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每天在微博上看了那么多段子,当别人让我讲一个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绞尽脑汁地想啊想,感觉抓住了什么,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我们每天即使看了那么多段子,真要讲一个并没有那么容易。
因为我们看段子仅仅是看,并不会去记忆去思考它的精妙之处。并且我们同时看的除了段子还有很多别的信息,这些信息严格干扰了我们对段子的记忆。而真正会讲段子的人,不光是会讲段子,更在于他了解段子的内在逻辑,可以举一反三。
某种意义上说,不会讲段子是种病,但是不一定需要治疗,毕竟讲段子不是必须的。
这个时代,我有点无所适从,不仅是因为不会讲段子。
壹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信息洪流打开了一道阀门,铺天盖地的信息通过这道门向我们扑来。
世界变得扁平化,我们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获取到更多、更及时、更多样、更全面的信息。
各大门户网站、社交平台、资讯app等每天产生大量信息,并且频繁更新叠加,以求通过更多更丰富更全面的信息吸引更多用户、覆盖更广泛人群。但是可供用户选择的平台和渠道实在太多了。同时用户量之外,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更是成为各大信息平台争相角逐的焦点。为了抢占更多时间和注意力,更多更精彩的信息被发布。
互联网时代,不管我们愿意与否,都已经无法逃离信息的洪流。
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基本已经重合的现在,现实中的人,不管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基本都成了网友。我们上网使用各类信息网站、app,我们刷微博、泡知乎、逛论坛、刷朋友圈,各种订阅、收藏、点赞、转载分享,乐此不疲。我们自然而然地接收这些信息并做出反馈。
“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简直是我内心的写照,转发了。”
“这个抖机灵好搞笑,哈哈哈哈点赞。”
“这种破事也要发个新闻,小编太脑残了吧。”
“这篇文章干货满满,学习了,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
除了各大平台迫使我们接收这些信息,我们也游走于各大信息平台之间,主动接收它们:
因为我们有好奇心。每天网络上有这么多奇闻秘事、新鲜笑料,每天都有新知识、新见解,我们天然地追逐新鲜,喜欢一探究竟。
因为我们有求知欲。互联网时代,知识的获取成本几乎为零,只需通过互联网,我们就可以看到各行各业行业大牛或专家精英整理分享的干货、笔记、从业经验。这么多有料的信息摆在我面前,我一定要多看,看到就是赚到。
贰
我们每天的休息时间被割裂,为了迎合被割裂的休息时间,各类信息也被碎片化地呈现。
这些信息易于吸收,也适合填补我们的空隙时间,并且由于在短时间内我们可以获取更多信息,我们常常会感觉到迷之满足。
不否认也许我们真的知道了一种新概念、新言论、新知识、新事件,我们的眼界和知识面得到大大的扩宽,但是有多少人是一到晚上头刚沾上枕头,一整天接收到的信息就瞬间消散,只留下一个混沌的印象在脑海?
我们以接触到的这些信息以分散、零碎、片面的方式存在着,或许在接收的当时能感到显著的即时收益,但是因为这些信息并没有内在逻辑,也未形成一个系统,所以这些信息没有在脑海里自动归档并形成清晰稳定的状态,成为我们思想体系的一部分。
相反,跟cpu被过度占用会使电脑卡死一样,有可能因为信息的连续性无序输入,会使我们的思维运转变慢。
而且,当我们过度摄入这些信息的时候,我们是没有办法进行深度思考的。
干扰信息过多,特别是随时又有新信息增加进来,新旧信息纠缠,不同类型信息交织,要清楚地对当中重要的信息进行整理吸收实在太难。
接收的信息没有融入我们的骨血,要输出就更难了。
而即便是一个张口就来的原创段子,也是一种有逻辑的输出。
叁
我们正被过多的信息绑架,唯有舍弃才能获得自由。
断舍离是我们生活的一大哲学,它同样适用于此。
井喷式的信息来源于众多渠道,哪些渠道是真正合适的呢?
你是从几个比较固定的来源获取信息,还是同时在n多个网站平台游离呢?
越是在混乱的时候,越应该安静下来。
越是有众多选择,越应该善于舍弃。
根据自己的需求,去筛选更合适的信息发布渠道。
现在已经有很多好的网站,发布的信息足够垂直,或者集中于某个或某几个领域,而且更新速度快;并且各行各业的一些行业大牛都活跃在这些平台上。根据具体需求选择这类网站持续关注跟进,关注的信息来源虽然少了,但是我们却可以获取更集中更符合我们诉求的信息,远比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要好得多吧。
同时,建立一个系统认知很重要。
就像是一棵树,长出很多枝丫树叶,甚至开出花结出果,但是最重要的是它有笔直的树干。没有树干的枝叶繁茂的植物只能叫做灌木丛。
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固然是很重要的方式,但是现在我们从网络上看到的或学习到的是别人的一种输出,是经过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加工之后的产物,并且这种产物是分散、零碎、片面的,我们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长此以往,很不利于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唯有通过原典,才能梳理清楚脉络,也才能培养知识体系的树干。
系统性的内容会引发我们的深度思考,包括横向思考和纵向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内在逻辑和规律。当然,同时我们的输出也有了来源,而且随着我们思维能力的提升,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都会不断加深拓展。
只有当我们可输出的东西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时候,持续输出也才会成为可能。
(获取更多有料内容,可关注笔者微信公众号:五十汀(ID:wushiting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