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一篇影评。当然与其说有评,不如说有感。
这是一部关于青春回忆的电影,导演本人的青春回忆。
它是五味夹陈略带回甘的,真实的人生本就如此。那些觉得青春香甜可口的人,大约仍在年少。
这是他们的青春,却和我有了奇妙的连接。文工团宿舍吱吱作响的木地板,走廊上的彩色地板革,木质的栏杆....其实部队的招待所都是这样的。每年我都要在那里住上数日,当时应该只有五六岁,记忆却如此鲜活而清晰。
这是他们的青春,可那光是一样的,好像我们的青春也蒙着那层光。我还记得赵薇《致青春》里的开场镜头。太阳透过树叶照下来,光柔得像纱,叶绿得似碧。我当时坚信这个镜头是在我们学校拍的,后来被证实是在东南还是南大,略沮丧。
还有驼铃。我们军训时教歌的必选之一。有一位同学唱此歌极好,我记到现在。还记得此君说过他的学号表明他是入学成绩第一,词中不乏得意,所以我想我们就不谈毕业成绩了吧。看老电影想起老朋友,还是值得。
你看,归根到底,青春总是青春。他们的,我们的,都一样。
这不是一部关于战争的电影,我觉得不是。
实话实说,从来都不觉得战争是冯导擅长的。这部分的共鸣有点少。我爸看完电影说,这处略假,被伏击的话不用这么长时间应该就结束了。他虽然没有上过前线,但有不少战友是战争亲历者。所以我同意他的观点。也符合我的观影感受。
不过也能理解,战争本也不是这部电影讨论的主旨。全长130分钟里,这部分也就20分钟?所以硬要讨论反战啊和平啊正义性啊什么的,应该可以洗洗睡了,或者换部电影。
这是人性的隐晦咏叹,也是长夜的一点微光。
其实和时代无关。人的本性就是如此。如果说何小萍的遭遇更多的源于自身命运,刘峰的遭遇就算是导演为我们撕下的温情面纱下的一角。让你得以窥到其后的长夜。
但导演仍然是柔软的,他始终想说的都是长夜里的微光,而非微光中的长夜。这符合我这种俗人的审美价值,大约也是他无法得奖的原因吧。
不失为一部好电影。我主要把它当做怀旧版致青春来欣赏,顺便感受一下什么叫: 彩云易散琉璃脆。
PS只想探究漫漫长夜的,可以去看美剧《十三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