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看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时不觉得有多出彩的地方,但当完全看完合上书本后,内心感觉特别温暖,甚至是潸然泪下,自己仍身处在马克.李维的故事中无法抽离出来,有种想再读一遍的冲动,一个充满小幸福感的美好故事,也勾起了自己内心深处对童年、亲情、友情、爱情的美好回忆,同时净化了我的心灵。这本书让我体验了一次美好而又温馨的阅读之旅。我也想知道我的影子会告诉我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影子才是我们内心深处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关于人生
人是群居性动物,就像作者在书中所说的那样,在我们整个童年,甚至是青少年时期,我们都试图掩饰自己的不同,试图融入大众之中,试图加入某一个群体。独特性让我们害怕,就像我小时候每次穿新买的鞋子时都会故意把它搞脏一样,因为我不喜欢与其他人不同,这样会让我没安全感,甚至还自欺欺人的认为这是低调的表现,说白了就是没自信。
其实正是独一无二之处造就了我们,并确立了我们的身份。在芸芸众生中,独特性会让我们更容易被发现、被牢记,更加无可取代。现在的我喜欢在大家面前展现自己的独特性,健身时不再因为害羞而不敢穿露腹的运动服,这样运起来也方便,同时也很好的展现了自己的腹肌,更何况这是我自己每天坚持锻炼、辛苦努力所取得的成果。跳舞跳得好,在操房上课时,会主动站到前排去跳,一来可以展示自己的舞技,二来可以当领舞带带那些不太会跳的人。总之,自己开心最重要,不要太在乎他人的眼光。
那么怎样才能把我们的独特之处变成我们的优势呢?我想你可以将它们用纸一一列出来,然后花点时间好好思考一下,让它们成为核心竞争力,使自己不可取代。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如果你与大多数人相比,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那为什么社会要给你超出平均水平的回报呢?
不要为了合群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周围的同龄人都陆续结婚生子,为了合群,你也将就的找了一个自己不是太爱的人;为了能够融入到集体中,去花时间看自己不感兴趣的八卦、电视剧,就是为了在聊天时能够插得上话,这其实是在浪费生命。不要再为了迎合别人而委屈自己,不再为陪伴别人而牺牲自己,不再为了合群而合群。佛曰:独善无忧,如空野象。不再纠结是否合群,随本性而行,这才是最好的合群。
我们要去倾听、去观察、真诚的去关心在我们身边的我们所爱的人。待人宽厚,用心聆听,随时向他人伸出援手,所有这些构成了一颗美好的心灵所能拥有的最美好的质量。其实有时候安慰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心去聆听,聆听不仅拉近心灵的距离,而且也是遇见知己的开始。有时候等别人把话说完也是一种素养,我说你一直在听。爱和尊重,有时候就是听的力量,把话说完才是最深情的凝望。
当主人公没有救活那个生病的小男孩时,他明白了医生并不能医治一切,而每个人都有造福他人的不同方式。从事什么职业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着一颗善待他人的仁慈之心。正如吕克一样,他爸爸虽然只是做面包的,但却是他一直想成为的对象,是他的标杆。因为当他看到那些在清晨第一时间买到面包的人脸上会露出快乐的笑容时,觉得他爸爸这是每天都在创造奇迹。用心用爱去工作,培养工匠精神,让任何不起眼的工作都有其存在的价值,都有其乐趣所在。
其实最棒的回忆就在当下,在眼前,而且这会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总之就是活在当下,因为道理很简单:过去的已经逝去,未来的还未来临,我们只能活在当下。只有当下才对当下的自己最有意义,只有当下才真正属于自己。那么如何活好当下呢,在我看来就是自动自发,立即行动。未来的一切我们无法掌控,我们只能以一颗从容的心坦然对待现在,珍惜现在。
有这么一类人,跟他们沟通几乎不用听他们全部的长篇大论,只要竖起耳朵等待一个“但是”这样的转折就好,因为无论他们前面说了什么都不是关键,只有但是后面才是他们要表达的重点。“我想辞职,但是我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我想换手机,但是怕信用卡还不上”、“我想学跳舞,但是怕没时间”等等。这种把“但是”挂在嘴边,不敢直面自己问题的人,是把借口和托词当做不行的的理由,于是长期处于摇摆状态,只是思考,却迟迟不行动。真正追求成功的人会把精力放在行动层面,因为没有那么多伺机而动,更何况往往是行动促成了机会本身的产生呢。
