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黄老师微课整理,整理者:卢美君
青春期是一个非常特殊、非常有朝气和活力的时期,很多有趣的事情、难忘的历经都发生在青春期,是一生中仅有一次、非常美妙、昙花一现的时期。同时,也伴随着潜在的危险,如早恋、网瘾、吸毒、打架等高发危险特征。所以,我们父母一定要理解青春期,为什么那么多美好的东西、那么多邪恶的东西在青春期尤其显著呢?
一、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内心矛盾
我们先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认识智力的发展。小婴儿通过动作、感觉、听觉、触觉、视觉来感知世界,逐渐形成具体形象思维,这时候,他会特别喜欢说话。三岁左右孩子,会有分离焦虑,妈妈一离开会哭、会焦虑,慢慢长大后会突破这种分离焦虑,因为他的具体形象思维发展了,所以人的思维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有它的特点。到了青春期,人的认知会出现怎样的思维模式呢?简单来说就是:从具体思维发展成抽象思维。六年级以前孩子的追求和诉求都是跟具体思维有关,如玩游戏机、玩电脑等,但青春期的孩子慢慢抽象思想发育了,会提出要自由、自己安排时间、朋友、义气等。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跟孩子讨价还价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孩子学会了反驳,争取自由。所以常说,十个青春期孩子有八个是理想主义者,因为他们抽象思维发展了,追求的是自我把控、独立、自己的想法、要做自己等。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有些父母觉得是坏事,认为孩子自己还不能独立,还不能把事情做好,父母因此会担心。
这里揭示了青春期孩子内心的4个矛盾:一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一方面渴望自己作主,另一方面又没有能力做到,行为上还是依赖父母;二是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一方面想成为大人作主,另一方面又没办法对事情全面思考;三是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一方面渴望获得别人的尊重、鼓励和承认,另一方面又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而没法真正做好事情,变得内向、害羞;四是自制性与冲动性的矛盾,一方面渴求自己独立、自立、自主、自我安排生活,另一方面又无法抑压自己的冲动,做出打架等冲动行为。
为什么青春期会有这些显著的矛盾呢?因为孩子到了青春期,大脑里杏仁核发育比较成熟,杏仁核跟情绪有关,孩子容易敏感,但前额叶发育相对缓慢,前额叶是自我控制、自我计划的,监控我们自己行为的,是大脑的大脑。青春期前额叶发育不成熟(要到20多岁才发育成熟),而杏仁核发育相对成熟、很敏感,一方面青春期孩子对情绪很敏感,另一方面他们又具备抽象思维,看到自由、民主、义气等理想主义式的情感和概念却又无法自控,因为他们前额发育不够成熟。所以青春期孩子就会产生上述四个内心矛盾。无论是表现好的、成绩好的乖孩子,还是表现不太好的整天玩游戏的孩子、内向的孩子等都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这些矛盾。
有些父母问,如何能促进前额叶的发展?其实是有方法的,就是做计划、培养时间观念。但是我并不提倡拔苗助长,前额叶发展缓慢是普遍规律,一旦前额叶发展过快,会导致人过于理性,缺乏对生活的直观感受,缺乏阿甘精神,缺乏纯粹感受生活意义的能力,也会带来心理和情绪的问题,做事情瞻前顾后,完美主义。所以说,前额叶发展慢也是一件好事,让孩子会“出生牛犊不怕虎”,有敢闯敢拼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孩子坚韧的品质。例如我初中军训的时候,条件艰苦,可我就是有很好的坚定意志,即使身体不舒服也会严格遵守军训纪律,但是现在成人后却缺乏这份坚持。所以说青春期孩子可具备成人无法具备的优质品质,因为他们的行为能够得到强烈的情感支持,如我初中时坚毅的品质比现在还要强大,因为我当时的情感世界很丰富,我当时的前额叶发展不快,情感支持我当时即使不舒服也要坚持住。
二、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根据这些矛盾,青春期孩子表现为6个特点:一是智力水平迅猛提高,对问题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迅速,逐步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二是自我意识强而不稳,独立欲望增强,对事物能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或过低,常被一些矛盾所困扰,如独立欲望与缺乏独立能力的矛盾,自己心中的“成人感”与成人眼中的“孩子气”之间的矛盾等;三是情感世界充满风暴,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