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安若
喜欢古诗词,喜欢近体诗,感叹中文之美,寥寥数语勾画出唯美意境。五言七言,绝句格律,富有诗韵,读来朗朗上口。
未学平仄,不懂格律,写不出近体诗,闲来只会打油诗。忽闻一学习机会,讲述诗词格律基本知识,好机会不可错过,遂冒雨前往。
我特意提前到达,听者已众,十几余张课桌尽满,挑后排空位入座,不多时,后来者搬凳补于后方,人数又多两倍以上,看来诗词魅力巨大。
等待上课,意想中老师应为年长之人,或讲述国学般老成。一登台,却是一温润少年,霁月清风。读起诗来抑扬顿挫,充满古韵,煞是动听。古典文献学博士,不同凡响。
把课堂知识点记下,以备反复学习之。
第一节课先讲汉语声韵学基本知识。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古今的很多字音有不同,可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段。
中古音以《廣韻》一系韵书为代表,共二O六韵目表。
声目由唐朝末期和尚守温创建,初归纳声母三十个,后由宋人增至三十六个字母。表格横向音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全清、全浊。竖向分为:牙音、舌头、舌上、重唇、轻唇、齿头、正齿、喉音、半舌、半齿。
宋有吴越,定古韵九部,分为:一东、二支、三鱼、四真、五先、六萧、七歌、八阳、九尤。
上古声母无轻唇音、无舌上音,故今字古语发音很不同。如“伏羲”即是“疱羲”,“竹”如“笃”。
近古音以元周德清《中原音韻》为代表,共十九韵目。
关于诗体,有古体诗和格律诗两种。古体之诗始于皇古,兴于六朝;近体之诗源自李唐,变于赵宋,元明之后,未有创制,所以我们一般说起,都称唐诗宋词。
汉魏六朝诗统称为古诗,近体诗有格律要求,古体诗又称古风则形式自由,不拘于格律。
诗体按字数而言则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八句五十六个字。超过八句为长律,或名排律,五言居多。四句者称为绝句,五绝二十字,七绝二十八字,分为律绝和古绝,古绝一般限于五绝。
说到平仄,先明四声,中古声调为平上去入四声。平为平声,仄为上shǎng声、去声、入声。
如今普通话中,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不同的语义下音有不同,有用作名词时平声而作动词时去声,(学了才发现,我好多音都念错了)比如,作名词:三sān人行,必有我师。作动词:三sàn思而后行。
也有作动词时平声,而作名词时去声。比如,作动词:思sī考,作名词:净夜思sì;动词:操cāo练,名词:曹操cào。
近体诗一般押平声韵,因为平声韵最多,有三十韵部,可供选择的字多,作诗难度最小。
原来我以为的押韵只是韵母相同,听课后发现并不是。近体诗用韵极严,必须在固定的韵部中一韵到底,不能偏到其余韵部,出韵乃近体诗大忌。
韵分宽韵、窄韵。一个韵部中字很多的称宽韵,韵部中字少的称窄韵,还有韵部中极少字的称险韵。用险韵作诗最能体现出高超水平。
第一节课到此,只了解近体诗的用字基础,还未讲到如何作诗,期待下一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