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4

始文化起源与渐进—原始文时代

人与人、人与大自然始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探索人与人、人与大自然如何共处的最佳方式。所谓“文化”正是在这种不断探索中形成和发展的。

人类的产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目前较为权威的人类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类和类人猿拥有共同的祖先,最早的像人的种类大约是一千万年到五百万年前从类人猿中分离出来的,这些古猿在某些时代曾经一起生活,只是其中某些种类进化成了现代人类。

人科的早期成员(前人)大约生活在700-600万年前,比如法国普瓦捷大学研究人员米歇尔·布吕内2001年在非洲乍得沙漠地区发现一块完整的原始人头盖骨、颌骨碎片和一些零散的牙齿。研究人员将这块头盖骨取名为“图迈”,意为“生命的希望”。他们还将“图迈”代表的原始人命名为撒海尔人。还有在非洲肯尼亚中部裂谷省巴林戈湖西图根山区发现的“图根人”距今约600万年前的。从目前的考古成就上看这些所谓的“前人”还不能称之为“人”,只能说是已知最早的人科物种。

直到考古学家于1963年在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中发现了能人的标本。它已有230至140万年的历史,是最早使用石质工具的人科物种,于是被命名为“能人”(能制造工具的人,拉丁文学名:Homo habilis)。与能人化石一起发现的还有石器。这些石器包括可以割破兽皮的石片,带刃的砍砸器和可以敲碎骨骼的石锤,这些都属于屠宰工具。因此,可以说能够制造工具和脑的扩大是人属的重要特征。这一发现被吉尼斯评价为:第一个可识别的人类:第一个可识别的人类是会使用工具的能人。

“能人”最主要特征就是能制造工具,而所谓的“工具”人们通常的定义是“人在生产过程中用来加工制造产品的器具”这特点充分体现了“文化”的特征。比如说“能人”所制造的用于割破兽皮的石片,带刃的砍砸器和可以敲碎骨骼的石锤等工具都具有“可共同识别的符号”。要割破兽皮就需要石片、要敲碎骨骼最好用石锤,也充分体现了“人类凝结于劳动中的智慧结晶”我们目前尚不能确定这些考古发现就是人类文化的起点,但可以确定的是“能人”作为“第一个可识别的人类”就产生了“文化”也就是说“文化”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

早期智人生活于距今25万年至4万年前。其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但仍带有一些原始特点。以尼安德特人和圣沙拜尔人为代表的一类称为典型尼人和以斯虎耳人为代表的非典型尼人。非典型尼人脑量小于典型尼人,而形态特征则更接近能人即早期猿人。一般认为,西欧尼人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个绝灭的旁支。古人打制的石器种类更多、更精细,已有复合工具;不但会用天然火,而且会人工生火;已穿兽皮。开始有埋葬死者的风俗。社会形态已进入早期母系氏族社会,已从族内婚发展到族外婚,即一氏族的成年男子集体与另一氏族的成年女子结婚。

人类的进化,文化随之进步,文化的发展又会反过来推动了人类的进化。最期智人生的文化不仅限于一般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他们还学会了“火”的应用、用兽皮服装御寒,同时开始出现了殡葬文化、氏族文化、婚配文化等。这也就是说原始的“科技文化”形成了饮食的革命性突变,由“生食”到“熟食”;服装御寒在起到御寒作用的同时肯定也起到了遮羞、美化的作用,这使文化概念更加直观。而相应的形成了“社会文化”,这种文化体现了“制度”和组织。

早期智人在其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最重要的是食品的短缺,要获得足够的食物就必须与野兽或其他的人群争斗这样协作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无疑血缘纽带是群体协作的最佳构成,同时当获得食物之后,如何理分配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食物的分配不均难免引起争斗,这就需要一个大家都能够信服的分配方式,于是以血缘纽带形成的“氏族”就出现了,它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世系群体,一般具有四个特征:祖先定向、单系氏族、政治功能、氏族外婚。“氏族”的作用不仅仅“团结”它具有经济作用,比如说如何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分工;产品如何分配等等,同时“氏族”还具有政治作用,比如说“氏族”治理、宗教活动、对外关系等。

