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十五·十一】
《生民》之诗曰:“诞弥厥月。”《毛笺》:“诞,大也。弥,终也。”此诗下有八“诞”字:“诞置之隘巷”,“诞置之平林”。朱子以“诞”字为发语词。今以生日为诞日,可嗤也!余又按:古人以宴享为礼,而以介寿为节文。故《诗》、《书》所称,逐日可以为寿。今人以生日为礼,而以宴饮为节文,故介寿必生日。
《生民》,即《诗经·大雅·生民》,诗经收录的作品。此诗带有浓重的传说成分,而对农业生产的详细描写,也反映出当时农业已同畜牧业分离而完成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事实。诗共八章,每章或十句或八句,按十字句章与八字句章前后交替的方式构成全篇,除首尾两章外,各章皆以“诞”字领起,格式严谨。从表现手法上看,它纯用赋法,不假比兴,叙述生动详明,纪实性很强。然而从它的内容看,尽管后面几章写后稷从事农业生产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却仍不能脱去前面几章写后稷的身世所显出的神奇荒幻气氛,这无形中也使其艺术魅力大大增强。
诞弥厥月,《生民》诗中的一句,与“先生如达”相连。“诞弥厥月,先生如达”的解释:诞:发语词,有赞叹之意(下章的若干诞字,均同)。弥:终、满;月:怀孕的月数;弥厥月,是说怀孕足月。先生:这里指首生,即头胎。如:宛如,像。达:通“羍”,即初生之羊,故《郑笺》:“达,羊子也。”(另一说,达,滑也,顺达)。这二句说,姜嫄怀满了足月的胎,头生很顺利,像生一只小羊羔。
毛笺,指汉代毛氏《毛诗故训传》及东汉郑玄(字康成)《毛诗传笺》。《汉书》卷三〇《艺文志》:“《毛诗故训传》三十卷。”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二:“《毛诗故训传二十卷》:右古诗三千余篇,孔子删取其三百十一篇为经,后亡其六。……最后毛公诗出,自谓子夏所传。公,赵人,为河间献王博士。……《毛公诗》独行至今,世谓其解经最密。……汉郑康成笺。”
诞,音dàn,汉字,形声兼会意字。“诞”为“延”的分化字,西周金文中作“延”,不从“言”。篆文“诞”从言,延声,“延”也兼表延伸之意。《说文》:“诞,词诞也。从言,延声。”意为说大话。隶变后楷书写作“诞”,如今简化作“诞”,引申指欺骗、说谎话。《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引申出“大”之意。又指出生、生日。
朱子,即朱熹。
发语词,音fā yǔ cí,文言文的发语词是指用在句首的语气助词,表示要发议论,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其多由指示代词虚化而来,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省去。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之为“提顿语气词”。如“夫”“维”“且”“盖”等均是发语词。常用词:故、以、也、然、而、盖、且、乎、则、其、夫、与、虽、惟、斯、维、哉、焉、邪、矣、欤。例:《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
可嗤,音kě chī,意思是指可笑。南朝·陈·徐陵《与李那书》:“莫以好龙无别,木雁可嗤。”明·张四维《双烈记·代役》:“教人可嗤,这发迹未知在那里。”
宴饮为礼。指宴会、饮酒等是重要礼仪。《仪礼·觐礼》:“飨礼乃归。”郑玄注:“礼,谓食燕也。”《仪礼·聘礼》:“主人毕归礼。”
介寿,音jiè shòu,《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郑玄笺:“介,助也。”后以“介寿”为祝寿之词。清·龚自珍《最录南唐五百字》:“兕觥介寿,旨畜御穷。”柳亚子 《田寿昌五十寿诗》:“漓水鏖兵曾雪涕,沪江介寿又衔杯。”
节文,音jié wén,释义:1、谓制定礼仪,使行之有度。《礼记·檀弓下》:“辟踊,哀之至也。有筭,为之节文也。”孔颖达疏:“男踊女辟是哀痛之至极也,若不裁限,恐伤其性,故辟踊有筭为准节文章。”《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宋·苏轼《礼以养人为本论》:“夫礼之初,始诸人情,视其所安者而为之节文。”2、礼节;仪式。汉·蔡邕《玄文先生李子材铭》:“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鼎俎之礼,节文曲备。”《隋书·经籍志二》:“汉兴,叔孙通定朝仪,武帝时始祀汾阴后土,成帝时初定南北郊,节文渐具。”宋·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严复《论世变之亟》:“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乐简易。”3、减省文字。《后汉书·应劭传》:“(臣)辄撰具《律本章句》、《尚书旧事》、《廷尉板令》、《决事比例》……及《春秋断狱》凡二百五十篇,蠲去复重,为之节文。”
《诗》、《书》,指儒家经藉中的《诗经》、《尚书》。
逐日,音zhú rì,释义:1、一天天;每天。唐·白居易《首夏》诗:“料钱随月用,生计逐日营。”《朱子语类辑略·卷五·训门人》:“人若逐日无事,有见成饭吃用,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如此一二年,何患不进。”2、追赶太阳。喻行走疾速。典故,夸父逐日。《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后因以“逐日”喻行走疾速。《梁书·元帝纪》:“挟辀曳牛之侣,拔距磔石之夫,骑则逐日追风,弓则吟猿落雁。”
逐日可以为寿。意思是每天都可以祝寿。此语未见原文及具体出处,笔者以为其意思应该理解为,对寿者(老年人),无论那一天都可以表示祝贺,不必拘泥于其生日这一天。
闲言碎语:
“礼”的本义是举行礼仪、祭神求福。祭拜神灵,必须恭恭敬敬,并有庄重的礼仪形式。后来,凡表示敬意,举行仪式都与“礼”字攀上了关系。引申开来,“礼”成为表示敬意的通称。“敬礼”“礼貌”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为了表示敬意(有时是为表示隆重),需要举行一些仪式。这些仪式长期以来形成了各自的特殊规定,为大家共同遵守,于是有了“婚礼”“丧礼”“开工典礼”等形形色色的“礼”。中国古代社会,礼常常作为行为规则、道德规范和各种礼节的总称。宴饮为礼,只是礼的诸多意义中的一种。袁枚仅从这一点出发来谈礼的变化,是不足为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