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话说:买东西永远想不过卖东西的。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总是不定时的,即使是日用品的消费频率也不可能天天买,买菜最多一天几次,而商家面对的是一天无数个购买商品的顾客,有的网商甚至一天几十万个顾客,他们早就把顾客的心理研究得十分透彻了。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只有卖家知道他的所有成本和利润空间,消费者除了售价一无所知。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买家和卖家的不平等地位。
所以说:买家永远没有卖家知道的多。
1.价格奥秘
为什么同样的手表,有的卖几百块,有的奢侈品的就要卖上几千上万元。其实产品的真实成本并没有那么高,那么我们买的是什么呢?是品牌溢价。在各种消费品异常丰富的今天,我们早已不满足于购买产品的使用价值,更看重的是品牌。品牌溢价给我们带来的是身份象征,质量保证,这些都是无形的,脱离于产品本身的价值的。
2.价格骗局
不合理定价
一个高价商品和一个低价商品摆在一起,而且看起来质量不会差别非常大,大家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低价的那个。
高价商品其实只是个“托”,它诱导了你的消费倾向,于是你本来还犹豫着要不要买这个包,变成了这两个包里选哪个,当然是选性价比高便宜的那个~
捆绑销售
最经典的捆绑销售要数虐尽单身狗的第二杯半价!很多人为了拉低均价去购买第二杯,其实又喝不完,本来也没想买。像之前我买西柚,出于拉低成本的心理看到第二个半价就拿了2个,结果第一天吃很好吃,第二天就酸的吃不下了。
折扣券
打折就是抓准了人们爱占小便宜的心理,觉得有时效性,现在打折以后不打了呢,我没买不就亏了,就不管需不需要买了再说。看到打折要关注的重点不是它打了几折,而是它的真实价格应该是多少。
3.价格博弈
抢先报价
一般讨价还价僵持不下的时候,卖家都会抛出一个问题,“那你多少钱要?”
这时候有经验的买家都会抛出一个只有卖价三分之一的价格,然后一点一点的往上加,不超过三次,(跟老板说,你看我都加了三次了)到二分之一价格左右基本上就可以达成交易了。
因为你的报价制定了一个基准,不能离得太远,离远了这个报价就没有意义了,而且如果是开高价的商品1/3-1/2算是比较合理的价格。
屏蔽选项
全世界的人都爱打折。
最经典的广告语就是不要9999,不要999,只要99,原价一折!名牌手表/手机/电视/各种XXX带回家!
不过貌似大家都知道这个是骗人的就对这个都免疫了,下次就不会再觉得划算了~
每当你觉得很划算的时候不要冲动,先把上面那段广告拿出来念一遍,如果觉得很像就不要下手了,八成是骗人的。
坚定立场
一般耳根子软的人很容易被口才好的销售牵着鼻子走。出门买东西记得要写购物清单,严格按清单购买。如果实在躲不过销售,记住不要贪小便宜,别拿啥试用装,打折卡,她说什么都是一句不需要,只买自己想买的。
我每次去莎莎都会被销售忽悠,买回来的不是自己一开始想买的化妆品,我觉得香港莎莎的销售服务态度有待提高。她们看到你不买她们推销的产品就会说你想买的没货。后来我就直接转战天猫旗舰店,再也不去香港了。
网购是解决的好方法,因为不用见销售,为我的机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