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面试是什么?这里实际有一个误区,很多人都仅仅把面试当做一场考试,自己是考生,而面试官则是阅卷打分者。这种心态实际上无论对个人成长上还是对希望面试取得好结果而言,其实都很不可取。
那应该以何种心态来对待面试呢?本文以及这个小系列会让你重新认识面试是什么,希望能对所有的面试求职者有小启发。
正文:
一则卖水果的小故事
有一天,一位老太太离开家门,提着篮子去楼下的菜市场买水果。他来到第一个小贩的水果摊前问道:“这李子味道怎么样?”
“我的李子又大又甜,特别好吃”。小贩回答。
老太太摇了摇头没有买。
她向另外的一个小贩走过去问道:“你的李子好吃吗?“
“我这里是李子专卖,各种各样的李子都有。请问您要什么样的李子?“
“我要买酸一点儿的。“
“那您看我这篮李子,酸的咬一口就流口水,您要多少?“
“来一斤吧。“
老太太买完李子继续在市场中逛,她又看到一个小贩的摊上也有李子,又大又圆非常抢眼,便问水果摊后的小贩:”你的李子多少钱一斤?“
“您好,您问哪种李子?“
“我要酸一点儿的。“
“别人买李子都要又大又甜的,您为什么要酸的李子呢?“
“我儿媳妇要生孩子了,想吃酸的。“
“老太太,您对儿媳妇可真体贴啊,她想吃酸的,说明她一定能给您生个大胖孙子。您要多少?“
“我再来一斤吧。“老太太被小贩说的很高兴,便又买了一斤。
小贩一边称李子一边继续问:“您知道孕妇最需要什么营养吗?“
“不知道。“
“孕妇特别需要补充维生素。您知道哪种水果含维生素最多吗?“
“不清楚。“
“猕猴桃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适合孕妇。您要给儿媳妇天天吃猕猴桃,她说不定一下给您生出一对双胞胎。“
“是吗?好啊,那我就再来一斤猕猴桃“。老太太听了都有点眉飞色舞了。
“您人真好,谁摊上您这样的婆婆,一定有福气。“小贩开始给老太太称猕猴桃,嘴里也不闲着:”我每天都在这儿摆摊儿,水果都是当天从批发市场找最新鲜的批发来的,您媳妇儿要是吃好了,您再来。“
“行。“老太太被小贩说的高兴,提了水果边付账边应承着。
你是哪种小贩?
故事讲完,那么请问你,假如我们把面试也当做一次贩卖水果,水果就是我们所拥有的才能和经验,面试官就是老太太,我们就是售卖水果的小贩,而与面试官的交流就如同与老太太的对话过程。我们的面试结果会是什么呢?
其实,就任何一次面试结果来说,也不外乎像三种小贩所产生形式的结果:
结果A(如小贩1):
当我们自认为把自己的本事和经验讲了一大堆,但最后还是
面试官心里说:Get out,please。你轻轻的走,正如你轻轻的来,请不必带走一片云彩。
面试官嘴上说:“不好意思,我今天比较忙,下面还有个会,我们今天只能到这里了……“
结果B(如小贩2):
面试官心里说:这个人吧,马马虎虎,貌似符合我们的用人需求,但也不过如此。再看看吧。
面试官嘴上说:“感谢您的应聘,关于人选我们还要再商量筛选一下,会尽快通知您。HR琳达,请送XX先生/女士出去,下一个人……“
结果C(如小贩3):
面试官心里说:我靠!这个人真棒,excellent!这就是我要找的人!
面试官嘴上说:XX先生/女士,和您交流真的很愉快,很希望您能加入我们的团队,请问您最快什么时候可以上班?……
那么请回想一下自己以前的面试过程,你常常是哪种小贩呢?
结果为什么不同?
我们再来问,你能否说一下,三个小贩面对着同样一个老太太,为什么所获得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呢?
记得我在一次以此展开的培训中,有张同学说:“第一个小贩没有掌握客户真正的需求,第三个小贩很善于提问。“
王同学说:“唉,我就是第一个小贩,每次和客户交流,我都是上来就巴拉巴拉说一堆自己产品有多好,可是往往客户就是不为所动。”
李同学说:“我更觉得很多时候自己像第二个小贩,但也没做到第三个小贩的水平,可能因为我还是太在意一次的销售结果了。“
赵同学说:“三个小贩了解客户需求的程度不一样,第一个小贩只掌握了表面的需求,而没有了解深层次的需求。“
我问:说的都很好,那么这个老太太最深层次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呢?
面试就是做销售
我们由上面的小故事可以得知,老太太需要买李子给儿媳妇吃,那先请问老太太是最终为了儿媳妇吗?(如同提问,面试官面试是为了招人吗?)
其实并不是,老太太是为了自己的孙子。(如同企业招人的目标也不是为了招人,而是为了绩效更加出色,业绩更加提升。)
但老太太因此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儿媳妇营养不良。这就像客户有了目标和愿望,就会发现到达目标所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如同企业或部门之所以扩充人员,是因为他们当前所遇到的问题和障碍。)
有了问题怎么办呢?当然是补充营养了,这就是解决方案。(如同企业所制定的招聘启示内容,包括要求与条件。)
怎么补充营养呢?买李子或者猕猴桃,这就是采购的产品,也是客户的表面需求。(如同企业招聘中具体环节中所体现的表面需求。)
李子要是酸的,这是具体的采购指标,但后来第三个小贩又帮助老太太增加了一个采购指标,这就是客户的潜在需求。(如同在具体面试中,面试者所展现内容的价值超出了面试官的原本希望获得的基本需求。)
所以需求是一个五层的结构体系,如上图所示,目标和愿望决定了客户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客户有了问题和挑战就要寻找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包含需要采购的产品和采购环节中的服务体验,这几个要素结合在一起才是客户的整体需求。客户要买的产品只是表面需求,客户遇到的问题才是更深层次的需求。
企业的面试其实也如同这样一个销售过程,那么我们再看,三个小贩之所以结果不同,是因为:
小贩1只关注到客户买李子这种表面需求,便自以为客户一定像普遍用户需求一样想要甜的,上来就说我的李子又大又甜,可是客户根本不买账。这像不像我们很多面试者上来就一通陈述自己自以为的优势和经历,却抓不住重点,当费劲口水描述完了,自己就哑口无言了呢?如此面试官也只能让他OUT了。
小贩2有进步,并不急于表达,而是通过提问,发现了客户的一个酸的潜在需求,所以成单,但也仅仅如此。这又像不像在面试过程中,我们虽然基本上满足了面试官的基本需求,但也仅仅达到了本文第二节中的B结果呢?
小贩3,我们看之所以小贩3取得了最好的结果,正是因为小贩3几乎把握住了上图中客户需求的所有环节,不仅成功的卖出了李子,还多售卖出了猕猴桃。我们也必须发现,其实额外的订单还有,小贩3因为合适的方式,恰当的表达,热情的态度,同时获得了期望非常大的客户未来购买需求的潜在订单。
这正如一个成功的面试者(如同本系列第二篇文章故事中提到的盖利),通过耐心的探寻,深刻的了解面试官的深层次需求,因而可以从整体出发为对方出谋划策,有的放矢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所以凭借在整个面试环节中优异的表现,不仅可以超出面试官预期的需求,同时还因为专业的水准和智慧的表达,获得了面试官期望尽快与之共事的愿望。
所以,收获极佳的C结果是自然而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