爸爸虽然在主人公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他,但是在这之前爸爸教会了他好多人生道理;“你想要赢,就要改变心态。胜负尚未分明,想有胜算,就要有胜利者的意志”“人要学会克服恐惧、面对现实,才会成长”也正如我在彭于晏和张家辉主演的电影《激战》的影评里所写的一样,其实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擂台,在擂台上你遇到的第一个对手就是你自己。很喜欢《激战》里,在比赛开始前阿辉对思齐说的那段话:“记住自己这次为什么走上台,还有,既然上去了,就不要怕,怕你就输了一辈子。”越恐惧的东西,就越要去面对。为什么我们会害怕,是因为我们重复这件事的次数不多,其实做习惯了就好了。
永远不要把别人拿来比较,每个人都与众不同,重要的是要找最适合自己的差异性。这也是爸爸告诉主人公的。我们从小就经常会被父母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导致我们会通过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来认识和界定自己。我们依据别人的期望、观点和评价来扮演自己,以至于很多时候都无法分清自己的真是感受是什么。所以不要拿别人的标准来定义自己,人是无法被定义的,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存在无限的可能性。
关于生活
小说中主人公的妈妈会让他在烦恼的时候泡个热水澡把生活中所有的烦恼忧愁洗去,那么你心情糟透了的时候会有哪些调解情绪的方法呢?我觉得糟糕透时,最好的方式是最起码给自己一个小时的时间,放下手中的一切,只做自己最喜欢的事。看电影也好、狂吃喝也好、大哭一场也好,离开那个让你觉得只会更糟糕的现场。让你有足够冷静的头脑,回归到有趣人生的意识状态中来。所以我一般会健身、听歌、看书或者出去旅行。
很喜欢里面这么一句话:“如果把线放掉,就能观看整个国家,要是风向好的话,说不定还能环游世界,从很高的地方俯瞰思念的人。我多想化身为风筝!”其实我也想变为风筝,遨游在天空,放飞自我,同时也希望拥有同风筝一样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格局,人处在当下不同角度看问题会存在眼光的局限性,从高处和长远的角度看,很多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而明晰,而你的思维也会摆脱当前身份的局限,实现更大的突破。“ 格局决定结局,态度决定高度。”
在海边旅馆的老妇人说过:“谈到时间,我常搞不懂,我日子所剩无几,为何要用尽方法来跟我们过不去;禁止喝酒,不准抽烟、不能吃得太油或太甜,就是为了让我们活得更久,但所有这些站在我们的立场、为我们着想的专家,夺取的是我们活着的欲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将自己禁锢在他人的观点中。一成不变的思维,只会带来毫无生机的局面;只有自觉地做出努力,才有可能跳出思维的禁锢。
关于友情和爱情
特别喜欢主人公、吕克和苏菲三人后期的相处方式。三位好友定期聚聚,吃什么不重要,关键是随便聊聊自己的近况,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情也不会因为时间和距离的拉长而变淡,反而会更加亲密!“最难得的朋友是什么样的。即使在分别后各自经历人生,再重逢时,发现彼此依然是熟悉的。”最恰如其分的友情,应该就是这样吧:有默契地各自成长,并能在不同的环境里,共享同样的心境和感受。
那么最好的爱情,我觉得应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安然相处以达到更好的生活状态,不会因过度依赖彼此而失去自在独处的能力。
关于亲情
刚好昨天看完《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对亲情方面的感触很多,所以就借此机会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影子告诉主人公:“爸爸从你诞生的第一刻就爱上你了,他也许从未找到恰当的字眼来跟你形容这一切,但是这张照片已经吐露了所有你想听到的美好话语。”有人常说“父爱如山”,说的是父亲对儿女的爱有多伟大,不过在更多的日常生活里,父爱是一股暖流,温馨且安心。 今年三月份回家发现老爸两鬓的头发明显比前几年白了很多,和几年前拍的全家福里那个头发浓密依然俊朗的老爸相比明显苍老了许多。一时间五味杂陈。
我的父亲就是一位很少用语言来直接表达出对子女的爱的人,但是他会用实际行动默默的表达出来!无论在哪里,他都希望能为自己的女儿撑起一片天。在我心目中,我的父亲就是Superman,无所不能。不过我知道,不论我多大,在他心里,我永远是他那个长不大的小女孩!
