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这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童年时期是一个人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因此,父母应该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熏陶,包括生活习惯、待人习惯、学习习惯等。
孩子上初中之前,家长一定要帮助他养成这6种习惯!看看你家孩子具备了几种?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一定要培养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从小事开始,自己的袜子自己穿,自己选择上学时穿的衣服,自己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遇到事情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从小就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孩子的人生早晚都是他自己的,所以让他在很小的时候有着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有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当有一天你放手的时候就不会过于担心,他自己也不会恐惧。
参与家务劳动,培养责任感
凡凡妈从小就会给孩子分配固定的家务活。妈妈对凡凡说:妈妈负责做饭,爸爸负责洗碗,凡凡负责倒垃圾。所以凡凡一直很习惯的看到垃圾桶里垃圾多了就自己去倒。
而且每次家里要置办大的物件都会开会,比如买电视,买汽车,都让孩子参与一份意见,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凡凡,一直对家里有一份责任感,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主要成员,这是我们的家,而不是爸爸妈妈的家。
很多家长都喜欢把孩子看作是无知的,什么事情都要为孩子做主,都要替孩子着想,一直呵护着。其实这样反而让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
养成阅读习惯
很多家长都知道,一些学者经常在文章里面强调:一定要让孩子大量阅读,阅读真的很重要!
大量阅读收获到的好处是:积累词汇,增强语感,提升写作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孩子12岁之前,是阅读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基础)发展的最佳时期,尤其是小学阶段,这六年,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比大量阅读、提高阅读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
只有在这个阶段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孩子今后的成绩上升才会力量强大、后发制人、潜力无穷。
可能有些家长会说,我家孩子就是不喜欢看书。那是因为孩子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家庭环境中也没有看书的氛围。
爸妈们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爱读书的好榜样。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书,不用限定孩子必须看经典名著,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只要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能够静下心来看书就可以了。
学会选择,懂得取舍
皓皓的爸爸每次带皓皓去超市之前,都会和皓皓做好约定。他会对皓皓说:我们这次去超市,你只能选择一样东西,薯片或者玩具。如果你选择了薯片,很好,你吃到了很美味的东西。如果你选择了玩具也不错,因为玩具可以玩很久。
皓皓第一次选择了薯片,而且爸爸让他在众多品牌和众多口味里快速挑选。第二周,他再次和爸爸去超市的时候,他选择了玩具。
我们的人生不可能同时拥有很多东西,人长大的过程就是要一次次面对取舍,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也是培养他的一种思考习惯,这对他以后的人生中,在重大选择的时候就会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而越早有自己目标的人,成功的几率越大。
有规律的生活
帮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饭,几点做作业,几点阅读,几点睡觉。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坚持下来并不容易。但是如果孩子能习惯了这样的生物钟,不仅对孩子的身体成长有好处,而且对他长大以后做事的规划性和统筹安排性都是有极大好处的。
有规律生活长大的孩子,做任何事都会自发地制定计划,而且比较有耐力。
对于孩子能坚持制定和完成计划,家长一定要从小就给予极大的肯定和鼓励,甚至奖励,这会是难能可贵的优点,在长大后,有计划并能坚持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学会倾听,乐于助人
每个孩子在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及对世界的认识时,都会急于要与人分享,聪明的父母永远懂得细心和耐心地听孩子说话。倾听孩子说话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家长倾听了孩子说话,也要告诉孩子耐心倾听别人说话,你要告诉孩子:别人的想法听起来也会有趣的。
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让孩子懂得帮助别人,这样的孩子谁都会喜欢的。长大后,懂得倾听别人、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会有超高的人气,会拥有更多人脉。
由此可见,阅读的习惯养成是多么的重要。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会阅读的孩子会学习”。这里面的“会”字,不是当“能”解,还应该当“擅长、善于”讲。为什么擅长、善于阅读的孩子就善于学习哩?我们现在都在强调“自主学习”,什么是“自主学习”?从“自”来说,就包含有“自觉、自力、自控”意思;而“主”,就有“主体、主人、主见”之意。会阅读的孩子一定是自主性很强的人,学习能成为他们的绊脚石吗?
