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营养对大脑活动和学习状态有持续的影响。面现实生活中人们应对的方式是怎样的?
一种态度为:忽略营养对大脑学习的持续性作用和润物细无声的特点,临到准备考试的紧张时刻才想起饮食营养问题,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不可得,难免要失望。于是,得出结论,饮食营养与考试成绩无关。
另外一种常见的情形是病急乱投医,买些自己都觉得没有保障的健脑保健品(如DHA、卵磷脂,银杏叶提取物等),或者不计后果地输注氨基酸、果糖等。最狠的角色是直接服用“利他林”(哌甲酯,一种大脑兴奋药物),据说可以改善大脑供氧,提高大脑功能。
可见,上面两种态度都是不对的。那么,考前的饮食应该怎么调整呢?
考前饮食调整动作别太大!
就缓解紧张情绪而言,较好的方法是保持固有的节奏、熟悉的环境和如常的生活,陌生和变化会加重紧张感,而熟悉和不变则可使心情放松,,所以一般不主张考前为了刻意注意营养,而改变原有的饮食习惯或进食过多。
身体对饮食习惯的适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突然的改变不但会加重心理紧张,而且会造成身体不适。也就是说,如果发现学生饮食习惯有问题,应该提早进行纠正,不要等考前这个月才大刀阔斧地改变。比如,如果考生一直以来就是不喝牛奶的,那么最后这一个月也就不要非喝不可;如果考生一直都有些偏食,不爱吃蔬菜,那么到考前这一个月也就不要非逼着他吃蔬菜;豆子也是一样,平日不吃的孩子突然大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胀气,影响临场发挥。如果原来一直肥胖,那么这“最后”一个月也就不要节食减肥了。
当然,不主张大幅度改变饮食习惯,并不意味着保持一成不变,局部的微调还是必要而有益的。减少钠的摄入,增加钾、钙、镁的摄入量,有利于保持情绪沉稳平和——多吃蔬菜和水果最有帮助,特别是富含镁的各种深绿色叶菜和富含钙的酸奶,对抵抗压力最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