从族内婚发展到族外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情况,一方面可以说明发展到早期智人,人类已经明确认知族内婚姻不利于“氏族”的健康发展,那么“族外婚”是让氏族的成年男子与另一氏族的成年女子结婚,这不仅很好解决了遗传问题,同时客观上还可以“化敌为友”,成为一种政治手段。

事实上任何社会都需要一个有序的管理,这种管理必须拥有相应的管理者。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由于学术届目前对这段历史还存在着相当的争议,氏族的管理者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现在比较明确的是在父系氏族阶段,氏族首领是通过民主选举而产生的,学者们认为这种选举的基本标准是:男性、健壮、勇敢、勤劳。氏族内部在作重大决策时由首领召开氏族会议,采取民主表决方式决策。到了原始社会的末期氏族社会发展成为了部落联盟,部落联盟的首领也是由部落联盟会议选举产生的。

我们所有的观点都来源于考古科学的发现,从上述情况来看,早期智人的发展不仅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而这种文化涉及以社会生活、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随着早期智人社会的发展,原始文明正逐渐形成。

晚期智人亦称“现代智人”、“新人”。指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晚期智人生活在在距今约10万年前,考古发现表明他们已能用兽皮缝制衣服;还有穿孔的兽牙和贝壳等装饰品,说明他们已达相当的生产水平和文化水平。在他们居住的洞穴里,专家们还找到一块大鲩鱼的上眼骨,说明他们已有相当高的捕鱼技术。当时的社会,男女已有明确分工,男人打猎捕鱼,女人采集和管理氏族的内部事务。由于还实行“族外婚”的群婚制,所以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是氏族的中心。这个时期,产品的深加工已成为生产技术的一大特色,兽皮从裹体到缝制衣服,解决了穿着的舒适、行动的方便问题、也使造型个性化的更为突出,于是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发生变化。在兽牙和贝壳打孔用于装饰更体现他们的爱美之心。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告诉我们,人与人的关系最早成熟的“文化”体现是系氏族制社会。这是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是按母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也是氏族社会的第一阶段。不断的考古发现印证了人类最早的文化记载就与大自然有关。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016年报道 ,伊朗发现世界最古老岩画有四万年前神兽图。法国的拉斯考克斯(Lascaux)洞穴壁画,由1.7万年前的原始人涂抹在法国西南部多尔多涅省附近“拉斯科”岩洞内壁上,是旧石器时期岩画的代表之一。洞穴壁上画着一著名的人类古老场景:一头野牛正冲向一个鸟人,鸟人附近有一只鸟站立在枝头,野牛身上则已被一枝矛剌穿,腹下流出大量的肠子,但还在拼命地挣扎,向人冲去。洞穴艺术家们用有色的土和石头研磨成粉末状,然后用水调剂成液态或膏状的颜料,少见地用红色、黄色和更多的黑色点染出鹿群的轮廓。1879年由考古学家马塞利诺·德桑图奥拉和他的次女玛丽亚发现了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位于坎塔布利亚自治区的桑蒂利亚纳·德耳马尔附近。这些岩洞在距今11000~17000年前已有人居住,在一个巨大石室里发现的壁画以红黑色调为主,描绘出各种野生动物的形象,比如野牛、马、鹿和野猪等。专家认为这些岩画创作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

这些伟大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到了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在语言、文字、艺术方面都有了突破性发展。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画足可以证明人类交流已经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过去人与人的交流包括语言,留存时间为瞬间,空间为声波可达的极限;目光与肢体,留存时间也是极短,空间都在光线条件下的可视范围,而岩画的出现让这种交流则大大扩大了时间的范围,直到万年之后我们的考古学家,仍可以通过观赏这些作品读懂是期智人的生活。

岩画的发现还证明了晚期智人在艺术方面的成就,他们对物体和生活场景的描述,是那样的准确且鲜活,同时他们还能够用色彩来记录生活,人而创造出了极高的文化成就。总之,旧石器晚期智人的文化发展使原始文明更加成熟。

结绳记事是人类最早的“记录附号”之一,虽然目前考古学家们尚没有发现“结绳记事”的考古文物,但在中国古籍《易经》中的《系辞下》就明确记载了燧人氏发明了“结绳记事”,燧人氏为“三皇之首”,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燧明国,剧此,我们可以认定的是结绳记事最早应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某个时间。那到底“结绳记事”怎么样的一种情况呢,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佐证,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加里乌尔顿在对印加文明所遗留的上百个绳束进行分析后,认为结绳记事是印加独有的文字书写系统,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这个研究结果,后来他出版了《印加结绳符号》 一书,他认为相信“奇谱”(khipu)(印加结绳)是一种由绳索构成三维空间的会意文字,二元选择、二元编码则使它类似于今天的计算机语言。

