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疫情已经慢慢趋于稳定,但因疫情所带来的余震还在继续。
3月27日晚,多家影院接到国家电影局通知,所有影院暂不复业,已复业的立即暂停营业,具体复业时间需等待国家电影局通知。
暂缓、等待。
这一等就是一月有余,在疫情阴影的笼罩下,影视行业复工遥遥无期,看不到更多复苏的可能。
数据显示,2020年初至今,已经有五千多家影视公司已经注销或者吊销,是2019年全年注销数的1.78倍,全国影院票房几乎归零。
再加上资金链断裂,人工与房租成本、税务等多方压力,越来越多电影企业老板开始尝试自救,试图通过变卖资产来挽救自己经营多年的影院。
然而这相对巨额的损失,一切都显然是杯水车薪的。
损失与压力与日俱增,照此下去,影视行业它还能撑得住多久?
1.无处安放的电影院
疫情至今,在这九十多天的时间里,电影行业经历了从通知复工到准备复工再到紧急叫停,再次停工的黑暗循环,业内苦不堪言。
记得之前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文中说到一家连锁影院,平均每天啥事不干就要花掉近7万元的各项消耗,其老板在疫情的压力下最后不得不通过出售一家影院,以较低的价格来尽力弥补近几个月的损失。
“还好,我还有那么多影院可以支撑一段时间。我的很多开影院的朋友,旗下只有一个影院,最后只能通过卖房卖车来支撑。”
连锁影院老板尚且如此,其他小影院就更不用多说什么了,商品甩卖、打折线上、转换业务。承接宴席等等,但仍是杯水车薪。
4月16日,天津橙天嘉禾银河影城宣布将于2020年4月17日永久闭店。
它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据中国电影家协会的《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在被调研的近200家影院中,有超过4成的影院表示存在关门倒闭的风险。
2. 加速整合的影视公司
“倒闭一批也好,疫情的发生其实在极大程度上对影视行业是有好处的,这加速淘汰了那些无质量无技术的影视公司,经此一疫,算是净化了这个行业,往后整个影视行业格局会更加完善”,一个有过影视从业的经验的人士说到。
虽说言语很直接很犀利,但事实确实如此。
众所周知,注册影视公司的门槛低且金额少,想要成立一家影视公司基本不会有太多的难度。
以企查查的搜索数据来看,国内大大小在业的影视公司就高达近2万家,其中在2016—2019年这4年时间,平均每年就有2735家影视公司成立。
以此对比影视强国美国呢,到2020年影视公司也就几百家而已,平均每年也就几十家增长影视公司,而欧美等国的影视公司也相差无几。
如此一看,其实国内想要成立一家影视公司,相对其他国家真的很容易。
所以理所当然的在突发状况以及新冠疫情的压力下,最先倒下的必然就是这些无信誉背书、无经济支撑、无背景的三无小公司了。
对此,有业内人士就直言:“影视公司门槛极低,混子公司多如牛毛,其抗风险能力肯定也差,即便是在正常情况下,经营不善都很可能会倒闭,更何况在这种突发大事件下,对此不用过多担心。”
3.政策+转型,当下最好的自救之路
不论是对影院还是影视公司来说,等待总归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财联社4月29日讯,据中国电影报道,国家电影局召开电影应对疫情工作视频会议,会议指出,从短期看,直接经济损失巨大,全国电影院暂停营业,制片和宣发基本停滞,目前估算全年票房损失将超过300亿元。
照此下去,亏损还会更多、更大。
政府与企业合力自救,这是唯一的办法。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电影局局长王晓晖强调,要用好金融服务,与有关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加强合作,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鼓励担保和保险机构加强融资担保支持。
对于融资支持,无非就是各类融资贷款,而对于现今的各类中小影视企业以及影院,最好的融资贷款方式无非是抵押贷款,这是自救的办法之一。
其二,则是如国家电影局所说,鼓励跨地区兼并重组,加强对院线电影网络播出和网络电影发展的通盘规划,积极利用互联网,通过线上资源,推动未来电影数字化、信息化发展。
这一点已经在囧妈、肥龙过江等电影的线上放映得到印证。
最后,就是国家所出台的相关特殊扶持政策,其实关于扶持政策,全国各地都是有政策扶持。
比如在四川这边,3月初,四川省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电影业健康发展的十条措施》,提出加大影院补贴力度。
统筹现有电影、文产相关专项资金,调整优化2020年资金使用方向,对影院应对疫情进行补贴,缓解影院人力成本、房屋租金、贷款利息等运营困难。对恢复营业的放映单位加大奖补力度,对深度贫困县影院进行专门补助。
4月15日,成都市发布《关于做好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企业稳岗补贴返还工作的通知》,对经营苦难的企业给予8500*职工人数的资金补贴。
对于当下的影院亦或是影视公司企业,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资金补贴的前提下,适当的做些融资贷款,多个方面配合,尽可能减少损失。
毕竟影院所带来的感受以及气氛仍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相信只要坚持扛过疫情寒冬,慢慢复苏后的影视行业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