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收到好朋友的一封来信,咨询孩子作业多,学习压力大的一些问题,下面是这位妈妈的主要问题:
孩子升入高年级,作业随之增多。家里和朋友送的各科学习资料就有七八套,学校又发了必做和选做的6套。而且老师还布置其他的作业,外加预习、复习,光是学习时间就非常紧张。平时的阅读、钢琴、晨读真是完全没有时间,娱乐活动就更不用提了。
我和孩子都感到非常不适应,可是如果不做的话我又担心孩子学习内容太多掌握不牢固。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孩子原本基础不错,也很爱学习,可是这段时间却一直情绪低落,甚至拒绝做作业。现在的社会环境都给我们家长洗脑了,我压力也很大,害怕孩子如果不努力上进以后会面临更大的压力。明知道孩子很累,还是要不停地要求孩子去学习,心里特别矛盾!有时也忍不住跟她发脾气,可没什么效果,原本听话乖巧的孩子现在也不听从我的安排了。作业做起来拖拖拉拉,软硬不吃,我越来越感到束手无策。想让她保持稳定的学习劲头,可是孩子太累,想给她一点放松和休闲,又怕孩子落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这一路陪来我从未这样迷茫过……
这确实是很棘手也很普遍的现象。大致上来讲,其中的关键点在于作业太多,时间分配不合理;孩子不听话,拒绝听从家长安排,亲子沟通有些问题;家长和孩子在压力面前非常被动。
作业太多,时间分配紧张,该怎么破?
从上面的叙述来看,家长给孩子准备的题目太多,虽然题海战术对应试能力帮助很大,但是高年级往后更多的是考察孩子语文知识运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阅读写作能力这些方面。所以不能为了片面的基础知识考试,就过多强调做题,这样势必会影响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做题的目的是为了掌握,而不是完成量的积累。已经会做的题目不能再浪费孩子的时间重复去做无效劳动。(比如语文,知识点就那么点,题型就那么几种,掌握了就不需要每一道题都做)
更重要的,是我们千万要教会孩子,不要做无用功。学习是无止境的,总是在已经会了的字词上反复练习这样的学习方法我们不提倡(练字除外,我说的是字词听写、组词之类)。随着学习内容越来越多,孩子只有能够自己辨析出难点、重点,知道哪些已经会了,哪些还不会需要下点功夫,才能够在效率上质量上有所提升。应当教会孩子拒绝做“低品质的勤奋者”,,勤奋需要有勤奋的必要性,学习内容不需要平均用力。
在精简作业、合理安排时间上,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做法:
1、把每项作业划分到一个番茄钟的时间。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资料,精选一套学校要求必做的内容,其他全部作为辅助补充。辅助补充的意思是,如果遇到相同的题型且已经会做的,就直接不做。如果同类题型出过错误,一定要好好做,出现的新题型也要尽量做一做。这样简化之后,作业基本上能在半小时完成(英语不是每天都有作业)。我们可以采用25分钟一个时间段完成一项作业(用现在流行的“番茄工作法”,即一个番茄钟的时间),然后休息5-10分钟,再继续做另一种。
2、阅读,每天一个番茄钟,并练习速读(也可以分为中午15分钟,晚上15分钟,周末利用大块时间集中阅读)。关于阅读,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孩子,应当练习速读,这样对于长篇故事类的读物能够整体上快速把握,在针对精彩部分进行精读。
3、晨读内容提前准备好,内容力求精短,比如一句英文对话或者一个古文片段,在早上15-20分钟左右完成,晨读的作用贵在日积月累。
4、每天一小时练习钢琴,如果必须这样的话那就坚持,把别的时间精简压缩。如果孩子在这一个小时中不那么专注和喜欢的话,也要的适当考虑时间上进行调整。
5、记录孩子的详细时间安排,进行合理的时间管理。
不管是对于孩子还是对我们大人,时间管理是一项特别重要的技能。我建议家长给孩子做一下时间记录,比如早上有多少空闲时间,分别作了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可能分为休息娱乐、做作业、户外健身、阅读、拖延磨蹭等等,然后这些事物之间是否均衡,磨蹭的时间可以进行健身,作业太多可以和娱乐时间均衡。这样安排更有针对性,而且还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完成一些小块的任务。
孩子不听安排,拒绝做作业,亲子沟通出现问题,该怎么破?
其实孩子不听话,不听安排,本身都是伪命题。因为听话、听安排,这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通常,听话的孩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自我意识不会很强,别人的建议基本都会接纳,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讲,这样的孩子特别省心也特别幸运。那么,孩子不听安排,意味着什么呢?
