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之前,本想将标题冠之以“人性本恶OR善”此般的大命题,但是面对这个讨论了数千年、仍然悬而未决的争议性话题,实难正确表述自己的思想。于是,我想到了一个更为契合的标题——卖冬瓜人。
平庸之恶Evil of banality
闲来无事喜欢看一两本网络小说舒缓情绪,昨天发现喜欢的一位作者停更了,翻看作者的微博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以下为作者微博截图:
就这样,一群智商未开化的读者、抑或是一群职业技能高超的水军,以突破人类道德底线的方式逼得一位优秀的写手不得不发表了退圈声明,最终摘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
犹太裔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在1963年出版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艾希曼审判的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平庸之恶”概念。在网络暴力早已不新鲜的今天,任何一个人躲在网络的阴影里都可以变成一个刽子手、一名施暴者、一个合格的网络暴民,他们聚集在一起,为互相之间不道德的作为提供虚假的掩护,这就是平庸之人的恶。
平庸之恶,这种恶是不思考,不思考人,不思考社会,它为作恶之人提供了栖息之地,培养了一群残缺的、不能为自己一举一动负责的人。这种恶又是平庸的,因为你我皆常人,都可能堕入其中。
卖冬瓜人
网文圈位于金字塔顶尖的几位大神,如唐家三少、天蚕土豆、顾漫、桐华等,他们或收入上千万、或作品改编成各类电影、电视剧,总之是收入颇丰。但每个行业都逃脱不了“二八原则”,网文圈更多的是一群码字码到吐血,却仍不能凭写作养活自己的作者。
盗文者猖狂、看文者素质参差不齐,这都是网文作者所面临的市场现状。他们中不少是白天上班晚上写稿,时常需要面对灵感枯竭的绝望感,甚至很多人因熬夜、久坐等原因身体负荷过大,常年处于亚健康状态。
现实如此拧巴,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坚持。我想,这不过是因为喜欢吧。经由自身的意志,构筑一个充满喜怒哀乐的世界、塑造一群鲜活生动的人物,将自己的理念与向往加诸其中,那种精神上的满足、自由,或许才是他们坚持下去的理由。
谈及精神上的自由,就不得不提到清代文人袁枚在《子不语》中一个题为《卖冬瓜人》的小故事:
杭州草桥门外有一个卖冬瓜的人,能“在头顶上出元神”。他每天闭着眼睛坐在床上,让他的元神出外应酬。有一天,他的元神在外面买了几片鱼干,托邻居带回家去给他妻子。妻子接过鱼干,一边苦笑着说:“你又来耍我!”一边用鱼干打她丈夫的头。
不久,元神回到家里,发现自己肉身的头顶已经被鱼干所污。元神在床前彷徨许久,可是因为那鱼干的污垢而不能进入自己的肉身,最后只好大哭着离去。而那肉身也渐渐冰冷僵硬了。
精神自由的可贵在于它可超脱于肉身而存在,一如神话故事里的“元神出窍”。卖冬瓜人通过在头顶上出元神,访友、应酬好不快活。但是精神本就依托于肉身而存在,一旦为鱼干的污垢所覆盖,精神自由满足也将无从谈起。
任何一个人格健全的正常人在面对各类“鲜血淋漓、重度性病、皮肤病、虐猫虐狗、肢解尸体”的晦暗图片时,很难不会有不适的生理反应。当一个热爱写作的作者,面临如山呼海啸般涌来的臭鱼干时,精神崩溃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Mercy is not always good
中学时学过一篇莎士比亚的课文《威尼斯商人》,其中有一段话我从读到的那日起就再也没有忘记过。
Mercy brings good. Mercy falls like the gentle rain from the sky upon the earth. It blesses those who give it, and those who receive it. We should learn to show mercy to others.(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宽恕他人。)
Mercy,一种备受称赞的美德。拥有此美德的实践者,面对恶意侮辱时可以岿然不动,如那常年不悲不喜、温和仁慈的满天神佛。但佛家尚有怒目金刚,儒家经典“以德报怨”之后尚有一句“何以报德”,mercy is not always good!
Mercy本身是好的,但前提得是大家共同遵守同一个道德底线,遵守同一套游戏规则。越过底线与规则之后,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似乎才能与犯规者抗衡,这是大多数人会产生的一种报复性的念头。
但现实是:卖冬瓜人在面临臭鱼干的攻击,往往束手无策。这本就是一种难解的局面,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通俗点说:想要战胜傻X的唯一办法就是,你也变成一个傻X,然后用他们的那一套战斗理论打败他们。不过是两败俱伤而已。
可,那又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