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简书打滚将近半年了,从一个数年没起笔的学渣到现在能日更1500+的写作小白,在写作这条路上我也越走越远了。
关于如何写作读了很多的书,比如说《文案发烧》、《如何写作》等等。
方法是学到了不少,具体怎么运用怎么提升却让我止步不前。套路有了,按着步骤整篇下来却写满了套路两个字。
不仅没有得到提升,写出来的文字连最初的真诚也丢失了。有点无奈之下只好把从书本中学习写作的目标放弃了。
写作是一件既简单又不简单的事情,想要短期内获得质的提升是不太现实的。必须大量的阅读与长期的坚持,没有足够的热爱是没有耐心去沉下心来磨练自己的。
前面我说放弃从书本中学习写作怎么又说提高写作需要多读书?
因为选书的方向很重要。
读如何提高、如何写作这类书的人要是能有所进步那他之前一定读过很多与此类书籍无关的书。
至于阅读怎么提高写作能力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了,随便一个点就能写出千字长文来。但我想说的是一个人的内涵和修养是可以从文字里读出来的,也就是说从你的字可以看得出来你读书的深浅。
总之,学渣学写作不要读指导类书籍,要读就读文学类,实在不行看小说类的。
-2-
起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是打算分享最近读到的一本叫《中国人的日常》,作家梁晓声以小说形式写了一本散文集。记录了他的生活见闻与见解。
好的文字不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且多次翻阅你也能读出不一样的东西来。
读第一遍,我看到了许多对于我来说新鲜的人事物。比如说,一个质朴的农村妇女到城市打工的故事、一个过去手艺精湛的木匠师傅的故事还有关于许多作者本人遇到的日常琐事。
读第二篇遍,我看到的是透过故事作家给我们传达的思想和情怀。比如说,通过那个策划一场场成功演唱会的父亲读到了无知与寒心、透过一件件小事告诉大家社会“和谐”的无奈、还有那个坚守妇道的传统妇女最后却变成孤独终老的代名词。
读第三遍,我看到的是深思与自省。比如说,在上世纪最是得意的木匠师傅,为什么现在混口饭吃都那么艰难?怪时代发展太快还是怪他不思进取?最后丈夫和情人都失去了的传统妇女她做错了什么?是坚守妇道错了还是时间错了?
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国当代文坛有很高的威望,有中国“平民代言人”之称。他发表的多数著作都是与普通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他却把文字写出了“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高度。
-3-
2017年已经接近尾声了,细数今年的阅读数量也接近3位数,但是阅读的数量不能代表阅读的质量。
今年读过的近80本书中,多数是从开始写作后读起来的,试图写过有关写作的读书书单,因为有关写作水平的指导性的书籍占了百分之十,但我认为真正起作用的书籍却不来自于这百分之十。
很多人列此类书单:学写作应该读这几本书、读这四本书能提高写作等等。列这种书单的人其实站在了一个高度上的,而真正的写作小白去读这些书没有太大意义。就像前面我所说的,学会了套路真诚有可能会丢失。如果真的有起作用的话,《写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过表达自己》有很多独特的见解,可以帮助小白提笔。
老生常谈,从学习写作的心态去看书也要去选择名著、经典。
看当代著名作家吧,季羡林、余秋雨、梁晓声这三位的散文随笔很多,也真真切切的让人体会到文字的力量。
-4-
阅读和写作都不是那种即时反馈的事情,但阅读和写作带来的愉悦感却是任何娱乐方式都替代不了的。
写作和阅读的开端都是枯燥乏味的,所以当今社会很多人都没有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而且渐渐的阅读、写作也成了一种商业模式。
许多出版的畅销书与咪蒙写的文章其实并无两样,除了对准一些读者的心理以外都是套路。加上策划包装,一本又一本的出版。这是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有积极作用但我觉得是微不足道的。
写作的目标不应该是出书,更不是成名。
沉下去才能真正体会到文字的魅力,那之后成不成名只是一种选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