而中国的一位中学老师经过多年研究,研究出河图、治书、八卦图在没有文字时代的真实用途;考证出上古的河图、洛书、八卦图实物;考证出上古的结绳挂藏室;辨识出西安半坡出土的仰韶文化时代30个文字符号;解决了商甲骨文起源问题;找到了汉字的主要源头;依据结绳记事原理,对上古一些传说作出合理解释;将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溯到6000年前的半坡时代。他认为:在文字产生之前,河图洛书与八卦图相配合,是作为结绳记事的工具书。

人与人的交流最早与其他动物一样,主要是依靠声音、动作、接触、表情进行的,但这些交流都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一个信息无法长久的停留在一定的时间空间里,交流的范围及深度就会受到影响。我们今天能够通过电子邮件与万里之外的朋友进行交流、能够通过图书详细了解几千年前的历史,至关重要的是文字的发明。旧石器时代的“岩画”、“结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起到了文字的作用,同时也是像形文字发展的雏形。

1865年,英国考古学家、生物学家约翰·卢伯克(Sir J.Lubbock)首先提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这两个名词。新石器时代是指在考古学上“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有3个基本特征 :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发明了陶器;出现了农业和养畜业。在这个时代人类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晚期智人走出非洲之后,石器的制作和早期智人差异很大,不再是数百万年以来一直未变的简单打制、切割用途,诞生了一系列种类繁多制作工艺和使用目的巨大的变化的新种类石器。

大家都知道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这种器具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使用,原来学者们主为陶器发明在新石器时代,但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变化,这一说法已经被质疑,2009年中国考古学家们发文证明:在湖南玉蟾岩遗址出土的早期陶器进行的年代测定中,就确定了其出现的时间约为距今一万八千年。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探索,因为陶器从“玩艺儿”到用具、再到艺术,技术与技艺的完善都是在新石器时期完成的。

阿诺德·汤因比(Amold J.Toynbe) 认为,农业和畜牧业无疑是人类迄今最重要的发明。它们一直是人类生活的经济基础。人类从采集/狩猎到从事农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事采集的妇女必然对其居住地的植物的性质和生长情况非常熟悉,采集食物的人们肯定了解植物如何从种子发芽生长,在哪一种土壤里长得更好以及要多少水分和阳光的知识。如是人们开始逐步对各种植物进行栽培驯化,在大约1万年前这些工作开始在各地出现。1974年在中国浙江发现的河姆渡遗址。距离城头山遗址1公里处,还发现距今约8000年的人工栽培稻;距离城头山遗址10多公里处,则发现了距今约8000年的大量稻田实物标本,其中40%有人工栽培痕迹,有水坑和水沟等原始灌溉系统,是现存灌溉设施完备的世界最早的水稻田。另一种植物是小麦,早在公元前 7700 年被驯化并在美索不达米亚被广泛使用。

虽然动物的驯化可能在更早的时候就很普遍,史学家们认为狗早在14万年前就已经与人类生活在一起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到公元前 8000 年,山羊和绵羊已在整个亚洲被驯化。猪在公元前 6500 年被驯化。动物的驯化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依赖狩猎和采集作为谋生手段的文明现在建立了永久定居点,并依靠他们的牛和庄稼从事牧民生活。一旦人们意识到动物可以被驯服,这些生物就被纳入了文化中最基本和最普遍的仪式。例如古埃及人对猫的崇敬;这种崇敬文化将动物意象融入了他们的宗教圣像和习俗中。正如美索不达米亚的女神伊南娜的狮子。

农业与动物驯养的发展导致了畜牧业同农业的分离。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有了提高,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引起了部落间的产品交换,为私有制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前提。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犁耕农业取代锄耕农业.起初是木犁或石犁,然后是金属犁。犁的使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扩大了耕地面积,使农业生产在最适宜原始农业的平原、河谷地带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主要从事农耕的农业部落。