读书到底有用吗?用十句话告诉你读书的真谛:
1、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2、今天多学一点知识,明天就会少说一句求人的话。
3、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你说这样的阅读究竟有什么意义?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你读过的书其实早已融入你的骨血,只要一个触动点,就会喷薄而出。
4、有人问,女孩子上那么多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市,打一份平常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我想,我们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 ,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5、拓宽灵魂的广度和宽度,能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
6、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7、读书,让我即使没有富庶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让我清贫至今也朴素至今;平凡至今也善良至今;渺小至今也强大至今;甚至日后嫁人,此生智慧和善念就是我的嫁妆。我未入过繁华之境,未听过喧嚣之声,未见过太多生灵,未有过滚烫心灵,但书本给了我所有智慧和情感。
8、如果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不是说书本本身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没有完全认同这个现世和现实,你还有追求、还有奋斗,你还有不满,你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另一种生活。
9、我读书为的就是不遇到我不想遇到的人。
10、读书,是为了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知道了阅读的作用,那么现实中我们阅读的情况怎么样呢?统计的数字是令人尴尬的:
根据2015年的数据,中国成年人年均阅读图书不到5本。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韩国为11本,法国、日本约8.4本。这几年电子阅读物普及,中国的情况如何哩?阅读的人数上升上,但是阅读的人均量下降了;阅读的“碎片化”现象严重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我们不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其实不然,我们比较重视的,一些家庭可以说是非常重视。可是,我们的努力并没有得到正常的回报。我们从来都是把读书与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的,可是非常恐惧的是,我们的学习生活并没有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什么乐趣,提起学习,孩子们心中都是当它跟“苦”“乏味”是同义词,甚至于会产生“恐惧”,所以一些孩子也惧怕阅读。对于孩子的阅读,家长也是“要求”的多,“逼”的多(现在什么东西才会“要求”的多“逼”的多?孩子们心中是自己不喜欢的,不感兴趣的,而家长和老师认为有必要东西),不少孩子是把“上书山”与“下题海”是等量齐观的。
看来,我们把阅读当成学习能力来培养的多,把它当成习惯来养成的少。由此看出,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是多么地迫切!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我们从阅读习惯比较好的外国人那里找点借鉴
人均年阅读64本的犹太人
犹太民族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但犹太人民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无论在全球金融界还是科学界,都卓有建树,这与犹太人独特的家庭氛围相关。据悉,在每个犹太人家中,当小孩稍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上一点蜂蜜让孩子去舔,这种仪式意味着“书本是甜的”。
俄罗斯,人均年阅读55本
无论车站、地铁、游船、公交车、广场、公园,都能随处可见读书的俄罗斯人。俄罗斯人曾自豪地说,“读书是俄罗斯的悠久传统和民族习惯,是一种高尚的享受。而且已变成了他们生活内容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德国,人均年阅读47本
德国人酷爱读书得益于德国父母对孩子的从小培养,“陪子阅读”是德国家庭很重要的日常生活内容,年轻的父母绝不会为忙工作忙挣钱而放弃“陪子阅读”。从幼儿时期开始,日常及睡前给孩子读故事是父母必做的事。再大点的孩子,则由父母陪着一起阅读,父母还会提问题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在他们看来,让孩子从读书中得到快乐比什么都重要。据德国读书基金会公布的调查数据,德国有81%的家庭每天陪子阅读。
我们从上面的例子中不难得出结论:阅读是一个习惯,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我们的家庭教育(特别是与父母的教育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以为,也许我们应该转变一下观念。
如果我们把阅读当成生活中必须的一种行为习惯来养成。
如果我们把阅读当成生活中一种休闲方式。
如果我们把阅读当成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
如果我们把是否阅读当成能否高质量地、有意义地、高贵地生活的追求目标和评价标准。
还有许多的“如果”,假如这些“如果”都成了现实,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伴随着孩子们的生理成熟而成长起来的心智、思维、品味、修养、能力,将会让人多么地艳羡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