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于正,中国内地影视男编剧、制片人。2002年,成立“于正工作室”正式出道。2005年,因制作电视剧《烟花三月》《大清后宫》成名。2011年,因担任《宫锁心玉》编剧和制片人而获得更高的知名度,并凭该剧获16届亚洲电视大奖最佳编剧奖 。2018年精美厚重的《延禧攻略》超高的收视率又让他及他的工作室又狠狠的火了一把。于正从出道以来,便是一名颇具争议性的制作人。但是,无论关乎于正的争议声浪有多高,你不能否认的是,"于正剧"早已成为继“琼瑶剧”,“ 海岩剧”之后,第三个在华语电视圈能被独立认可的电视剧品牌。
- 02 -
在《延禧攻略》成功后,于正在接受访谈时这样说道:很多人问我,你是不是又翻身了,我说我从来没有翻过身啊,我以前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我从来没有低谷,因为我一直在谷底!其实,于正这句话,这样的心态,也正是他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 03 -
于正自己回忆,他曾经在横店一家小宾馆住了9年,房间号是2317。在那个简陋狭窄的房间里,他写出了很多毁誉参半的剧本,收割无数注意力也收获漫天嘲讽,从一个无名小卒走到了编剧圈的金字塔尖。住他隔壁的演员一茬又一茬,红了,就搬了出去,他一直住了下来。
- 04 -
在靠写作获得巨大的财富之后,他不敢享受,害怕自己太安逸了,就写不好剧本了,吃穿用度,他都按最低的标准来。——住个小房子,对自己差一点,我的目标就会更加远一点,因为我不想让自己太靠近那个目标。我想让自己过得苦一点,这样到任何谷底我都能站起来。
- 05 -
岁数渐长,他突然发现集中精力越来越难,窗外车子经过的声音都能打断他的写作思路。纠结了很久之后,他终于决定以在北京买个厕所的价格,在横店住上了安静的大房子。他自称所有的选择都服务于能不能更好地写剧本,那是他一切成就感的来源,是唯一能给他安全感的事情。他每天雷打不动,花6个小时的时间写剧本,一年如果没写出一个本子,他会很不安,写完才踏实。他没什么别的爱好,一段时间不工作,就会变得很焦虑。
- 06 -
谈到自己的青少年,他说:觉得我有很多缺陷,人到中年回想起来,我如果遇到那个时候的自己,我也不太喜欢。沉默寡言,不爱交朋友,永远独来独往,因为瘦小,总是被小朋友欺负,于是一个人躲在屋子里看书的时间更久了。他要强,数学老师说他成绩不好,这辈子和理科无缘,他咬着牙努力,期末数学考到了年级第一。父亲不但没有表扬他,反而觉得他心胸狭窄,什么事情都往心里去,学数学也不是为了自己,只是因为老师的一句话。
- 07 -
年少的于正总是不能达到父亲的期待,性格里有很多自己也不知道从何而来的矛盾之处。他永远成不了父亲那样爽朗大方的人,为此充满了紧张和焦虑。那种痛苦无人可诉,只有诉诸写作,高三的时候,他写过一个关于探案的剧本,幻想自己是那个男主角。
- 08 -
他想成为男主角。高考时,咬着牙考了两年上海戏剧学院,终于考上了。但他发现自己成不了男主角,演《雷雨》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应该演周萍(男一号),可拿到的角色是鲁贵。大二汇报表演的时候,因为过度紧张,音乐还没起,他抢先跳了出来,台下哄堂大笑。他在强光照射的台上看不到台下观众的表情,手一直在抖。——就这样信心就没有了。一旦你没有信心的时候,演戏这条路就卡死了。
- 09 -
他只好转行去做编剧,到《新龙门客栈》导演李惠民手底下当学徒,学习怎么写剧本,那一年没有工资,他的房租和日常花销都靠之前的积蓄支撑,起初作品没有署名权,后来有了,也大都放在片尾。学徒期间,他写了一个40集的《荆轲传奇》,李惠民的妻子说,写完给你包红包。交稿之后,他兴高采烈地拿着红包回家,拆开一看,里面是很少的钱。他眼泪当时就掉了下来。
- 10 -
在编剧生涯四处碰壁、陷入低潮的时候,父亲得了食道癌,从发病到去世不到3个月,那个过程过于迅速,让于正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在此后的人生里,成了他过不去的一道坎儿,——我还不太了解我爸爸,还没有好好地跟他对过话(他就走了)。这十几年,清明节给他上了两次坟,我都接受不了。我说我不去,我就当他还活着。
- 11 -
他耿耿于怀,「父亲没有享受到我的一点荣耀。」但这两年又觉得这也不重要了,「他没有看到我的成功,同样他也没有看到我的失败,挺好的。」父亲的去世让他决定活在当下,——我就突然之间,从那一刻开始,我很坚定我要快乐,就是我觉得人要去做你自己喜欢的事,然后我在那一瞬间开始,别人怎么看我,对我没那么重要了。
- 12 -
于正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识。——我不是什么大家,也成不了曹禺、巴金那样伟大的剧作家。我就是一个编故事的人,我在古代就是一个说书人。我未来的目标,就是我能做一些国民剧,中国电视史上有于正一笔就够了。如果抹掉了也无所谓,就是被淹没了……现在这个人生阶段对我来说是一个我可以逐渐把更多的人生历练告诉给观众的时候,然后也是我要警惕的,从此刻开始到我的句号之间,要让我这一生做个定义。在这个过程里要给观众留下最后的印象,这是我很在意的。不求你觉得于正的剧本好,他曾经带给你欢乐,他是个努力的人,他曾经创作出来的东西能抚慰你的心灵,这就是我要的。