原先以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活动的部落,逐渐转变为饲养畜群的游牧部落。生产的专门化不仅增加了各自的剩余产品,而且扩大了各种生产者之间产品的差异,于是产品交换日益频繁。农牧业的分工,为社会分工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于是在新石器时代后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社会分工的大大减少了时间的转换成本,简化劳动,节约劳动力,对提高社会效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无论是磨制石器、烧制陶器,还是农业和养畜业从文化属性来看都是科技文化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然考古出土的大量陶器、石器还向我们展示了新石器时代社会修养、审美、艺术等文化方面的进展,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个时期在社会管理上的重大突破,那就是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在新石器时代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神话传说的繁荣。有人认为最早的神话传说是是关于大熊座诞生的传说,美洲印第安人、印欧人和西伯利亚一些民族都有这个传说,而且情节有对应之处。现在认为这个传说是由西伯利亚移民带入美洲的,至少13000年历史。比如说在希腊神话中雅典娜是众神之王宙斯和智慧女神墨提斯的女儿,她主宰着雷电和乌云,保护着农业和园艺,传授着人们各种纺织技能。古埃及人认为天地是一体的,而尼罗河是地上的银河宇宙,尼罗河是埃及人生存的命脉,也是与遥远的银河星空相连的神秘源头。地上所有生命的起源都来自尼罗河,而人死后的灵魂也将会回到银河之中。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最著名的包括“大禹治水”、“后羿射日”等等。

原始社会发展到新石器时代后期,文化发展愈发成熟。氏族社会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文化体系,在母系氏族实行的是原始共产制,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早期母系氏族就有自己的语言和名称。同一氏族有共同的血缘,崇拜共同的祖先。氏族成员生前共同生活,死后葬于共同的氏族墓地。那时人们对母系的社会主导地位有着共识、对祖先的认同、对分配的认同、对民主的认同、对宗教的认同都是一致的。在这个阶段,人与人之间没有身份地位的悬殊,也没有贫贱富贵的区分,大家一起劳作,一起分配食物。母系氏族社会这种社会生存关系,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末期,才逐渐转变为父系氏族社会。这些都体现了“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原始文明。

当原始文明进入成熟期的时候,产生了父系氏族社会,这时部落设有首长,由本部落各氏族推选有威望的氏族首领担任。首领由部落大会选举的民主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落时代晚期部落首领的权力正逐渐加强。可以说父系氏族社会使原始文明达到了顶峰。

由于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物质的分配矛盾的突出,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氏族内部各种问题的处理都需要更强大的决策力和组织能力,社会阶层的分化就成为了必然;氏族与氏族之间因资源争夺所产生的矛盾导致了争斗,战争的结果不仅是土地、水源占有权的转让,同时也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战俘,其实在整个人类原始社会阶段,为争夺生存权氏族之间武力争斗始终存在,不过在早期,“战俘”往往可能成为胜利者的“盘中餐”,到了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战俘”则成为了劳动力的一个重要来源,而胜利者则从劳动中解放出来,于是从饱腹到享乐人们的文化观念开始了重大转变,这种转变最终打破了原始文明的平衡。

我们在这里并不是想探讨人类的考古进程或是历史事件进程,而只是想通过对人类发展历史的综述来探究我们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发展历程。从“前人”到“晚期智人”历史延革来看“文化”与“文明”是两个完全不可割裂的概念。这就是文化的整体构成了文明,文化的总体发展程度决定了文明发展的程度,而文明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但是当某种文化突破了现有文明的约束,并达到一定地时,就有可能打破现有文明的平衡。

打一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文化好比是“七彩液体”,把它们冷冻起来塑造成一种容器,这种容器就是文明,我们把容器中不断加入“七彩液体”,容器“七彩液体”的多少就体现了“文明”的发展程度,但当“七彩液体”超出容器的承载能力的时,文明这种容器就有可能被打破,打破之后的容器又会怎样呢?全新意义上的“七彩液体”又将重新构建一种全新的容器,也就是一种全新的文明将会产生。

我们可以从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的发展中看到这种“文化溢出”的现象:

古埃及前王朝开始于5100年前(公元前3100年)左右时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终止于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埃及托勒密王朝。古埃及也许是世界史上第一个拥有明确的疆域和固定边界的国家。