从上大学到工作上班,这8年我都是独自一人离开父母在外地生活的!虽然我不是独生子女,下面还有一个比我小10岁的弟弟,但是很庆幸的是我生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平等、民主,没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幸福家庭里!甚至好多周边的朋友都认为我父母对我的溺爱度胜过了他们这些独生子女。父母一直努力的给我提供在他们能力范围内所能给予我最好的,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
由于上大学前都是走读从没住过校,并且在家什么家务活都不用干,导致我刚上大学时生活自理能力为零,所以刚去学校报导时的场景我一直记忆犹新,现在回忆起来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因为弟弟要上学,送我去学校报导的重任交给了我爸爸!我爸爸是一个在家基本上也是柴米油盐都不怎么沾的大老爷们,但报导第一天,他居然给我爬上爬下的撑蚊帐,套被套,铺床单(我们宿舍当时是上下铺,我被分在了上铺),因为我什么都不会!同宿舍的父母当天送完孩子都一一和她们告别离开,我爸爸当天晚上没有走,一直留到了第二天晚上。后来才知道,他花了半天时间帮我打听学校的第几食堂的饭菜口味最好(学校当时有3个食堂)、怕我不太会洗衣服,给我办了张校内洗衣店的洗衣卡(当时是充300打8折)、了解了从学校到火车站、汽车站的路线帮我记录下来.....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的自己就是一个白痴,什么都不会!你看,我爸也不是不会表达爱,我们做儿女的要学会感知和破译。父母的爱都藏在他们的行为密码里。要是耐心去破译,能从中读出无限的温柔和诗意
军训结束后的国庆假期回家时,妈妈问我在学校有没有想她,我自己也很惊讶原本担心从来没有离开父母的我会想家而哭鼻子,没想到,到了大学后,每天和舍友同吃同进,一起玩耍,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新鲜感,并没有出现我担心的情况,所以我很坚定的回答她:“没有!”后来才知道我刚离开家的一周里,妈妈天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因为她太想我了。(现在觉得自己当时真的是没心没肺)
从上大学的第一天起一直到现在,基本上每天都要和家里通一次电话,就算没什么重要的事要讲的也会随便聊上几句,不是我打给家里就是家里打给我,要是哪天没打电话,他们还担心、生气。 有过那么几次由于在外面玩的太疯没听到电话或者因为加班单位信号不好没接到电话,爸爸一连打了十几遍,担心的他甚至打算要报警找我,并且严重到吃救心丸(我爸爸心脏不太好)!所以现在我爸的手机里存了好多我单位还有平时我经常联系的朋友们的电话,以防联系不上我时可以第一时间打电话向他们了解我情况!
刚参加工作第一年,是和朋友在外面合租的房子,社区环境地理位置什么的都还算不错,离地铁口步行也只要5分钟,但是这5分钟的路程中有一段大概3分钟左右的步行小路,左边是大马路,右边是绿化带,我那会儿要是遇到上中班时,得晚上十点多下班,到家得快到11点了,那会儿那段路上都没几个行人,妈妈担心我的人生安全,每次都要等我到了家关上门给她打电话报平安后才敢去睡觉,那段时间有次回老家,妈妈和我说她好想哪天晚上能站在地铁站口接我下班一起回家,当时听完眼泪就不争气的像自来水一样,止不住的往下流,后来为了怕爸妈担心,那个社区住了半年就搬家换了一个周边都是商铺的新小区。
看到这里可能你们会觉得我是妈宝、爸宝,父母对我管得太严了,都27岁了,没必要还是像管小朋友一样不放手,但是不管你们怎么认为,至少我并不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束缚,我倒是觉得自己很幸福,有这么爱我的一对父母。而且我的父母也不是那种什么事都包办的人,每次我做一些关于自己学习、工作、人生的重要决定时,虽然也会咨询他们,但是他们都是简单的给我一些过来人的建议和想法,最终他们会放手让我自己来做最后决定,并且尊重支持我的决定,还鼓励我既然选择就算遇到困难也要坚持下去。比如我所上的大学、专业以及现在我工作的单位,都是我自己选择的!