暂的不安定状态,孤独、忧伤、激动、喜悦、愤怒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个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情感世界;四是人际交往欲望强烈,一方面强烈希望结交志趣相同、年龄相仿,能互相理解、分享生活感受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对自己周围的人尽量保持良好的关系,尤其是对自己所属集体,有强烈的归属感和依赖性,宁肯自己受点委屈,也要保持生活圈的平衡与协调;五是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富有理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乐于参加各种创造性活动,对于竞争精神、冒险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更是乐不知疲。如果孩子缺乏这一特点,可能跟家庭环境有关,孩子可能困在感情世界或自我意识中无法自拔,以致兴趣爱好无法广泛;六是性意识骤然增长,由于生理上出现性发育加速,如男孩长胡须、身高猛增,女孩发育长青春豆等,使得青少年对性知识特别感兴趣,对异性有强烈的交往欲望,性的好奇感和神秘感与日俱增,有时会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以上六个特点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互相交织、互相影响的,没有好坏之分,而且每个特点都有积极面和消极面。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即使有消极面,我们也不用太担心,因为都是青春期孩子具有的独特特点,既可以把他们变得很优秀,也可以把他们变得很差劲,我们父母没有办法改变这种特点,我们能做的是:一是理解这种特点,二是想办法把这种特点多引向积极面。所以,当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主动在父母前面做了一个很幼稚的决定时,父母能不能做到不批评他,不故意帮助他纠正错误,在不伤害大家的前提下尽量让孩子去碰壁、去尝试,这是很关键的引导方式。
我们想过没有,现在的青春期孩子为什么沉迷于游戏?为什么那么内向?为什么沉迷于QQ聊天?为什么会早恋?是因为我们父母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像小时候的管教方式去管育他们,把他们的需求堵住,而他们只能通过游戏、早恋等不恰当方式满足自己青春期的需要。这种情况下,怎样家庭的青春期孩子最容易叛逆呢?是控制型家庭。例如,有这样一个家庭,老师给家长布置家庭作业,让家长回家记录孩子表现好的地方和优点,而这位妈妈改为给孩子评星、评价孩子的行为,而且是高分评价,以给孩子支持和鼓励,结果呢?却带来孩子的不满,孩子认为妈妈凭什么给自己评星、凭什么评价自己的行为,在孩子看来妈妈给自己的还是控制,这就是控制型的家庭。因为在这个家庭里,妈妈的爱和给予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妈妈要给孩子作出评价,而无条件的爱是妈妈作为观察者记录孩子的优点,是否接受是孩子的自由,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是会接受的。而这种评价式、控制型的家庭里,妈妈的爱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孩子要受妈妈的控制。控制型家庭里,孩子到青春期会反应更强烈,矛盾会升华,其实在孩子三四年级的时候就有苗头了。所以控制型家庭的父母也会很矛盾、很难受,父母会认为,既然孩子排斥父母,那就不管孩子了,让孩子自己作主、什么都自己安排算了,父母变得有些极端了,要不孩子要接受父母帮助和控制,要不父母不管了、孩子全由自己安排,可是这个时候却会让孩子感到很无助,因为他想得到帮助可却是有条件的。所以这类父母会经常抱怨孩子不听话,但他们没有觉察到自己是控制型的家长。另一方面,这类控制型的父母,也是应该被理解的,因为他们的成长历程中很少被关注,总是被轻视的,例如单亲家庭成长的人,因为父爱或母爱缺失而感受到更多不被重视,所以对自己的孩子特别重视;又例如重男轻女家庭成长的人、有些家庭里容易被忽略的人,也会对自己的孩子潜在的控制。所以,控制型的家庭,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六七八十年代成长的人,由于生活比较苦、重男轻女、不被重视等成长经历,导致他们尤其是女性现在对自己的孩子特别重视,甚至是把对孩子的爱变成有条件的,要控制孩子,而且是有些极端性的,要不就管,要不就什么也不管。我们了解这些原因后,有助于父母了解自己,有助于慢慢地改变。例如我的家庭里我妈妈也是控制型的父母,所以我青春期的时候也是很叛逆的,那时候我是作了很多尝试想改变我妈妈,记得有一次我和我妈妈一起去看电影《海上钢琴师》,主角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船上弹钢琴并热爱自己的工作,后来船准备要翻,主角是可以逃脱的,但他却选择与船共存亡。通过这个电影,我妈妈借此教育我要务实,说这个主角太不识时务,但我却跟我妈妈反驳,说这个主角是伟大的、值得尊重的。然后我妈妈更生气了,认为我认同理想主义情怀,并在我的生活中批判我的理想主义,有时会因此吵起来,当时会让我感到很不被尊重,想法不被承认,会很难受,有时会躲在房间里默默哭泣。像这样的情景,想必很多人的成长经历中或者青春期中都会遇到的。可现在回顾起来,我丝毫不会责怪我妈妈,我反而觉得是很好的珍宝,它让我看到青春期的我是这样子的,青春期的孩子是这样子的特点,既很冲动,又很关注自己的表现,又有理想主义,想把自己的能力发展到极至,所以这段时期是非常美好的,值得我们去怀念的。
