了功利。如果没有比较分量之心,每个人通过努力、坚持,心中存天理,每个人都会圆满、成功。但如果不懂得在自己良知良能上去体悟、充实自己,只追求不知道的知识,好高骛远,不能发现和去处心中的私欲、恶性,只空想者成为圣人,结果只会是碌碌无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做什么、做成啥样,就可悲了!
关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先生对“学”的解读是:学习去人欲、存天理的意思。有了这样的想法,就自然会下很多问辨思索、存省克治的功夫。“时习”,就是无论何时何地、或坐或立,都在修习自己的心。“说”同悦吧。是指在人心修炼到人欲逾少、天理愈多之时,自然而然会感到喜悦,这是由心的本性决定的。
关于“立志”。这一点先生已经反复论述。修养道德的人一定要修养自己的心,去人欲就像修建树苗多余的枝叶。求学者立下作圣人的志向,就像种下了一棵树,就要细心培养,不能拔苗助长。立志贵在专一,只管专心、全力培养种植,修枝剪叶,自然会日夜成长,枝繁叶茂。
专功涵养的人是注重修心之人,这样的人会时时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见识上用功的人,却往往会至看到自己的余。看到缺点的会一天天有余,而日益看到自己有余的人,会一天天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