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标题,来自于我的一个老师。
她常年坚持阅读,即便在公司、业务全线高速开启的状况下,一年累计看书依旧达到300多本,并且结合自己的大量输入迅速生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应用能力,阅读量之大,阅读质量及应用能力之高,让人瞠目。
盘点我们自己日常的看书效果,别说一年300多本,30多本对很多人来说都很难做到,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别着急,听我给你一一拆解:
Part 1 阅读进度慢
阅读进度慢,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我们的知识体系太过薄弱,导致看书的过程中会觉得阅读效果差,进度慢,感觉自己看哪都是重点,看哪儿都想划线标注重点,这样的阅读状态,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有亩有?(灵魂拷问ing...)
我们终其一生努力的结果,就是通过提升我们的认知思维让很多事情,由难变得容易,而这个由难变易最终思维要经过4个阶段跃迁:
1. 动物性思维
动物性思维,又称为本能思维。
本能思维,字面意思就是做任何举动和行为不经过“大脑”,想哭就哭 想笑就笑 想发脾气就不分场合。所以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说对方做事不经过大脑,其实就是本能思维在主导,没有理智。
2. 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即做事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认知、评判标准,面对任何事情你开始有了你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和价值观。
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是很多人在努力的过程,也是我们不断学习、不断经历想实现思维跃迁的原因。
3. 社科思维
4. 宗教思维
阅读进度慢,就是因为大脑理性思维欠佳,所以才会出现到处都是知识点的感觉,想要解决阅读进度慢,唯有通过大量阅读、付费学习、以人为师,不断更新你的知识体系,拥有完善、系统的理性思维能力。
Part 2 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通常有两种情况:
注意力被外界分散或者学习的内容有难度、容易走神
针对上面两个问题给大家的几个建议:
1. 不要让自己太舒服
什么意思呢?看书是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需要有一定的学习环境或者极强的自我克制力,如果你随便瘫倒在哪里看书,最终的效果一定比不上你认认真真坐在书桌前,所以看书环境很重要。
2. 手脑并用
很多人看书的时候,是眼睛一直在用力,但是大脑压根没有跟上眼睛的节奏,导致看完一遍以后记不住、没印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启用你的大脑思考模式。
真正进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会有很多的心流时刻,所以想要高效阅读,你需要:
每次阅读的时候都要准备一个灵感笔记本,当你看书的时候,一边看一边划线,同时针对划线中比较深刻、难懂、或者特别精辟触达到你内心的东西可以直接在灵感笔记里面摘抄记录,包括你自己的灵感。
每完成一个章节的时候,可以尝试用你自己的理解把你记录在灵感笔记里面的东西,梳理成一篇文章或者摘抄笔记也OK。从书本的看,到你自己的所思、所想,到输出文章和笔记,你已经完成了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针对书中划线的部分,可以方便我们整理在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者翻看查阅,相当于将书由厚读到薄的过程。
3. 带着目的看书
我们会发现一件事,就是咱们做事儿的时候,当你目的性很强,你的做事状态和效果也会特别明显,读书也是一样,切忌无用、无目的的阅读。
按照阅读的门类,我们可以把它分为4大类:
主食类书籍
即对我们整个思维和认知能力提升非常重要的书籍,比如当下你的痛点是人际关系处理,主食类书籍就是解决你的职场困惑和情商等一系列的书籍;
甜食类书籍
甜食类知识,即环节我们的内心压力,比如人文、社科、自然类书籍
蔬菜类书籍
即更好的辅助我们消化我们的主食,所以多以工具类书籍为主
休闲类书籍
