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轩(运城国际学校)
摘要:但由于汉高祖刘邦吸取了先前秦朝的教训,便让士兵们都回乡做农民,推行了休养生息的措施,并且减轻田租,什五税一。复故爵田宅,免白卖奴隶者为庶人,抑制了商人。 在经济方面,采取重农轻商,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大力打击奸商;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统一铸造五铢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
关键词:刘邦;制度;民用;和亲
汉高祖刘邦一个伟大的人物,可是他的事功和伟大又有谁知道呢?所以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谈谈汉高祖。
俗话说得好:政治搞得好,搞经济,再搞军事。所以我先来谈谈政治,
汉高祖刘邦,在楚汉之争后赢得了天下,在赢得天下之后,第一件事当然就是要巩固他的皇权,为什么要巩固皇权呢?当然是为了让国家更加安定,让国家在全都由自己统治,而在汉朝初年的时候,国家初定,所以很不安定,各地的诸侯还并没有被消灭,国家反判的心很重,而刘邦他为了维护汉朝统治就决定采用了郡国并行的方法,也就是郡国制,而所谓郡国制,也就是郡县制和分封制一起实行的制度。而郡县制又是什么呢?郡县制是指帝王为加了强中央集权的统一,防止地方势力对中央造成的威胁而推行的,而等到政权稳固后,刘邦为了防止反叛就用各种罪名取消了他们的名位,或贬或杀,把姓刘的人都封为王,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可他有没有想过会不会有什么遗留下的问题呢?当然也有正确的影响,刘邦至今的这一制度对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而错误的呢?刘邦虽然说是为了防止反叛取消了他们的名位,可他有没有想过这样以来就会使得,异姓王会更加反对他们的政治,而人心也会更加的散乱,何苦要这样呢?只是因为一个制度而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不是很糟糕吗?这样就会使得其他异性王更加恨刘邦,这样一来中央集权不就照样得到了威胁吗?而在他去世的时候,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可是对比了他的子孙,他的制度还是不好,就像文景之治一样,那是多么多好的一次制度,但照样那是不好的,但对比汉高祖刘邦的制度还是好的,最起码有个好的制度。(虽然都存留着问题)。还有大一统的汉武帝都是有了汉高祖刘邦的铺垫,才有了大一统,但是每项制度都会存留着问题。而汉文帝刘彻创立的均田制,虽说存留了问题,但也为汉景帝创立了好的基础。汉景帝虽说在最后时诸侯势力已经大大减少,中央集权的势力也达到了一个顶峰。虽说是汉景帝导致了“七国之乱”的爆发,但是也是汉景帝更加巩固了皇权,更加巩固了中央集权。而在汉文帝去世后这一势力还是没有减轻,和汉高祖刘邦一样都还存留着问题。而汉武帝更是聪明,以推恩令的形式去管理个个诸侯国们,而这项政令就是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形成若干个小国家,直到没有土地,如果是一皇帝的名义分给他们,看似是皇帝厚代他们,实际上却让每个封地的土地化为零,让诸侯问让他们内讧。这样一来皇帝就有机会削弱他们的势力。最终却是皇帝渔翁得利,推恩令的实施不仅削弱各个封国的势力,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大的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这样就可以更加巩固皇权。这样一对比来还是汉高祖刘邦就是比较笨的了,但是还是为他的子孙们创建了比较好的基础啊!
讲完政治来讲讲经济,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先讲军事呢?我用波哥的一句话来说:你没钱怎么去打仗呢?打仗打到半截,粮食先没了。这不是搞笑吗。所以我今天现来讲经济。
人人都知,在汉高祖刘邦执政初期的时候,那经济状况可是不堪设想,借用一本书中的一句话就是:“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马。”这是他初政时的状况,很烂,很菜吧,“但由于汉高祖刘邦吸取了先前秦朝的教训,便让士兵们都回乡做农民,推行了休养生息的措施,并且减轻田租,什五税一。复故爵田宅,免白卖奴隶者为庶人,抑制了商人。”使国家富强,国民富强,国库里的钱也多了起来,对后世也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如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的大一统,都造成了影响。以前农民的粮食只有一点点,又要向国家交税大部分,这是最残忍的,而现在士兵归乡,这使农民多了起来,而家里的粮食也多了起来,交税自然也多了,可是家里剩的也多了,这就会使农民个个都富强,自然国库也就多了起来,打仗的时候就有钱了,不怕半路没有粮食吃。而粮食多了,在前线的在前线的士兵自然打仗就打的好了,这样一来国家中的军事也可以强大起来,所以说有了钱才可以打仗,你没钱去跟人家打仗还不是无能为力。这是汉高祖刘邦的经济。对比汉高祖刘邦,当然文景之治自然也不会差到哪去,因为有了汉高祖刘邦的铺垫,而汉武帝也不差因为前面有了两个相当于模版的时期,所以说也不会差。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他们两人都采取了汉高祖刘邦的制度。也就是“但由于汉高祖刘邦吸取了先前秦朝的教训,便让士兵们都回乡做农民,推行了休养生息的措施,并且减轻田租,什五税一。复故爵田宅,免白卖奴隶者为庶人,抑制了商人。”