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守着一堆的玩具,却不知所措,紧张不安的哭闹着,无法运用自己的大脑和想象力去获得。而有些孩子即便手里只有一块小木头,却也能玩得如痴如醉,一会儿把它当做一辆列车,一会儿把它当成跨过天空的一架飞机,拥有很多玩具的孩子并不开心,而没有玩具的孩子却很快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们很多成人把孩子的这种现象叫做“会玩”和“不会玩”。会玩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会给自己找一些乐子,他们可能也会有短暂的无聊时刻,但是一旦发现某样东西,他们通过敏锐的触觉和感知力以及想象力,会把这样东西赋予一种趣味,对他进行积极的探索。
前几天我家孩子突然喜欢起昆虫,读《昆虫记》、《神奇校车》里有关昆虫的;会趴到窗台上老半天观察一只土蜂,并把它的毒针拔掉,放在桌子上看,拿青菜喂它,研究它吃什么?用玻璃瓶子捉来一只蜘蛛和一只螳螂打架,看看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除此之外,这俩孩子创意真是让我佩服!他们在一堆沙子那里建了一个“秘密基地”,用碎石和小砖头块儿堆城堡,堆成各式各样的,堆好了再拆掉,再堆,路过的人无不赞叹他们的城堡精致。每次我经不住杜爸爸的私下夸赞,到“秘密基地”看了一眼他们的城堡,果然是大开眼界,跟我想象中的大不一样,远远比我想象中的丰富。而且,他们还热情地做起了解说,部分是什么名字,是做什么的,看得我目瞪口呆。
其实,很多小朋友小的时候都很有创造力。也许宝妈们还会记得,孩子在吃饭时突然说:“妈妈,看这块面包像不像小船?”孩子会把铅笔分颜色放在一起,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会把树叶摘下来,盖在一只蚂蚁身上,说那是它的被子……类似的情景可能有很多。
可是,还没等孩子彻底长大,他们的好奇心,发现周围的趣事的能力逐渐在衰退。对什么都不感到有趣,经常觉得无聊。于是,同各种各样声光电的玩具,到电脑、手机,从刚开始的看短视频、到看长的动画片、再到打游戏上瘾,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好像越来越少了。
造成这种改变的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不了解孩子。
1.盲目的爱
有的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有很多玩具,我觉得愧对了孩子似的。只要自己家的孩子一张口要买什么玩具,立马无条件答应。觉得给孩子买些玩具,孩子就有了玩伴,就是对孩子的爱。其实不然,给他更多的玩具只会增加他的焦虑不安,他可能会因为新鲜而对新玩具产生短暂的兴趣,但是由于缺乏想象力而无法发现新玩具的玩法,他们对玩具的兴起很快就会消失。爱本身是不够的,尤其是盲目的爱;同样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更多时候可能意味着剥夺了他勇于探索和发现的强烈欲望。
2.手机保姆
有一次,跟一位朋友一起吃饭,他带着自己三岁的女儿。小小的孩子把鞋子脱掉,坐在凳子上,一会儿又把鞋子穿上,一会儿又脱掉,在座位间跑来跑去。这可能是小朋友在玩鞋子游戏,你可能他觉得这么多椅子在这儿排排坐,他从中间穿来穿去挺好玩的。但是孩子的爸爸,这严厉的制止了他:“乖乖坐在椅子上,别跑来跑去的!”他的制止孩子并没有当回事儿,爸爸又来了第二招:“来,来,来,过来玩手机。”孩子听了他的话,果然快速的跑了过来,熟练地把手机解锁,看里边的抖音。服务员把菜都上来了,孩子还是不吃,两只手捧着手机,一直把眼睛盯在屏幕上看抖音视频,爸爸没办法,只好把孩子爱吃的几样菜送到孩子的嘴里。爸爸还自豪的说:“这孩子,就玩手机最乖了!”我提醒他,音量开的太大了,而且孩子看的视频全是“快放、变音”、内容也是成人看的,幽默笑话一类的,手机里不时爆发出一阵夸张的大笑声,很难相信三岁的孩子们看得懂。孩子他爸爸说:“没办法,我们都忙,没人管他,只有让他看手机了!”
这样手机保姆长期照顾的孩子,就需要不断的刺激。如果缺少了这种刺激,他们就会觉得生活索然无味,这也是很多初高中生打游戏上瘾的原因之一。这些孩子会完全无视身边事物的丰富多样性,不能通过自己的视觉触觉和想象力以及体验去和周围的事物发生链接,更不会对周围的事物引起兴趣。要知道,孩子“真正”的需求之一,就是建立在这种多元化的敏感关系之上的。
经常能看到孩子的生理需求,比如孩子病了,发烧了,吃的少了,冷了,热了,在这方面给予太多的关注,但不容易观察到孩子的精神需求,而孩子的这些心理需求同样重要。很多孩子看起来很正常,但是心理极其脆弱,因为一点点外界原因的刺激,就会使他们的性情大变,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来。所以,当孩子焦虑不安,哭闹紧张时,正是需要我们耐心陪伴的时候,千万不可聘请手机保姆。
3.鼓励和引导
鼓励和引导孩子去创造前提是真正的懂孩子的需求,读懂小孩子的内心,只有这样才能读懂他们的行为,才能去做鼓励和适当的引导。
我常常发现小黑的表达特别有创意。比如说食物吧,他会把他想吃的食物画在一张纸上,在旁边加上小方框,在吃过的食物后面的小方框内打一个对勾,没有吃过或者很长时一段时间之内都没有吃过的食物后面空着,然后,拿来给我介绍,告诉我们他画的是什么?那些植物后面有空格的是什么意思。当他介绍完,我会说:“原来是这样子!我明白了,你想吃什么,这些好长时间没吃了……这样画出来太清楚了。”我的这些话其实就是对他创意表达的一种鼓励和引导。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陪伴也是最有价值的投资,多多陪伴孩子,读懂孩子的需求,不盲目爱、不去寻求手机当保姆、多鼓励和引导孩子的表达,他终会成为一个真正可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