即让我们更好的放送、休闲,比如杂志、图册等书籍
面对纷繁复杂的门类,我们一定要坚持一项原则:读自己当下最需要的书
很多时候,我看到身边很多朋友容易陷入知识焦虑,生怕哪个知识点自己错过,所以深陷别人的需求中,把自己累的够呛且没有结果,根本因为就是你没有带着目的去学习。
自己缺什么就补什么,学什么东西你立马能有结果,为什么呢?因为你当下学的就是你迫切需要的,就跟考研、高考一样,为什么你愿意举所有之力去学,就是因为你必须去学,而且立马能看到结果,形成正向反馈。
正向反馈会刺激我们有更大的兴趣去学习,形成正向循环,这是一种顺人性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倒逼自己、盲目学习。
不定期盘点自己当下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学,切记贪。眉毛胡子一把抓只会让你越来越焦虑,因为付出和你的结果不成正比。
4. 主题式阅读
想要了解一个模块,最好的方式就是主题式阅读。主题式阅读,它能够让我们更加系统的掌握一个知识模块。
举个例子,你想学习商业思维,找出商业思维这个领域中排行靠前,且评分居高的3本书,作为你集中学习的任务。
通过阅读完这3本书,你能够从不同的读者角度找到关于这个领域的见解,如果有大家共同提到的书或者这个模块的内容,恭喜你,这个模块或者内容就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也是这个领域的关键知识点。
任何学习都要具有辩证和批判思维,不能只听一家之言,就觉得全世界都是这样去想。倾听来自不同领域的声音,并且从书中找到共同提到的参考书籍,那个就是关于这个领域的底层思维书籍,如果有时间,把提到的这本书找出来阅读,它是掌握这个领域的命门秘籍。
5. 提问式阅读
我们通常看书,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拿起书就读。
整个读书的过程就像读者牵着我们,说去哪儿就去哪儿,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一直处在被别人填鸭式的塞入很多知识。
提问式阅读,即拿到一本书之后,不要着急进入正题,了解序言以及书中的大纲标题很重要。
每阅读一个章节,看一下这个章节的标题是什么?
针对这个标题你有哪些疑问和思考?
阅读的时候,带着你的问题去找答案,就像游戏闯关一样,你的兴趣和专注力会好过你无目的的阅读,掌握知识牢固且不容易忘记。
同时通过提问式阅读,串联标题或者大纲,你更能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原因,以及基于什么状态写的,阅读的过程更像是跟读者一起往前经历她的新路历程。
Part 3 不知道怎么选书
选书,是一个必须的过程。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经过选书,看的几乎是畅销书,结果发现一通阅读下来,只是跟着作者爽了一下,到结尾发现原来结论、观点还是作者的,我自己收获甚微。
经过后来不断深入的学习才发现,底层思维的书籍才是真正提升我们认知最好的武器,但是 它有一个特点:比较干,干到有些人可能无法下咽,不好消化。
所以,选书结合自己的认知层次,如果你已经拥有阅读习惯,想直接触达底层思维逻辑的书,就可以挑选这一领域靠前的书籍中提到的参考文献或者书籍,因为他们大都不是从这些书中获得灵感和补给。
但如果你还没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或者还不具备这样系统化的阅读思维,可以先从畅销书看起。
畅销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通过自己的故事和案例,把你想要了解的知识变得更加易懂、通俗化。但 也正因为这样,一本书读下来,他们讲的内容不会挖的太深,怕用户看不懂,所以会有一种看完畅销书有收获又好像没有太多收获的感觉,所以 因人而异。
选书之前,可以参考出版社、作者背书、以及大咖推荐情况、豆瓣/樊登App书籍评分情况等融合因素去购买。买书的过程切记贪,选择一个主题下定决心好好去读,读完以后做好总结和复盘,形成闭环体系,扎扎实实的掌握这个模块。
最后切记贪,贪多嚼不烂,千万不要只图自己购买时的一刻爽感,仿佛下单就意味着买下这本书的内容,最终只会放在角落吃灰。
于丹层说过: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而读书就是精神和生命最好的化妆术,它虽不是唯一的路,但却是人生最好走的路。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遇见更好的自己 从这一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