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辩护律师Clarence Darrow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不是最强者生存,也不是最聪明者生存,而是最能够应变者生存!
世界在发展,而我们,需要创新。
那么,什么是创新?仅那些思维活跃的人,才可以创新么?我们往往认为,创新,是特别突破常规、标新立异的那些思想。
在百度百科中,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我们一起来从这句定义中找到关键词,给『创新』下个定义:有别于常规=与众不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已经实现,获得一定有益效果=展现价值。
再往上两段话,看『突破常规、标新立异的那些思想』是什么呢?其实是『创意』。
See?由上,我们可以给创新推导出一个公式,真正的『创新』=创意*价值*可行性。创意,需要我们敢于不同;价值,需要我们善于创造;可行性,需要我们精于实践。
那么,到底如何创新呢?从一场脑暴开始?其实,万物归宗,我们需要先从探索用户需求开始,从了解大趋势开始,从了解竞争对手开始,从而发现创新机会。而这三点中,我最喜欢探讨的,是探索用户需求这件事。
哈佛商学院资深教授Theodore levitt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顾客不是要买四分的电锯,而是想要一个四分的孔!这句话被互联网产品经理行业奉为对用户需求洞察的经典。
在这儿我还是忍不住讲讲那个很经典的奶昔的故事。此故事是我在上《商业模式创新实战营》这堂课时听讲师讲述的,后来我又上网查询,发现故事引自颠覆式创新之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创新者的处方:颠覆式创新如何改变医疗》这本书。
麦当劳希望增加奶昔的销量,他们尝试根据顾客的意见将奶昔进行改进,但销量并未上升。于是,麦当劳请了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和他的团队一起解决这个问题。Clayton团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真相:几乎有一半的奶昔是早上卖掉的,来买奶昔的几乎都是一个人,他们只买了奶昔,并且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开车打包带走的。听到这儿,猜猜他们买奶昔是出于什么诉求?然后我们再一起往下看,看看你是否猜对。
其实所有顾客每天一大早都有同样的事情要做:他们要开很久的车去上班,路上很无聊,开车时就需要做些事情让路程变得有意思一点;他们当时还没有真的饿,但是他们知道大约2个小时后,也就是上午和中午的中间时段,肚子就会咕咕叫了。
他们一般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有人会吃香蕉,但很快就发现香蕉消化得太快了,很快就又饿了。也有人试过面包圈,但面包圈太脆,边吃边开车时,会弄得满手黏糊糊的。还有人吃过士力架巧克力,但是早餐吃巧克力总感觉没有很健康。
奶昔呢?无疑是它们当中最好的。用细细的吸管吸厚厚的奶昔要花很长时间,并且基本上能抵挡住一上午阵阵来袭的饥饿。有个人脱口而出:“这些奶昔真稠!我要花去20分钟才能把奶昔从那细细的吸管里吸干净。谁会在乎里面的成分呢,我就不在乎。我就知道整个上午都饱了,而且刚好能与我的茶杯座配套。”他一边举着空空的左手一边说着。
在了解了上面的信息以后,到底如何改进奶昔变得显而易见了。如何才能帮顾客更好地打发无聊的通勤时间呢?让奶昔再稠一些,让顾客吸得时间更长。加上一点点果肉,并不是让消费者觉得健康,而是给顾客一些无聊旅程的小惊喜。把奶昔的机器搬到柜台前,让消费者不用排队,刷卡自助取用等等。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奶昔的销量。
如果仔细反思这个案例,就会发现它揭示出传统的了解消费者,细分目标市场,以此建立品牌的方法是存在问题的。正如彼得· 德鲁克所言:“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很少是公司以为它正在卖的那些。”
理解工作需求,为更好地满足需求而提升产品质量、挑战真正的竞争者——不是其他连锁店的奶昔,而是坚果、硬面包圈、香蕉和路上的无聊时光,这样做才能扩大公司在奶昔市场上的份额。拓宽的市场类别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发:按需求界定的市场往往比按产品分类的市场要大得多。那些陷入误区、将产品种类等同于市场容量的人不明白谁才是真正的竞争者,也不明白如何从消费者的角度提升产品价值。
而一旦麦当劳明白,产品目标是给早晨的路途解乏,达成此目标的组合将大不相同——将一份优化过的产品、服务递送机制和支付系统结合起来。这种方式是大多数竞争产品难以复制的,因为其他人并不知道其中的原理。将公司的资源、流程、利润模式专有地整合起来,去满足消费者一直希望满足的需求,这才是竞争优势的本质。
所以,对于从业产品经理的同学们,其实我们在一次次做用户访谈,一次次做用户调研的过程中,就是在开始我们的一次创新历程!对于用户需求的一次次分析,就是一个个创意的产生。但上面也说了,创新的三个点,我刚刚只说了第一个,而在洞察用户之后,我们需要做的是发展独特的价值主张,即我们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这里其实有一些创意思考的方法,我将在下一次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