三、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
有六点:
一是沟通的时候要跟他有平等的地位,而不是命令式的谈话,就是不要有位置差。虽然青春期孩子的想法和做法都很幼稚,但他已经认为自己是成人了,需要被尊重,要有平等的地位。控制性的父母很容易让孩子感觉到不被尊重,而给孩子评星、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孩子都是不平等的、有位置差的。所以例如催促孩子、命令孩子的语言(如快起床啦、快吃饭啦、快写作业啦等),对于小学的孩子可能是爱理不理,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会反应激烈,他们会说“你凭什么这样说”、“别吵了”、“怎么那么烦呀”等来反驳,这时父母会感觉怎么孩子突然变得不乖了,并因此吵起来,这时会激发青春期孩子的矛盾,让他们青春期的特点往消极方向发展。那怎么样才是平等的谈话呢?如与陌生人的谈话、与平辈长辈的谈话等,都是平等的,要以这种方式对待青春期的孩子;
二是学会倾听,让孩子表达自己。倾听非常重要,这决定青春期孩子是内向还是理解他人。提倡反应式倾听,先察觉自己的负面情绪并接受它、把它放在一边,然后马上对孩子说出话的情绪作出反应,如“你是不是感觉很伤心”、“是不是感觉很焦虑”、“是不是感觉有点烦”等,这时候孩子就愿意打开心扉、跟父母倾诉、表达自己,这时候青春期的特点就会出现,这时候父母一定不要评价,要认真倾听,不评价,让孩子说个痛快,这时候孩子会慢慢调整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很容易出现一种情况,父母会帮孩子预判,例如孩子说出一种想法,父母觉得很荒唐,如果孩子继续这样想的话会对孩子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会很有影响、会有很大坏处,就像我妈妈当时想纠正我的理想主义想法一样,父母像有一种使命感,一定要纠正孩子的想法,可是这样做有效吗?经验告诉我们,是没有效果的。这时候父母需要做的是倾听,只要认真地倾听,孩子自己就慢慢会思考了,就像当年如果我妈妈倾听我的想法的话,我可能会说“可能这个人做法有点不恰当,他没有选择生路,其实选择求生也是一种不错的想法,两种都可以的”,这时候我就会不知不觉自己的前额叶得到发育了。
三是适当让他接触社会,让他承担责任,慢慢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个方式目前只适用于跟父母关系不错的青春期孩子,如果孩子跟父母关系很糟糕的话,这个方式就没有效果了。如果孩子愿意跟父母探讨、愿意听父母的话,可以尝试亲子一起去做义工、做志愿者,感受一下帮助别人的快乐,让他自己学会承担责任,这是非常好、非常关键的做法。我做的第一次志愿者活动是在初一的时候,在火车站做引流,帮助别人更快速搭乘火车,指引方向,帮行李重的人提行李,我做了第一天还去做第二天,并带动同学一起去做,那时候的责任感是很强的,比现在还强,我会尽其所能地帮助每一个人,并感觉到很快乐,在志愿者的团队里我也认识到很多哥哥姐姐,那时候是很兴奋和快乐的,我觉得我现在的社会责任感也是那个时候培养出来的。所以在孩子青春期的时候帮助孩子接触到社会,让他承担一定的责任的话,他自己也会很愿意的,并对他以后有很好的影响;
四是沟通要持之以恒,青春期的孩子就是固执,所以要坚持。如果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是平等的、为孩子考虑的,即使这个时候的孩子很固执、偏激的,父母也要坚持,慢慢地孩子就会思考父母给他的建议和想法;
五是找到他兴趣的点,跟他建立良好关系。青春期孩子的兴趣点有3个:①有网络游戏如英雄联盟、CF、枪战类游戏等,手机游戏如天天酷跑等,②社交兴趣如QQ空间写日记、聊天等,③孩子对自我的关注、自我认知如星座、评价、心理测试等,第三个方面比较好切入,如父母可以与孩子共同参与心理测试,促进互相了解,找到共同的兴趣点;
六是可以从孩子身边的朋友入手,让他的朋友转告或旁敲侧击的让他的朋友帮助你。如果孩子已经很叛逆,根本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的话,可以通过这种方式。
最后要说的是,方法其实并不重要,如果我们父母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和矛盾之后,我们就会有比这六点方法更好的方法,我们就会很容易跟孩子建立良好关系,因为我们已经理解他们了。如果有些父母现在跟孩子的关系处得比较僵的话,可以尝试给孩子写封信,告诉孩子父母对他的理解,有可能会从恶性循环变成了良性循环。
希望父母听了这节课,会有所感悟、有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