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叶子聊完之后,写了这篇我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才可以如此从容不迫
叶子看了我写的字,在微信跟我说,你忘了写我最后做的总结了:
知道自己要去哪儿,路在脚下,梦在前方,安住当下,方才不负韶关。
她还说,看到别人写的自己,觉得都不是自己了。
的确,她本来就是那个在金桂树下摆杯弄盏的茶艺师。
虽然从职高学会了职业规划,养成了做年月周计划的习惯,她还是那个在天心寺跟着方丈学打坐、看茶人采茶制茶的九零后小姑娘。
她每天写的日总结,据自己称,是谜之画风。
做计划再行动的方式,早已经变成了她的习惯。
其实,职业规划并不只是这么简单,这就是我想去上课的原因,我想知道它包含些什么,我能用些什么,可以介绍给朋友些什么。
如果用科学的话来说,职业规划就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并且能够很好地发展下去,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里每一步都有一些测试工具和表格可以使用,帮我们做参考。
我在上课的时候做过一些测试,也听别人分享了自己的感受,觉得特别有意思,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第一,就是认识我们自己。
生活中,很多人都卡在了这一步上。因为这一步也是最难的。
对自我的探索,一定是要主动并且深入思考才能获得的。
很多人连主动探索都没开始,所以在生活中常常发出 “我都不了解我自己” 这样的感慨(我以前常有)
课上,将认识我们自己这部分,分为兴趣、能力、价值观三个方面,我们小组有同学认为还可以加入性格部分。
说实话,这些词我以前都知道,有时也做过某方面的测试,但很少结合在一起,系统地来分析认识自己。
经过这次课,我觉得这些测试都是非常必要的,详细的过程和思考,我会在后面来讲。
这里值得先说的有两点:
1、测试不是贴标签,只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一个手段,结果只作为一个参考,不能只用准或者不准来判断。
我就有这样的感觉,开始测出来的结果自己都不信,后来再深挖,发现内心真实的想法真是这样。
特别是价值观和兴趣这个方面。
比如,很多人觉得自己的终极价值观里,有追求经济报酬这个部分。
但当老师问,如果你有足够多的钱,财富自由了,你还想要追寻经济报酬吗?很多人立马就否定了,就开始想环球旅行,阅读写作等等了。
只有像巴菲特和芒格那样,即使拥有了很多钱,仍然会想要继续赚钱的人,才是把经济报酬放在了终极价值观里。
不过,如果再仔细想,觉得也不一定,可能对他来说,钱的意义只是数字了,他最爱的事情,其实是阅读和思考。
2、测试不是一次定终身的,随着时间的推行,我们的测试结果会发生很多变化。
兴趣会变,能力会提升,连价值观都要经过长期的修炼才能趋于稳定。所以在18岁、25岁、35岁做这些测试的时候,结果肯定都是不一样的。
因此,根据这些测试结果来匹配的职业定位,也自然会产生变化。
最开始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可让自己快速发展,能够生存下去的工作;
后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匹配自己的能力,让自己获得丰厚报酬的工作;
再后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实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人生意义的工作。
这就是这些工具带给我们的作用,它们是在我们做选择决策时用来分析的一个工具。
对认识自己是怎样的人,某些职业有怎样的特质,我们可以如何去匹配,都起到一个思考的辅助作用。
第二,适应工作,并且很好地发展下去。
工作不只是我们生活下去的一个手段,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其中来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是我们和这个社会互动的一个方式。
在金钱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你用你编的竹筐,换我种的蔬菜,就是一种技能交换,各取所需。
如果我没有什么技能,也可以去寻找大自然中的现成品,来和愿意的人交换,但是这种方法的入门门槛最低,去执行的人多,竞争就最激烈。
如果我培养出了人家没有的能力,又满足大家的需求,就可以自己定价,换一斤白菜,还是一百斤白菜,都是有可能的,因为没得比。
而这种能力,大部分都不是与生俱来的。
我们可能在某方面比较有天赋,但是一定要不断去练习、提高。投入资源在上面,才能将天赋变成优势。
在工作中不断去运用、精进,使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强,超出了大部分人,才有了议价的权利。
而在我们还没有议价权利之前,就必须要适应工作,保持稳定,利用这个时间加速自己的能力提升。
这样形成一个正循环,提升越多,回馈越高,得到锻炼的机会也越多,能力再得到提升,再有更多回馈。这就是发展。
这个道理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实施起来有很多难度。一定要细究。而且有两个方面必须确定:
1、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次做好两三件事足矣。不管是提高能力,还是培养兴趣,可不能全部都抓,什么都做不好,损失就大了。
