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上班,接到一个咨询工作的电话。那天我的心情特别烦躁,又赶上电话里那个人没完没了地问东问西。
我心里的无明火开始蹭蹭地往上冒,于是接下来听到的每一个字都觉得格外不舒服。
过了几天,我又接到了这个人的电话,继续询问。其实他的问题上一次能说明的我都已经说明了,这一次不过是补充一些细节加上再次重申。
按常理来说,问过的问题再问一遍应该比第一次更容易惹人心烦,可是恰好那天我的心情很好。于是无比耐心地反复解释了很久,直到他彻底清楚并接受为止。
所有发生的大小事件其实都只是外界的一个刺激,这个刺激会让你产生怎样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结果两个人都没过。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
为什么?就是诱发事件A与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解释的B在作怪。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另一个人可能说: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是不是我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人家会怎么评价我。于是不同的B带来的C大相径庭。
就好像我在第一次接到电话时,情绪的烦躁其实主要源自我当时心情低落还屡遭打扰,从心态上可能对任何事都是抵触的。
而第二次因为心态上的平和,所以就能够接纳他的反复询问。同样是那个人的连续发问,我两次产生的反应却大相径庭。
所以,哈姆雷特虽是一个人,可是一千个人读就可能会有一千个看法。
《吕氏春秋》里记录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所为,于是便暗中观察邻居的一举一动。
他看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脸色和神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就连说话也都是闪闪烁烁,都像是偷了斧子的。
可是后来他找到了自己丢失的斧子。第二天再见到这个邻居,就觉得那人的一言一行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了。
你所感知到的外界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倒影,你是怎样的,你眼中的世界就是怎样的。
认知和心态这么重要,所以如何建立就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命题。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合理的认知和情绪的建立同样需要从点滴的改变做起。
首先,可以思考一下哪些部分是自己可以把握和掌控的。
譬如一项很艰巨的任务,想想虽然都头疼。但总有一些基础工作,例如数据统计等是可以自己把握的。或者你害怕被迫参加的演讲比赛,但是认真写稿,然后再背熟一点至少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对于自己可以掌控的部分,你准备得越充分,心里就会越踏实。
其次,对于那些自己把握不了的部分,请放下期待。
因为对于自己无法掌控的事,期待毫无帮助,只会增加心理负担。所有的失望都是与期望比较的结果,紧张和激动其实是一回事,无非因为预期结果的好坏不同而已。可是它们对行为的影响却天壤之别,紧张常常会坏事,可是激动往往会带来正面的影响。我们当然都希望情绪能给自己带来正面的反馈,可是在你无法建立一个积极的预期时,放下期待反而能让自己轻松上路。
最后,记得及时给自己积极的反馈。
假如一件事是个完整的圆,里面分成两个部分,你能把握的和把握不了的。赢家心态的建立过程,其实就是在你内心认定自己能把握的部分越来越大,直到覆盖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当你比上次把握得更好或更多时,及时认可自己的成长,看到自己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的跬步都更有利于建立自信。
建立健康向上的心态,还有一条秘诀是接纳真实的自己,尤其是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所以,接纳真实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才是建立良好心态的捷径。
然后,当你内心安宁了,才会看到庭前的花开花落,天上的云卷云舒;
当你不再匆忙和慌张,就会注意到路边的枝繁叶茂,花朵傲娇地向着阳;
当你满心爱意,自然能体会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作者简介:圆气少女 「天马行空的心理咨询师一枚」 weibo @-王雨晴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