这个时期已经进入原始文明时代的晚期,公元前2650年,法老左塞尔着手建造第一个金字塔,金字塔的建造标志着古埃及的建筑科技水平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建筑师要能掌控全局并拥有专业知识,要拥有例数学知识。他们要计算出金字塔的角度,并绘制草图。工头得告诉工人们如何使用绞车,以及用什么样的绞车将石块拉到什么位置。

建筑金字塔要有建筑师,有工头、有工人,就意味着有等级,不同的等级会得到不等的报酬。正如勒尔·兹威克在他的《千年文明史》一书中描绘的那样:知识丰富的负责人——建筑师的薪酬高于普通工人。普通工人虽然流了更多的汗水,但是他们不需要很多专业知识,也不需要承担责任。薪酬的高低取决于人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否重要。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中,人们对一项工作重要性的判断有所不同。如今经理和银行高管是高收入人群,因为高收益的、聪明的理财方式对我们很重要。而在古埃及,高收入人群就是建筑师和祭司等。

埃及人在前3000年发明了象形文字,有了这种文字,公职人员就能为灌溉设备、播种和收获撰写说明。自然也能获得很高报酬。

另一个文明古国中国可能发明文字的时间更早,这就是距今9000年左右的“贾湖刻符”。这种文字看起来并不是文字,而是一种符号,但将其与甲骨文对比我们会发现甲骨文的有些文字便是简化了贾湖刻符。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是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甲骨文”。

现代考古学界认为,中国夏朝的都城位于今天洛阳二里头,二里头遗址其遗存时代在公元前2043年—公元前1500年之间,在二里头遗址中分布着30多处大型夯土宫殿基址,有中国最早的青铜器铸造作坊,有制骨、制陶、制玉作坊遗址,遗址中的建筑分三种类型,大型宫殿建筑占地面积均在一万平方米左右,应当是夏王朝最高权力机关所在地;一种为平地起建的木骨为墙,草泥为皮的建筑,为奴隶主贵族们的住所;还有一种半地穴式建筑,以坑壁为墙,立柱搭盖草顶的房屋,面积较小,既阻暗又潮湿,可能为当时最下层人物—即奴隶的栖身之地。前536年夏朝所制定的《禹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奴隶制法典。

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比埃及人更早建立起大型城市,例如乌尔城、拉噶史和乌鲁克等城市。这里有城墙包围并保护起来的宫殿、塔楼和街道。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居民很早就修出了品质过硬的道路,供带轮车辆行驶。在公元前1000年,那儿的部分道路甚至已经是用沥青混凝土铺设的。

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它由横向和竖向的楔形图案和线条组成。这时他们已经会使用分数和小数进行计算,会建立方程式,同时也十分擅长几何。苏美尔人还计算出各个星体的运行轨迹和运行时间,制作出极其精细的日历。

古罗马文化通常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在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人向意大利南部移民,并建立城邦。雅典卫城(Acropolis),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雅典卫城面积约有3公顷(3万平方米,其东西长约280米,南北最宽约130米),帕特农神庙(Parthenon Temple)是雅典卫城上最负盛名的一层建筑,更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它出现在基督教产生以前430年,是原始宗教的庙宇,神庙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

古希腊自然哲学始于公元前6世纪,终止于公元6世纪。哲学家苏格拉底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他是柏拉图的老师,他告诉人们,每个人的所知有限,并强调人不能自以为无所不知,而是要开放地看待别人的观点和新奇的想法。该方法的专业术语叫作辩证法(dialektik),该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dialektiké,其本意为“谈话”。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他除发展了同心球几何模型外,还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物理学专著《物理学》。萨摩斯的阿利斯塔克(公元前310——公元前230)最早提出日心说。他根据三角形测量法测量得日月与地球的距离之比、并根据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以及太阳和月球的视角估计了地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阿波罗尼乌斯(约公元前262——公元前190)提出了两个数学发明:偏心圆运动和本轮、均轮模型,为天文学家解决行星视运动问题提供了基础,本轮和均轮的运动可以从数学上解释行星的各种运动状态。

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产生时间约为公元前3100年,由达罗毗荼人(或叫哈拉巴人)组建城邦,发展社会生产。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1750年左右外族入侵,印度河城邦消失,文明随之消亡。狭义的古印度文明指的是印度河文明。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著名的吠陀时代。吠陀时代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时期,约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后期约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

