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新买了一个iphone,正好我这段时间在研究怎么能更好利用iphone作为一个生产力工具,然后就开始了推荐各种APP,后来发现了一个比较独特的天气预报APP,在我以往的印象里好像天气预报都是报道温度、湿度、有没有下雨之类的,这个APP的独特点就在于他的着重点在于提醒你要不要带伞、要不要添衣、要不要戴口罩这样的信息,这是把人在接收到常规的天气预报后做的判断工作给处理了,觉得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产品,我有一个癖好就是看手机应用必须把软件界面作为一个“考核点”,界面设计得不好就没有必要下载使用了,内心形成了一种固有判断标准,如果界面做得不好就更加不必要说这个软件会好用到哪里去了,正好这个软件界面也是挺简洁的,然后在还没使用的情况下就把这个应用介绍给了朋友,在我使用这个软件两天后我就把这个软件给删除了…因为这个事情,后来我想了一下整个事情的流程,也对产品思维产生了一些个人看法。
产品的本质
通常我们使用APP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因社交需求而使用的,主要用于给吃喝玩乐提供便利的,例如微信、微博、美团之类的APP;另一类就是因生产需求而使用的,用于效率提高的,例如备忘录、印象笔记,这里很大部分就是一些小众软件,上面说到的天气应用,从新的思路使这个应用让效率有了提升,个人认为也是属于生产需求类的,不管是什么分类,这些软件的本质都是服务于人,应用提供的是一个让你的生活更为高效、有趣的一个服务,因为上面所说的那个APP的一些使用问题让我想总结一些一款不错的产品应该具备的东西。
一款好产品应该包含些什么?
让你选择去找产品的第一驱动力当然是功能需求了,当你在一次下雨的时候忘记了带伞而成了落汤鸡你就会去想找个天气预报APP去提醒你,当你外出想找个有好吃的地方你就会去想找个能让你很快判断哪里有好吃的的APP了,当然不只是手机应用,生活中也是一样,春天衣服干不了总想买个干衣机就是嘛,所以一款产品的好坏可以用核心功能需求与非核心功能需求的质量来衡量。
核心功能需求
核心功能需求当然就是一个产品的核心了,如果一款产品没有他的核心功能就好比一个水杯里面没有水一样,水杯给人的第一印象当然是承载水的,核心不存在了多漂亮也不算是一个杯子了,充其量你还能把他当做一个艺术品摆一下。做事情也是一样每一件事情都是需要分辨出他的重点在哪里,如果你向客户汇报文案,你加班弄了满满的几十页PPT,自己也觉得心满意足能跟客户汇报稳能把项目推进下去了,却发现被客户喷了一脸的狗血,被骂根本没理解客户想要什么的时候,你才恍然大悟接着继续回去加班,那你前面加的班所用的时间不就白白浪费了吗,所以任何东西首先得理清他的核心在哪里。正如一直在说的天气应用,当我处的地方正在下着大暴雨,而他提供的信息却是天晴的时候,我就只能毫不犹豫的卸载了,虽然他的产品思维捉到了用户的好奇心,却在本质上狠狠地打了自己一巴掌,而我还会不会再次去尝试下一次看看他有没有改过来呢?我想还是算了吧!
非核心功能需求
在一款产品中非核心功能需求包含很多方面,例如购买一款手机应用:客户需要付款的金额;应用在保证核心功能情况下的易用性;审美附加值;产品与人的互动等都是一些非功能需求,甚至可以看做是一个完美指标,虽然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当你在给客户汇报文件中能表达出客户想要的东西的时候,在汇报文件的ppt排版方面下点功夫,这就是一个非核心功能需求的加分值,在投标中还有可能能让你的方案脱颖而出。我当时在选择下载那款天气应用的时候就是因为他能够让我直接看文字识别出我的下一步行为动作,而不需要我在接收到天气信息的时候再做判断,而且软件的UI做得挺不错,能让我看上去舒服,所以我选择了下载试用。最近听到一家公司叫奥付云,他的核心功能就是给予市场现有设备提供电子支付方案,就像街上的娃娃机,以往只能通过现金兑换虚拟货币去夹娃娃,夹娃娃肯定是娃娃机的功能核心了,而娃娃机能否直接通过手机支付去完成夹娃娃操作,这个就不是娃娃机的核心功能了,而这个非核心功能需求又恰恰是奥付云的功能核心,从而使得用户在娃娃机消费过程中更为投入。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只有在把事情完成,把问题的本质解决,才能明确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在完成的状态下添砖加瓦,以上所说的核心功能需求与非核心功能需求的衡量标准其实跟二八法则一样的意思,80%是核心的,是标准化的,是平淡的,20%就是一个附加值,我把这20%称为一个完美指标,只有在八完成的情况下才能往更接近完美的方向去开展下一步工作。
总结
1.思考事情要像判断一个产品的好坏一样,从本质出发,只有把事情的本质弄清弄楚才能将问题最高效地解决,再从本质以外来把事情往更好的方面去落地,完成比完美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