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心评课】向诗意更深处漫溯
——评公开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录播室。观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
上课流程是这样的:
导入朗读——插入同名歌曲——体会歌曲情感——导入诗歌解读(逐句解读——名诗句改画——名诗句情景描述)——诗歌再齐读两遍——作业背诵默写。
对于这节课,我认为还是有很多亮点的。
一、向诗意更深处漫溯
这首诗不长,用一节课上完,是不少老师上公开课的习惯做法。这样做的优点很明显:
1.内容紧凑,上课时间不必担心不够用。
一节课一首五言律诗。课堂上很容易以这首诗为抓手,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训练。
2.可以把诗歌的理解,推向深处。
这首诗看似简单,但却是经典。诗的内容、情感、写法、语言都可以进入课堂的教学内容。老师很容易把诗歌的解读推向深处。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撑一支思维的长篙,向诗意的更深处漫溯。
二、与歌齐飞,与画共色
1.合理利用多媒体,诗与歌齐飞
在导入诗歌学习之初,引入同名歌曲,在诗与学生之间搭建了一座桥。学生对歌曲的兴趣、对歌的感受能力都较强于对诗的兴趣和感受能力。这种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积极的,也是有益的。是多媒体的合理运用。真可谓诗与歌齐飞。
同时,课件设计简明扼要,在课堂上没有让学生在幻灯片的转换间奔忙。
2.灵活打通学科之间的联系,诗与画共色
在引导学生理解欣赏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有解读,有赏析,老师还机智地引导学生用画来表现。非常巧妙地引导学生感受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而且这一环节,学生很感兴趣,在语文课上,给了美术爱好者以表现的机会。
当然,课堂总是需要完善的,正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在下面一些方面注意一下,也许会更好。
一、精心选目标
一节课,教与学的目标是必须先进行预设的。这节课,以《使至塞上》为学习内容,在教和学上要定一个怎样的目标,我们要进行必要的构思。
1.这首诗,在这一课《唐诗五首》里,要求我们学什么
根据教材上的“预习提示”和课后的“思考与探究”,我们可以明白如下几点是编者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应该做到的:
①了解诗人王维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②反复诵读、背诵并默写诗句,读出节奏与韵味
③感受律诗的格律美,了解律诗在对仗、押韵方面的特点
④欣赏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感受王维诗“诗中有画”的风格
2.这首诗,在这一单元里,要求我们学什么
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②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感受景物之美,体会诗人情怀
③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3.这首诗,在这册教材、初中课程标准里要求我们学什么
对于古诗文的学习,尤其是古代诗歌的学习,初中阶段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读读背背,了解大意,并积累名句名篇。
综合上述三各方面,我们找三者的相通之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可以进行准确定位了:
1.反复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大意,读到能背诵、默写
2.进入诗境,体会诗情,积累并欣赏名句
当然,学到何种程度,还要根据学情进行调整,比如多数学生已经会背,背诵上就不必费太多力气;比如对王维学生如果在预习时了解好了,课堂也不必讲太多。
二、合理读群诗
其实,教材把五首诗编在一课,实际上是一种暗示。暗示我们要有整合意识,要把主题阅读、群文阅读、比较阅读的理念落实到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去。
也就是说在统编新教材的背景下,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核心语文素养的背景下,我们要贯彻一些统编教材的理念,比如“1+x”,比如一课一得,比如三位一体等。所以,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家常课,还是应试课(应试的最终目的是应那次大考),我们都要精心设计教学的目标、内容,都要尽可能高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对于这节课,我以为可以渗透“群文阅读”的理念,来个“群诗阅读”。即使这节课只引导学生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也可以引入其它的一些诗。比如在品读名句时,可以用品读“枯藤老树昏鸦”作例子,也可以引入王维的其它诗歌作为品读的练习或延伸。这样的课堂容量就更大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也更开阔。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力争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达到背诵、默写的目标,尽量不要把任务推到课下,这样课堂的有效性就会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