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平凡亦可
父亲对我说要买一辆摩托车,新的有些贵,二手的就好。
整个小学六年家里唯一一辆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是父亲那辆自行车,母亲说那是95年结婚时买的。暗紫色的车架,车把可以用锈迹斑斑这个词准确的形容,弹簧式的铃铛,叮铃铃,叮铃铃伴随了我整个垂髻之年。
我对这辆自行车并没有太多的好感,毕竟他确实太破了,破到四年级学骑车的时候,我都不屑去踩他。但是学骑车是一件趣事,父亲首先从后面扶好车子,然后我从侧面跨上车子,车高人矮胖,所以只能瞪半圈,我在上面瞪,父亲在后面扶着。院前的马路上徘徊了一周,父亲都没有松过手,直到晃晃悠悠我骑出了门前的那一百米路父亲喊我回来。现在一想那次也许是父亲第一次松开手,父亲当时的心情肯定是比我还要紧张的。
我喜欢他那清脆的铃声,叮铃铃叮铃铃。叮铃铃的声音响起的时候,肯定就是父亲下班回来了。偶尔也讨厌,叮铃铃,叮铃铃,父亲又要去上班了。我喜欢和父亲在一起,我的童年是在爸爸的肩上还有奶奶的背上长大,小时候身体明显宽与同龄人,“胖子”这个称呼一直被叫到了现在。这与父母,奶奶的溺爱是分不开的。
车是父亲的马,但却没有喂他最好的料,在我眼里父亲是最好的修车专家,补车胎,换车胎,紧扎线,换链条无一不精通。如果午饭之前没有补好车胎,午饭肯定是要推迟的,母亲短不了骂几声“你那破车比命都重要。”在我现在看来,父亲不给马喂好料的原因只有两个,一个是山里的路着实废车,这是硬性条件。第二个根本的而又最主要的原因是“钱”。在零几年一个月一千来块钱的工资并不是多么丰厚。父亲一个人扛着一家四口,小时候父母经常为了生活的琐事吵架,这个状况在父亲下岗以后才有了好转,父亲从一位厂子里的师傅,变成了一位工地上的师傅。
说起父亲的工作,看起来很体面,国有水泥厂的工人,实则只是一个干了十八年的编外人员。十八年间见证了水泥厂由兴到衰的演变,见证了水泥厂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变成保定有名的标杆企业,见证了一个名扬“县”外的企业如何被挖掘机一天天铲平。国企,不差的可能不是是质量。
父亲要买摩托车这事儿的从我四年级开始说起,父亲想买一辆摩托车,可能是因为下夜班骑车比较累,毕竟四五公里的山路。也可能是下班的这条路只有父亲一个人骑自行车吧。某月某日,父亲听说一位同事准备将自己的摩托车卖掉,700快钱,八成新,小踏板,也是红色的。这辆摩托我大概见过,每天他都会比父亲早些时间从我家门口飞驰过去。父亲下班回来将这事儿告诉了母亲,母亲听到后说“那就买吧”,母亲看着有一丝不愿意,但是更多的是赞同。我肯定是家里最赞成的,摩托车也算是一个稀罕玩意,村里并不多。
在我看来父亲并不是一个果断的人,因为父亲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可以用“徘徊”这个词来描述。买还是不买?买,肯定是因为喜欢,不买,原因也很简单。就这样,徘徊着,隔三差五的修一修车,隔三差五的母亲骂几句,只不过多了一句“让你买摩托你不买”。随着年龄的增大,愈加的能理解当时为什么父亲没有买摩托车的原因了。
同事没有卖车,父亲也没有买车,一年多以后厂子倒闭了,自行车也用不着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听到过叮铃铃的声音,那辆自行车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不仅搭载了父亲,在某种意义上也与父亲一起扛起了这个家。自行车退役了,但是父亲没有,幼小的我,年迈的奶奶,一家四口四张嘴。
我记得父亲下岗那年,母亲和父亲大吵了过一次,摔碎了碗,门也被砸了一个拳头大的洞,他俩会吵架,但是从来没有这样过。爸爸喝了酒,我也不知道他喝了多少,后来我摔了他的杯,那是我看到父亲第一次掉眼泪。生活也许就是这样,父亲把他的青春或者说是上半辈子最好的年月都给了水泥厂,整整十八年,但是到头来什么也没有的到。
父亲太傻,傻的可爱。无论生活怎样,父亲从来没有抱怨过。
可能是因为姓于的缘故,不知道谁给父亲起了一个“老驴”的外号,这不是嘲讽父亲。
生活总的继续,后来父亲做了农民工,四十多岁的人,拿起工具,重新学习技术,从小工到现在一名技术让同辈夸赞的“师傅”短短两年父亲快步走完了别人需要六七年的路,我不知道爸爸在外面受了多少苦。每次父亲回来,都是说干活多么轻松,吃的好,管事的对他也好。前面的两个我肯定是不相信的,但是我觉得工地的“头头”肯定是看好父亲的。父亲那种憨厚老实,在我眼里是任何一个人都比不了的。
父亲有一句口头禅“在学校吃好,别省着,学习什么的无所谓,身体最重要。”
从爸爸下岗到现在,家里的生活条件变好了,家里在城里买了房子,家里的旧房也进行了装修。但是父亲的那种简朴一直还在,去年实习过年回家,给爸爸花了四百块钱买了一件棉袄,父亲没有表现出多么的喜欢,口气里有一种谴责:“去年你妈买的衣服还没有穿几次”他不愿意让我花钱买这么贵的,但是逢人就会说儿子花了多少钱给我买的衣服。
已经好多年没有见过父亲骑自行车了,上学回家的时间少,现在工作了,陪父母的时间更少了,父母不会玩微信或者是QQ,联系只能是电话,还好这么多年我与父母有了一个良好的默契。每周最少打一次电话,电话中经常唠叨的:“没事了就会家里打打电话,照顾好自己,家里都好”。父母不给我打,怕影响我上课,我也害怕父母给我打。
父亲说:“等你有孩子了,我就干不动了,我给你在家看看孩子,你妈爱打牌,就让他去打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