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恒过,然后能改。一个人,有过错是常态,没过错才是偶然。进步靠什么呢?主要靠改过,这是儒家非常重要的观念。孔子说颜回“不二过”,同样的错不犯第二遍。蘧瑗,年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到五十岁的时候,自己过去四十九年犯过什么错,自己都知道!这就是著名的蘧瑗知非。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在历山耕田,被尧发掘出来,禅位给他,成为一代圣君。
傅说本是一个建筑工人,版筑,就是筑墙,两块版竖起来,中间放泥土,夯实了成为墙。商王武丁年轻时以布衣身份在国中游历,认识了傅说,了解他的才华,继位后举用他为宰相,成就了武丁中兴。
胶鬲本是鱼盐贩子,因为被周文王发掘,辅佐文王,成为一代贤臣。
管夷吾,就是管仲,他本是跟随公子纠,和齐桓公小白争位的,公子纠被杀,他被关起来,在鲍叔的举荐下,齐桓公把他从狱中放出来,任为国相。士,是狱官之长,所以说“举于士”。
孙叔敖曾经隐居于海边,后来辅佐楚庄王,成就一代霸业。
百里奚呢,则是从市井之中,被秦穆公发掘,成为秦国国相,辅佐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这六人的才德,或可以王天下,或可以为王者之师,或可以为霸者之佐,但是,如果不遇到明君,没有机会,没有平台,也就是社会底层的普通人罢了。比如颜回,他也有不亚于前面所说六人的才德,但他死得早,没有遇到明君,就安贫乐道而去了。姜子牙也是到七十多岁才遇到周文王,如果不遇到文王,世间也没人知道有这么一个钓鱼翁。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为君为相,都是世间极大的责任,必须才全德备的人,才能担当,如果不是备尝艰难,历经变故,则不能成其德,不能达其才。所以当上天要把君相之大任交给一个人的时候,一定先将他置于困穷之地,内则苦其心志,让他不得舒展。外则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穷乏其身,使其不得安养。见有行事,总不让他如意,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这里“曾”同“增”。
经历过艰难困苦,则对困苦的人有同情心,恻隐同情,而生仁爱良心;总在不如意中奋进,则闻见日广,智虑日生,承受能力和处理事变的能力都越来越强,这才堪当大任。
【“人恒过,然后能改。”】
一个人,有过错是常态,没过错才是偶然。进步靠什么呢?主要靠改过,这是儒家非常重要的观念。孔子说颜回“不二过”,同样的错不犯第二遍。
孔子的好朋友蘧(qú)伯玉,派使者来问候他。孔子问那使者:“蘧老在家做什么呢?”使者回答说:“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他在家改过,还没做到呢!孔子赞叹说:“这使者!这使者!”
“周卫蘧瑗(yuan),字伯玉。年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说周朝卫国有个蘧瑗,到五十岁的时候,自己过去四十九年犯过什么错,自己都知道!这就是著名的蘧瑗知非。
随时能自省,知道自己的过错,然后不断迁善改过,就是自修方法。我们平时正好相反,别说改过,连承认自己的过错都做不到,这就是所谓“君子之过也必改,小人之过也必文。”文,就是掩饰,编一套说法,说得自己没错。君子小人都一样犯错,区别在于对自己过错的态度。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衡于虑,衡,是横,不顺。
一般人呢,做不到曾子那样日三省吾身,也做不到蘧瑗知非那样成天检查自己有什么错。只有遇到那时穷势困,仓皇失措的时候,其心困苦而不能舒展,焦虑横塞在他胸臆中,思前算后,这一难都过不去了,这时候奋然感发而振作起来,悔过自新,重新做人!精神意气,都从那愤激中鼓动出来。或者呢,别人已经给脸色了,言语中也不客气,这才晓喻明白自己错了,开始改。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法家,是执掌法度的世臣。拂士,拂,同弼,辅弼,辅佐君王的贤士。
善心每发于忧勤,祸患常生于怠忽。如果对内没有执掌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王的良士,对外有没有敌国外患,这国家常常就要灭亡。这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的核心结论:文明诞生于挑战。没有挑战,就没有文明,中国形成黄河文明,就是因为要应对黄河泛滥的挑战,所以需要组织起强大的国家。而当国家安乐,就会被蛮族入侵,所以人类的历史,就是野蛮人征服文明人的历史,罗马征服希腊,罗马又被北方蛮族征服。辽国生于忧患,征服中国北方,安乐了,被金国所灭。金国生于忧患,征服了辽国,压制着宋国,安乐了,和宋朝一起被蒙古所灭。
国家如此,公司也如此,所以对员工,要来之、富之、教之、劳之。近悦远来,让他来,来了要让他富足;富而知书礼,要教育他;最后一个“劳之”很重要,要劳动,要锻炼,要精神精神!否则,都死于安乐了。乔布斯说:保持饥渴,保持愚蠢,还要加一句:保持忧患。
我的孟子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中华书局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中国华侨出版社
孟子正义,焦循,中华书局
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