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人们口中提到最多的词就是“地摊”了,没想到经常要和城管躲猫猫的小生意,如今变成了国家鼓励的“正规军”。
回想起人生中第一次摆地摊,是在2008年高中毕业的时候,高考结束后,看着一堆堆的试卷、书籍、笔记,已经完成了它们的使命,就想找个方式和它们告别。于是在校门口摆起了地摊,专门把它们卖给需要的学弟学妹们。
没想到,这些破旧的书籍试卷如此的畅销,不到一个上午就被他们抢光,那时,我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300元”。后来想想,之所以这么容易能卖出去,是因为我这在这些书籍资料中都做了详细的笔记,知识点非常全,其中有一本语文笔记更是全面的把高中三年学过的知识和好句子整理出来了,还被语文老师夸赞过,所以在摆摊时,它是第一个卖出去的。
在我的带动下,我们那一届的学生都开始陆续出来摆摊买资料了,学校门口熙熙攘攘,数学笔记、英语笔记、语文笔记等等都能卖出很好的价格,因为这是学弟学妹们的刚需。偶尔有学校的老师走过来看,都觉的这种方式很不错,能给学生们一个提早锻炼的机会,还能使得学习资料得到循环利用。毕竟大部分人都是按斤卖给垃圾回收的人员 ,如果能卖给有需要的人岂不是更好。
这次高中的摆摊经历,让我第一次明白了“交易”是这样产生的,有需要有供给,就会有交易。于是我在摆摊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后来,我上了大学,大学时期的我一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平日的时间除了用于学习考证之外,就是用来摆摊做小生意。大学期间摆摊卖的种类更多了,卖过耳饰、二手物品、书籍、服装等等。
记得当时清早拖着一大袋子去北京天意小商品批发市场,批了很多耳钉、耳坠之类的小饰品。这些批发商并非源头厂家,进货的过程中当然需要讨价还价,争取压低价格,经常吵的面红耳赤,有点像现在“快手”上“讨价还价”的表演,直到价格满意之后,我才开始大量拿货。
拿完货之后,我就拖着重重的一袋子坐30公里的车回学校,因为学校比较远,北京人又多,常常要等好几趟车,才能挤上去。上去之后又没有座位,经常站40多分钟才能到学校,到了宿舍之后,整个人就筋疲力尽的摊下去了,太累了。
货品准备好了,摆摊用的布也准备好了,我就趁着傍晚时分,步行街热闹的时候,找一个好位置去布置摊位。物品摆放好,当然不能坐以待毙,吆喝声是绝对少不了的,什么“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快来看看最新的耳饰”啥的,全都喊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