爸爸经常会对我们说:“我们是个家庭,更是一个整体”。家里的大小事,我们全家每位成员都会参与进去,比如房子装修、弟弟的教育问题等等,爸妈也会主动征询我们所有人的观点。遇到矛盾时,家人会静下心来好好沟通,而不是大吵大闹或者冷战,在我遇到困难向他们哭诉时,他们在安慰我的同时,更多的是会给我鼓励,然后引导我换个角度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这么多年来自己已经从当时的那个什么都不会,自理能力为零的,遇到一点小困难第一时间就想着依靠父母的小白变成了一个亦能女汉子亦能萌妹子,各方面都成长了不少的大姑娘。自己在渐渐长大,而爸妈却在渐渐老去,好想让时间慢点走!所以我爱我的爸妈,爱我的家人!
书中插画配图的下面有一段话特别打动我:她添了皱纹,但眼中闪耀这永不老去的温柔喔。父母到我了某个年级总会变老,但他们的容颜会深深烙印在你的脑海里,只闭上眼睛,想着他们,就能浮现出他们昔日的脸庞,仿佛我们对他们的爱能让时光停顿!
所以不要把美好寄托在遥远的未来。即使你等得起,或许爸妈等不起。希望我们能够活在当下,对于父母,多点关心,多点耐心。在时光面前,我们虽然能通过努力得到想要的收获,但也会一天一天减少与心爱之人相伴的时间。所以,说“我爱你”付之于行动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因为我们长大的同时,父母也在渐渐老去。
小说中写道:“主人公都会在从老家回去工作后的好几周后,才有动力提笔满足妈妈的期望。成长中的子女出于一种近乎纯然的私心,对父母总是不太热络。我对此感到分外歉疚”。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私心,很多时候,我们似乎都是对熟悉的人露出爪牙,而对于陌生人却保持着无比的谦和。陌生,有敬畏。熟悉,却导致忽略。人,真是一种奇怪的生物。比如我心情不好时,刚好妈妈打电话过来热情的向我分享她今天新买的衣服,我会随便敷衍几句然后挂掉电话 。有时我们以为只是随口一句话,一件小事,一个迟到的电话,在父母眼里成了天大的事情。而我们的无心之失,竟然会让父母难过很久。
小说中另外一处很触动我内心的一段是这样一个场景:主人公的妈妈编织出去旅行的谎言,为了怕儿子担心她病情加重问题。主人公在收拾她母亲的遗物时,床上的一个枕头、漱口杯中的一支牙刷、茶几上的一个茶壶、五斗柜上的一张照片,什么都是一个,母亲就这样一个人孤单的生活了多年。包括住在主人公公寓楼人的老太太,她们都是一个人生活。他的妈妈在前一晚就已辞,很可能是在出去关百叶窗时昏倒,因心脏停止跳动而骤停。
其实父母总是会怕我们担心然后编造出很多善意的谎言。奇葩说里的马薇薇说过这么一句话:不要相信父母说的话,他们的“我们很好,不用管我们”,就是“我们很想你”相信父母说的话的我们才是傻子。他们把真心话藏在谎言里,而我们却假装看不到。他们在你给他们买了礼物之后,说不需要,不要浪费钱,却在收到礼物之后四处向朋友炫耀,说是自己的女儿/儿子给买的。
有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这么一个现象,父母很少在我们休息的时间给我打过电话,我的妈妈几年腿摔断时,她都没有主动和我说,是第二天白天我打电话给她时才告诉我的,当时她和我讲的那句话原话我都记得一清二楚,她说:妈妈和你讲件事,你不要害怕,妈妈昨晚腿摔断了,现在在医院,你爸爸陪着呢,怕你担心又太晚了打捞你睡觉,所以当时没和你说。当时我听完就哭了,她觉得她的女儿此刻正在休息,那不是扰了女儿的睡眠?在她的眼里,她的生病,甚至比不上我的一晚清梦重要
这也让我想到了现在比较广泛关注的一个社会话题:独生子女异地就业,独居老人养老问题。这几年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已步入老年独居状态!我们也会经常看到好多关于独居老人死在家中多日无人发现的新闻报导。独居老人的生存需求有两方面:一是日常生活的照料,二是精神上的关心与慰藉。
作为子女的我们有条件就尽量将父母接到身边照顾。所以,现在我们长大了该轮到我们来照顾父母了,逢着节日,我给我妈送花,给我爸送酒,能多回家就多回家,尽可能不让爸妈在节日里觉得失落。即便是一家人,也应该用自己的方式互相表达一下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