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山花开
❂原诗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注释
【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第三册,p16】
①漻漻:水清深貌。啧啧:秋虫鸣声轻细。②云根:石头。云触石而生,故云。③冷红:开于寒秋的花。 ④蛰萤:遇冷气而光不明的飞萤。⑤石脉:石隙。鬼灯:磷火。点:全诗校:“一作照”。石脉二句:一作曹松句。如漆点松:曹松诗作然点松柏。
❂翻译
【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p155】
深秋的原野多明洁,风色多淡漠,
池塘积水深又清,草中虫儿唧唧鸣。
长满苔藓的山石,浮起浓郁的云气,
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娇滴滴地哭泣。
九月,荒地里的稻子稀疏不齐,
发着冷光的萤虫,在斜径上低低飞逝。
石缝里滲出的细流,轻轻滴入沙地,
鬼火飘忽如漆灯,象朵朵小花点缀松枝。
❂解释
【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p155】
这首诗中的“南山”,“非昌谷南三十四里之女几山,而指南园之北的汉山。山呈南北二山头,南为‘长峦山’,山下是一片开阔平原,故名‘南园'贺居在山口,位在平原北,出门半里则可进入山下的平原野田之中”(刘衍《李贺诗校笺证异》)。这首诗描述的就是他家乡南山田中的景况。唐王朝在“安史之乱”以后,广大农村田地荒芜,农民破产,一片凋弊凄凉。此诗就是通过一时一地之景,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村的这种破败景象的,可以说有很高的概括性。诗人运用了精细的描绘手法, 使用多种冷色调构成了一幅阴冷幽森的深秋原野图,从秋野、 秋风、秋水、秋虫、秋山、秋花、秋萤,再到秋天荒畦里的稻子、秋夜里的磷火,把南山秋野写得萧瑟荒凉,荒无生气,特别是结尾一句“鬼灯如漆点松花”,更是意趣幽冷,突现了李贺诗歌所特有的意境和感情色彩。朱自清在《李贺年谱》中亦曾谈及此句,说足见其荒寂也。”这首诗也很注重诗句的锤炼。范文澜说:“李贺佳句大抵从实地观察中得来,又加以锻炼工夫,得句往往奇巧。好似高手摄影师选择最适当的地点,摄取全部胜地的精华。如《南山田中行》诗:……。写荒野景物,历历如在眼前,足见他确有实际经历,并非全凭臆想”(《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二册《唐五代的文化概况》)。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朱自清认为是元和八年(公元813年) 辞去奉礼郎归昌谷后的秋天所作,“诗中有‘九月’句,乃作诗实候”(《李贺年谱•元和八年》);钱仲联认为是元和四年(809 年)举进士不第东归昌谷后的秋天所作(《李贺年谱会笺•元和 四年》)。我认为朱说近是,从这首诗笔调这般幽冷,情绪这般低沉来看,也有可能作于从潞州归昌谷后的元和十一年(816 年)秋天,此后不久,他就归入了那“鬼灯如漆点松花”的墓地里含恨长眠了。
【中华大典文学典《唐文学部三》,p1264】
《南山田中行》《吳劉箋注評點李長吉歌詩》卷二劉辰翁評:「螢低飛, 隴徑斜。」每造語,不覺其苦。「燈如漆,點松花。」翻漆燈,又別。明于嘉刻本《李長吉詩集》無名氏批語:作二解讀,便得秋暮于南山田中夜行神理。《昌 谷集註》卷二姚文燮評:此秋田月夜時也,桂魄皎然,野風爽朗,水靜蛩吟,苔深花濕,芳蕙低垂,流螢歷亂,石泉聲細,燐火光微,隴上行吟,情思淸絕。《李長吉詩集批注》卷二方世舉批:東坡有語,歲云暮矣,燈火靑熒,時於此間,得少佳趣。劉貢父戲之,以爲夜行失路,誤入田螺精家。此詩亦似陸機入王弼墓,然而妙。《黎二樵批點黃陶庵評本李長吉集》黎簡批:此長吉平正之作。此云山上石如雲根,而生苔蘚,石旁有秋花,而開冷紅。姚仙期訾其旣云雲根,又云山上石爲重複,未玩詩意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