1、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开始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孩子来说,他总会长大,总得独立有主见,总得有些不同于我们的生活学习方式,案例中的这个孩子就是这样,一贯听话,而现在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孩子开始渐渐对我们的一贯说法开始怀疑,尤其是对我们一些绝对性的语言,“你要是不努力就会怎么怎么”“你要是写不会就会有什么什么后果”,这种话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夸大这种后果,想引起孩子的注意。但是孩子这个年龄会思考了,就会发现这些后果不一定会是真的,所以很容易产生质疑,不再言听计从。
2、孩子开始通过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去生活,而不是依靠“二手经验”。
“二手经验”就是父母老师所讲的道理,而这些道理不是他们经过体验而得到。就像我们所说,听过很多道理为什么还过不好这一生,如果这些道理我们真真切切有过体验、有所经历和思考,那便不会这样。这说明孩子开始学会用自己的大脑和思维去理解这个世界。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过于听话而没有自我、只会服从家长和老师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永远超越不了我们,我们要努力做的是让孩子有思考能力、能通过自我的探索来获取生活经验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综合能力,这样的孩子潜力是无限的,会比我们强很多也会比我们更会学习更会生活。
从她开始不听你的安排开始,不听你的话开始,她就是在小心地尝试,尝试是否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想法来成长。比如她想多做就多做,可能是觉得自己喜欢做,或者有必要去多做,而她不想做的时候,肯定有她自己的原因。
这里就说到有效的亲子沟通。关于这方面,我最近看的是《P.E.T.父母效能训练》,非常好的一本书。就是让我们不要只看孩子的行为,而是去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当然,直白地询问孩子是没有办法去了解孩子心理的,很多时候她自己也不见得就那么清楚。像案例中拒绝做作业、不听安排的现象,家长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分清楚是孩子遇到了问题,还是自己遇到了问题。如果是孩子的问题,那么需要家长帮助解决,而不是家长代替解决。比如孩子没有按照你的要求完成某一份作业,你感到很不开心,这属于你的问题,跟孩子无关;而如果孩子非常不喜欢一份作业,并拒绝完成,这才是孩子真正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总想替孩子解决,所以把自己搞得很着急很焦躁,但是孩子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却没有发现。孩子排斥某一份作业,你可能需要费点心思和孩子聊聊放松一下,看看是因为孩子觉得这份作业太难还是太简单,或者只是想休息一下,或者她觉得这种题目不会考到等等,方方面面的原因都要进行一下排除和鉴定,才能保证作业的顺利完成,也能保证孩子做作业时不是被迫而是一种欣然接纳的态度。孩子的心理上接纳了,行为上再去配合才会更有效率。
2、当你不接纳孩子的行为时,用“我——信息”代替“你——信息”,孩子会更容易接受。还是拿作业来说,看到孩子不写作业,我们有可能会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不好好学习考试会考不好的”,这种以“你”开头的信息,很明显带有贴标签和警告的成分,孩子的第一反应会是排斥。但是如果以“我”开头来反馈给孩子这样的话:“我给你布置的这份作业非常有考查性,你从来没有做过,我实在不知道你是否已经掌握好了”或者“马上就要考试了,你还没有复习完,我替你感到很着急,如果万一考不好,我怕你会很难过”等等。大致就是先说说孩子的行为给你带来的感受,然后说具体而实在的影响。我们不是为了挑孩子毛病,或者警告孩子,而是帮助他们进步。只要把你的真实想法告诉她,然后结合第一条看看是谁的问题,再进行解决就好。
3、在解决中,最重要的是想出一个“共赢”的办法。就是既能满足孩子也能满足你的,这种方法绝对是存在的。在遇到问题时,孩子不能压抑,父母同样不能压抑,如何做到就靠你和孩子商量。孩子不想写作业时,看看能不能商量换一个时间写,或者换一种形式去写,或者把其中太基础对萌来说太简单的题目去掉,最好让孩子参与其中想个折中的办法,如果你也接纳,那就执行,如果你觉得不合适,两人再继续想。
4、交流时注意卡壳的地方在哪里。说到哪一句话时孩子明显地反抗和不配合,这往往是关键。我们在与孩子的交流是一步一步深入和摸索的,什么时候顺畅,什么时候遇到绊脚石,思考这些关键点背后的原因往往能够解开孩子遇到的真正问题。
对待学习压力,首先我们作为家长要有足够良好的心态,才不会给孩子带来惶恐和排斥。我们帮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并让孩子知道我们会始终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有足够的支持和信心,孩子往往会更乐于接受挑战,而不是在口头的施压面前变得疲惫倦怠。
wg�{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