尽管佛教影响力逐渐扩大,婆罗门教却一直在印度宗教中拥有统治性地位。但公元前3世纪情况突然有了转变,这一转变归功于一位国王——阿育王。阿育王统一了印度帝国,并将其疆域拓宽到今阿富汗至南印度领域。阿育王让人在全印度范围内的岩壁和石柱上镌刻铭文,传播如何使生活更美好阿育王强调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此外他还颁布了一部类似动物保护法的法规。在首条法规,即一封诏书中写道:“往常在国王的厨房中,每日为准备肉酱都有成百上千只动物被杀。如今每日只杀三只:两只珍珠鸡和一头鹿,鹿也不应常杀。但今后这三只动物也不能杀。”

到了公元前2600年,更大的聚落开始形成。气候逐渐变得干旱,这迫使人们在河边生活,并组织劳动力来管理资源。并且由于印度河流域地理位置优越,向西交通便利,与中亚地区的贸易联系给印度河流域文明带来了资源与技术。印度河文明的城市采用烧制的砖块进行建筑,城市遗址内有明显的区域规划,城中居住区、仓储区、手工业区、宗教区划分明显。印度河流域文明发现的城市遗址数量很多;其中,在最大的两座城市摩亨佐达罗城和朵拉薇拉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考古界的专家,摩亨佐达罗城出现了宏伟的建筑,布置有条理的街道,以及排水沟渠和井这样的公共卫生设施。

原始文明是起始于极低下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其文化也只能反映人类极简单的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比如什么样的进果实是可以食用的,在什么地方可以捕获什么野兽。随羊人类对客观事物认知的发展,这种认知就是文化,这些文化呢然体现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之中,当人们认识到石头可以加工为工具时,石器时代出现了,当人们发现火可以取暖时,火和利用便开始了。正是这种认知的不断提高,原始文化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而当原始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发生文化的“异变”,当物质相对丰富后原始的共有思想会被 私自的占有观念所取代;当劳动越发复杂化后,分工取代了合作。

我们从四大文明古国的原始社会发展历程来看,到了原始文明后期,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社会构成、社会管理、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都明显出现了“文化溢出”现象,这种“文化溢出”越来越突破了“原始文明”构成框架,最终必然导致 “原始文明”的终结。

在原始文明状态下,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显著进步就是由部落屯居发展到村庄,再逐步发展到城市。简单的说部落屯居就以部落为社会单位进行分类屯居,而发展到了村落就已经打破了一般意义的“氏族”、“部落”概念,氏族部落里的人们在一起共同生活,而自然村里的人们分别在自己的家中生活。就变成自然村庄里的社会。

关于城市的出现有各种说法,比如说“防御”说,城为“城墙”人们建立城郭的目的就是抵御外知识的侵犯;二是“市集”说,这种观点认为“市 ”为“集”,人们为了便利物品的交换,选择了固定的地点就有了市,而为了方便交易人们会在市集周边安居,也就有了城市;第三种说法是“分工”说,认为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生产、交换需要需要集中起来,于是产生了城市。近些年来一些学者也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说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他的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提出:最初城市是神灵的家园,而最后城市本身变成了改造人类的主要场所,人性在这里得以充分发挥。他认为人们为了“敬重死去的同类”要寻求一个固定的聚汇地点,并最终促使他们形成了连续性,之后演变出了城市。

关于城市是怎么产生的,学者们还一直在争论。但不争的事实是,人类从村落发展到城市都是在原始文明阶段出现在,可以说城市的出现标志着原始文明的成熟,也意味着原始文明的没落。

“原始文明”是以“原始生产力”为核心的社会文明状态,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关系、社会文化等都只能适应于“原始生产力”。原始文明是人类文明初始阶段,基本矛盾是“生存”。这个时期一切经济活动以种族生存为根基。生产关系为以氏族、部落为单位的简单合作,生产资料为共有,此时生产力极为低下。文化内容和特征以维系血缘存在为特点。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生活以游牧逐渐开始走向定居,劳动者智力要求不高,劳动对象主要为自然物质。原始文明是目前人类经历最长的历史阶段,为时上百万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390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21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632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17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33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98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11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04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79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7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41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3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76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3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1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86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76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