文景之治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时期,而也就是因为文景之治这个年代,使他们对后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事后是更加繁荣昌盛和安定,当然这也是后人最渴望的事情,但是他们对后人造成的影响还远远不止这些,还有汉武帝的大一统,都是有文景之治的影响,而造成的,怪不得人们都说文景之治是汉朝最好的制度,当然我也这么认为。汉武帝的大一统这里面也有几位前辈的影响,大一统是汉朝最繁荣的时候,不断经济上,就连军事上和政治上都是汉朝最好的时期。所以有人说,汉朝的大一统有了文景之治和汉高祖刘邦的铺垫,有了更好的发展。有人说汉武帝的大一统是汉朝的高峰时期,汉朝在大一统时就在顶端。在汉朝大一统的经济方面有以下这些规定,在经济方面,采取重农轻商,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大力打击奸商;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统一铸造五铢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当时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并且他也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当时的制度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经济方面还有一条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当时的货币进行统一。这就是汉武帝时的统一。这样一对比汉高祖刘邦在经济上创立的制度也是比较好的,因为他最起码为后世的子孙后代创立了较为好的基础。
匈奴是什么呢?很多一年级的人或者不懂的小朋友都会问我这个问题。所谓匈奴也就是古代人的敌人,而在汉代边界也有这样一群匈奴…… 大家都知道花木兰中的单于吧!他也是匈奴中的一员。在汉代初年,匈奴们多次进攻,对汉族造成巨大的威胁。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人,能骑善射,行动迅速,活动范围广大。实力强大的时候,会扩张到黄河以南;而当汉族组织力量对他们进行打击时,他们只要往漠北一躲就没事了,而他们在漠北休整十几二十年,恢复元气后又卷土重来,继续威胁汉朝的北方;几百年来,汉族始终无法解除这一威胁,匈奴的威胁成了汉朝的一大心病。
而在汉高祖刘邦时,匈奴又是怎样的呢?在汉高祖时他们对匈奴的政策是先打后和。秦亡以后,漠北的匈奴乘机南下,汉初,匈奴不断侵扰汉的边郡,刘邦不得不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朝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那匈奴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我不知道,但是我想应该是这么想的:哦!大汉向我们低头了,要求和亲了,真是没想到啊!当然我们也不清楚!
而在汉朝不止有过一次和亲,还有汉武帝时的和亲,当然这祖孙俩应该都想着先把匈奴哄好再去攻打吧,当然这也只是猜测,古人想什么我们并不知道。和亲是当时的北方民族“匈奴”采取的一种外交政策。和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汉朝主动送公主和财物给匈奴,使他们停止对汉朝的侵略,第二个阶段是汉武帝时期,是匈奴主动请求和亲。汉匈和亲”,是西汉政府对匈奴的最主要策略之一,影响深远。中国历史上的和亲之举,最早始于西汉王朝。它是在美人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西汉初年,刘汉王朝刚刚建立,历经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数年的楚汉相争之后,社会经济受到惨重破坏,人民嗷嗷待哺,国库已经空空如也。而此时北方匈奴军事力量却日益强大起来,不断发兵南下汉境抢掠骚扰。但是,强大的匈奴与虚弱的西汉力量鲜明的对比,使西汉统治者的威胁感并未减去多少。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鉴于美人计的效用,便向刘邦提出与匈奴和亲的主张。他说:把汉朝公主嫁给匈奴的单于,并多多陪送嫁妆,匈奴必然羡慕汉钱财而立汉朝公主为阏氏。这样,生子必为太子,接替单于。 这就是这祖孙俩的阴谋,把汉朝公主嫁过去,然后等生下太子后就立马接替单于,这可真谓是老奸巨猾。可是和亲制度它有好也有坏,对比汉高祖刘邦的和亲,汉武帝的和亲制度却是更胜一筹,所以说还是汉武帝的好,但是必然是不好的,因为以前在汉高祖时,都是让自己的公主嫁过去,而且都是自己要求的,而在汉武帝时期,大多都是匈奴要求的和亲,所以说当时汉朝是比较占便宜的,所以汉高祖刘邦是较为明显的不好的。
而汉高祖与汉武帝和亲政策的异同又是什么呢?汉高祖和亲是为了求和。汉朝初年,匈奴总是侵略中原边境,但汉朝由于刚刚建国力量并不强,只能以和亲的方式解决。其实被远嫁的女人中很大一部分并不是上层社会的妇女,而是宫女一类人。匈奴其实也知道,他们也只是贪图的是和亲带去的中原地区的财富。到汉武帝时期,经过高祖文帝景帝三代,国力渐渐强盛。武帝也通过三次对匈奴的战争基本上解决了匈奴这一隐患。此时的和亲则是真正以“和”为目的的。 这就是和亲政策。
说了这么多,在汉朝皇帝中我还是最崇拜汉高祖,因为他的江山是如此的好,他的老奸巨猾,是如此的好,但是他的江山社稷,却是在他的一生中挫折不堪,这使他的人生曲折不堪。就像他的和亲政策中,他的人生中的一切都是在“和”,和匈奴“和”,和每个国家“和”。并不像汉武帝一样一生都在战争中度过,那就是汉高祖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