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得到》精品课,最后一节讲了何为有限阅读,
作者给出的定义是能记住,能输出。他又指出了有效阅读的两个步骤,1,理解和互动。2,把内容记住和输出。怎样理解和互动,最简单的部分就是做笔记,记感想。我觉得这句话特别好,至于哪好,我也说不上来。不过这没关系,摘录下来,有空的时候把它拆解看,好总是有理由的。这是和信息的轻微互动。
如何进行深入的互动呢。你可写写哪里好了,哪里引发你的兴趣,这段信息很新鲜,比喻很贴切。这个过程只有你愿意停下来,稍微思考就能办到。这其实就是让新知识和你脑海中已经有的东西来一次互动。把原来的东西看得更不清楚,经过这个过程,以后再遇到类似信息,你会想起以前在哪里看过。这样形成习惯,新知识和旧知识连接和互动会越来越快。长期积累,你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特别有想法的人。
我记得吴伯凡讲过一句话,大意是把不同的知识用线把他们串起来,这样不容易丢失,容易记住。想想自己的阅读经历,基本上就是看看而已,看某某大V推荐这本书好,就买来, 有时还看一看,有些就束之高阁了。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游手好闲的学习。像我昨天写的那样,整个意识处于漂浮状态。很难与事物建立深入的链接。
最后,作者指出了,输出的两种方式,相信大家都能猜到。写作和口语表达。写作要求的整合信息和逻辑思维能力强。口语表达要求故事性、画面感高一点。持续记笔记,会慢慢发现自己对信息越来敏感,能和信息本能地来一点互动,人信息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这时不让你输出就很难。随便一写就是几千字。如果你是爱说话的人,现在的问题不是没话说,而是如何避免成为话唠。
我平时就是没话说的人,看过好的文章,觉得很好,说不了哪里好,感慨一会儿就过去了。平时和人在一起的时候,也觉得没话可说,有时想说一些话,又担心自己讲不好,舌头打结,在心里反复琢磨,更没有勇气说出了。这种模式一直伴随着我。最近参加了多维口才训练,在和教练互动时,教练说什么话,我马上很急促地说“对对对,是是是“。今晚教练赫兮和学员视频连线,教练和每个学员一对一沟通。轮到我时,教练给了我点评和建议,我都觉得很对,只是说“嗯,是的”。不知道如何积极回应,而不仅仅说是。最后问我有没有问题,我说没有。好像整个人处于被动的状态。正好本周武志红心理学课讲攻击性,他讲了攻击性就是生命力,没有攻击性就是把自己包裹的太严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