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高考季。2015年高考人数942万学子;2016年940万。
2017年又会有几百万的家庭要经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个关乎前程与命运的大浪潮中挣扎!
自1977年恢复高考近40年来,伴随着种种争议,仍然持续着每年夏初的全社会齐上阵、共作战。
作为社会这个大家庭,全员都卯足劲,希望可以为学子们保障后方稳定,快捷,方便,安全,没有后顾之忧。
小家庭人人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学子们的一言一行,全力保障他们的营养搭配、居住的环境的舒适性。
在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国情复杂、地域差别大的国家。
高考仍然是普通人最公平的一条上升通道,也可以在一定程度兑现“努力就能有回报”的誓言。
同时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对未来的希望。
在这个以分数为目标的教育体系下,出现了很多学霸,优秀的天才学生!
也使很多家长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目标,从小制定了一系列的开慧,能力提升,爱好普及……
小小的身影在每个学习班的路上,变换着各种角色努力着,以换取各种证书,与家长认为的未来进入社会的能力。
周末再也看不到运动场上淋漓畅快的笑声;也看不到对抗性质的运动中的争论与言和的友谊升级;也看不到对一株植物或小昆虫的敬仰与怜惜、呵护!
每个家长,每个孩子,每个老师。好像都被考试分数牵引着,做着每个人都认为正确的思维,然后付诸于行动!
每到考试前后,就会听到、看到。周围大人叫,孩子哭;训斥声,辩解声。好像焦虑环绕着每个人,让旁观者都有窒息的感觉!
不知道这些孩子成年以后,愿不愿意回忆自己的儿时!将来他们会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好像全社会都忘记了,孩子的心理历程该怎么安放!在以成绩取天下的命题中,应对挫折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从哪里汲取!
《南风窗》杂志进行过一次不全面的统计,在中国,每年年轻人的自杀数字是在25万,这其中不乏那些佼佼者,成绩优秀,年轻有为的。
看到这个,心理不仅打个寒颤,多好的年华,多好的时代。
他们本该有很好的机会,融入这个平台多面化的社会。
教育这个话题,应该是时下社会的最主流命题。因为关乎着每个家庭。也关乎着时代的更迭。
真希望社会和家庭,给他们(她)一些,属于自己的思维、空间、时间;学会与自己、与环境、与挫折相处。
保罗·斯托茨提出了几种提高孩子挫折商的办法:
1.鼓励教育,尽可能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2. 包容犯错,告诉孩子享受过程,而非结果,
3. 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见世面很重要,
4.挑战有难度的人任务,有难度才会有失败,培养孩子正视失败和分析原因的能力,
5.情绪控制教育,告诉孩子要控制恶果所能影响的领域,不要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乱发脾气,从而把整个生活都搞的很糟糕。
6.长跑,长跑是训练耐力最有效果的方式。
——用心,希望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