- 13 -
于正对自己的作品细节要求异常严苛。——例如《延禧攻略》,我要复刻清宫,所有面料还原清朝布料。我们摒弃所有现代的料子,用当年的老料子。这6个月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布料的知识。我就要求整个剧组所有东西全用真的,但用真的代价特别昂贵,昂贵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你根本没法去买一把扇子,它要10000多,那戏里要十几把扇子,包括一个络子,一个门帘,绣一个门帘要17万多。我们从店里买不起,就一起去苏州各个地方找老匠人。
- 14 -
《延禧攻略》里的那些头饰,有很多都是我买的,我们剧组根本承担不起,都是古董来的,光一个头面,我就花了100多万,我自己买,但是我收藏了,下部戏还能用,我每部戏都要买很多很多,所以我花钱也像流水,基本上也没有办法攒很多钱的。像中医啊、昆曲啊,所有的东西我都希望去复刻那个年代的。
- 15 -
他牢牢地抓住作品需要表达的正能量三观。——《延禧攻略》所要表达的就是十个字:人心存善良,更要懂自保」,这是我一直想要强调的。魏璎珞她懂得感恩,三观很正,保护弱小,但是她不受嗟来之食,不畏强权,不是逆来顺受的女生。另外一个就是,不要去谄媚皇权,不要去宣扬斗来斗去的这种东西,宣扬的是你怎么样靠努力得到自己的升职,成为真正的总经理。
- 16 -
——它是我们人生的一个复刻,就是你进入一个职场,一定是单枪匹马的。如果你情商、智商不行,你很快就被淘汰了,那你各方面都很好,你会上去,上去你一定会遇到赏识你的上司,就像皇后一样的,你们就可以结伴同行,然后你也会遇到职场的有些人要干掉你的,看不惯你的,要窃取你劳动果实的,这些人都有,但是你还要努力不懈地(走下去)。
- 17 -
——人生是什么东西?我想告诉观众的是,荣华富贵、名利都不要去求,温饱了以后,你到哪个阶段都有快乐、不快乐,开心、不开心,众生平等,你明白吗?不要去为了一点点的利益,为了一些东西去争啊、斗啊,这些毫无意义。
- 18 -
《人物》杂志访谈曾问过于正这样一个问题:你的每一个剧本都能做成一个国民剧,这种对于市场的敏感和观众心理的洞察是怎么形成的?他答道:我其实从来没有像别人分析我那样想得那么系统,我就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啊。很多人说于正,你要去做一个正剧啊或是什么,我后来想通了,我就是做一个国民剧的,雅俗共赏才是大雅,我做不了曲高和寡。
- 19 -
其实我没有逆过我的趣味做过一件事。好看是第一位的,我回头想想老天对我挺好的,我一直在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每天都很开心。我其实痛苦的时候会特别少,我唯一(痛苦)就是有的时候会觉得没达到自己理想啊。
- 20 -
也有过短暂的迷失。——在《宫》剧的时候,很迷恋收视率带来的快感,确实浮躁过一阵子的。《宫》播完以后,我半年写不了剧本,每天各种应酬,各种采访。当时我整宿整宿睡不着觉,持续了半年,我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每天晚上都要看看这个收视率,看看网上新闻,才能睡觉,焦虑得不得了,然后发现自己开始掉头发,那段时间还胖到不行。
- 21 -
——我就觉得这样的生活不是我要的,太可怕了,一开始很享受,但是有一天突然发现其实它带来的是不好的东西的时候,我打住了。我做了两件事,第一,我到横店去了,那时候我剧组没有开,我就在横店写第二部戏,写啊写啊,写完了我就回来了。回来之后,我就没有那种感觉了,而且这个热度也渐渐开始消退了。
- 22 -
其实我现在想得特别明白,此生多做几个自己心里想的戏,能做就做,不能做不要影响到别人就OK。40岁了,还想干吗啊?我的人生没有那么大的志向,也不想跟人家去抢什么市场。每天其实没有为未来而活,就是为当下而活,这是我觉得想传递给每个观众的。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危机感,因为我看得很淡,最不好的你也经历过了,最好的你也经历过了,没什么能够打倒你的。
- 24 -
不经历风雨,怎见得彩虹,没有人的成功是随随便便的。持续不断地在编剧制作道路上的努力,每天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把自己一直放在谷底的心态,才有了今天的于正。那么,我们每一个励志从事写作的人,更应该时时刻刻把自己放在谷底的位置,不要总想着一鸣惊人,而是每天按部就班地读书写作,那么,即使一直生活在谷底的我们,也会收获一生的幸福快乐!
让我们一起聆听大师的声音,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敬请关注跟大咖学写作系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