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我在这个问题上掉了很多坑。举个例子,也许你们也会有共鸣。
某天领导A打电话给培训总监B,对B说:“我需要那一份课程word版目录,我正在跟客户聊商务的事,很急。”
总监B:“好的,我马上办”。挂断电话后,总监B打电话给助理C:“小C,把我们之前那一份word版的课程目录发给领导A”,B顿了一下(内心想,PPT展示效果更好,我觉得能够帮领导更好的跟客户演示。),B接下来继续说,“把我们的PPT也一起发给领导A,发完后给我短信。”
C发短信给B后,总监B很开心的把短信发给领导,说,已经发给您了。(他内心很开心,他觉得这个PPT肯定能够帮助领导演示得更好,很开心,为领导考虑)。
不到一刻钟,领导A电话来了,“小B,你怎么发给我PPT呀,现在客户非常急,我这边下载不下来,我现在手头只有用手机演示给客户就够了,不要给我ppt,马上给我把word版的发过来!”
总监B非常的蛋疼:“十分抱歉,我马上发给您!”
......
这是发生在生活当中一个很实际且普通的例子。
你所想的非客户所想的!
“我认为、我觉得...”我们真的会经常好心办坏事,在这个例子当中,总监B多想一步发PPT是好的,但是他不知道领导A目前所处的现实场景和真正的需求,所以他好心办了坏事,耽误了时间。
从这个例子出发,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在跟用户沟通需求的时候,是否也经常发生这种错误了。你所想的非客户所想的?
产品经理很强的能力就是挖掘需求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如何基于现实达成?我总结了几点方法,这几点方法也给我带来了提升。
1、多次确认。把你认为,你觉得的内容再跟用户多次做确认,是否自己所想的、所觉得的对于他们来说是准确的?最终能够讲出一个故事。
2、用故事的要素来描述需求。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情的起因why、经过how、目的what,通过这些要素,把需求讲成故事。这个时候,就更能规避“我认为”、“我觉得”这种情况的发生。
3、形成习惯,把方法放到桌前,时刻提醒自己,习得合适的结构化思维。
简单聊聊这几点,以用户为导向并不是挂在口头的“我觉得”、“我认为”,而是基于现实得到的最终挖掘出来的结果。
这里只求真,没有真理。
微信公众号:PM范儿
记录一个不惧撞南墙的野路子产品经理的故事.
期待分享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