2、一定要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为主要任务。现在的工作,早已不像以前是有铁饭碗一说的,我们的一生中,基本都会面临很多次职业选择。
不要等到选择来了才想起什么准备都没做,早点认识到这点,提前做好准备,是必须的。
第三,实现自我的价值。
做价值观测试的时候,老师导演了一部具有戏剧冲突的情景剧,让你选择你认可的人物,来发现这个人物背后隐藏的价值观。
其中更有一个细节,是当老师的提问从 “ 你觉得谁做的对 ” 变为 “ 如果让你选择其中某个人的一生来过,你会选择谁 ” 时,大家选择的人物产生了变化。
这里隐含的意思是:
第一个代表你的道德标准,就是你认为好行为应该是怎样的;
而第二个代表你的价值观,就是你觉得对自己来说,哪个是最重要的。
上过课后,我专门问过好几个朋友,你觉得“价值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发现很多人虽然常提到这个词语,却很难把它描述清楚。
前阵子在写众筹吃饭、借钱读书的小梦的经历的时候,我提到她在飞机上写的一段话。
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 “而这段时光,去经历、去开眼界、去完善三观、去打磨一些智慧、有些独立的见地、清楚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对于以后的生活,简直太重要了。”
其中这个 “ 清楚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就是对价值观最好的解释。价值观,就是一件事物在我们心中所值的价格,可以理解成重要性排序。
那这样一想,我们就会明白,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就好像甲之熊掌、乙之砒霜。有的人喜欢臭豆腐,有的人唯恐避之不及。
在我们的价值观里,是美丽比较重要,还是利他比较重要,是发展比较重要,还是舒适比较重要,完全是因人而异的。
不仅因人而异,即使在自己身上,也会因为经验不足,冲突不够,而暂时无法真正明白自己的的价值观到底是怎样的。
所以,只有经过时间的磨砺之后,价值观才会逐渐趋于稳定。
简单来说,我们只有经历的事情和冲突足够多了,才会比较全面地认识到有哪些需要比较的选项,才能辨别出哪些事情对我们更重要。
当我们的价值观趋于稳定、没有多少生存压力逼迫之后,我们便可以开始尝试,去寻找最匹配自己价值观的工作,并增强自己相应的能力,使自己可以去胜任这份工作。
因为这让我们在工作中获得的幸福感更强烈。
就会觉得做的事情更有意义。
第四,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我们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如何在这之间做好平衡?
从一出生,我们就扮演子女的角色,然后有一段时间是学习者的角色,工作者的角色占了很长一段时间,继而有人进入父母的角色。
当然有些角色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经历,而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要扮演多个角色。
在每个生长阶段,因为我们的目标不同,分给每个角色的时间也应该是不同的,而想让生活舒心,就要权衡好每个角色的比例。
多多思考是不是在某个部分投入得过多,而忽略了另外一个部分,造成了生活的失调?
那就从时间、任务两个角度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调整,应该会得到一个让自己更满意的结果。
这就是我理解的职业生涯的一个整体概念,里面的分支当然非常多,不可能在一篇文章里讲完,也不可能在三天培训+两天自学里就完全参透。
而职业规划就是在明白这个过程的基础上,对每一步进行一个梳理,解除困惑,形成一个合理的步骤,提前规划好道路。
我会在后面慢慢来理顺,相信也会有更多新的感悟。
而且仔细想,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那就是,这个过程,并不只是职业规划的流程,而是可以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爱情、生活、亲子、老年生活等等。
恋人到底该选择价值观相近的,还是价值观互补的?
到底陪父母的时间和与朋友想出的时间要不要增加一些?
用什么方法可以适当鼓励孩子自己来做决定?
退休老人还可不可以去学习或者工作?
只是因为作为一位工作者的身份,是在我们生命活力最旺盛的几十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角色,所以针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是首当其冲的。
还有一个问题是,有很多人已经工作很多很多年了,早年没有学习这些知识,没有对自己做定位和规划,现在学习还有用吗?
在职业规划中,还有一个部分,是讲转型的。
转型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重新定位,仔细观察,做出正确的选择。最好的转型,就是结合自己已有的资源、能力,在兴趣和价值观上找到匹配的工作,跳过去。
实在不行,如果发现自己以前的定位完全错误,资源和能力全都不合适,那只能净身出户换工作。
这个就需要三思而后行了,还能不能链接到有用的资源,有没有经历去提高所需要的能力。
我们做这些决定的前提是,学会了理顺了。
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要不鼓气勇气跳出去,要不安身立命定下来,不会像没想清楚之前那样纠结和彷徨。
况且刚才说了,学习这个,不止是用在工作中,还可以用在生活的各个领域。
所以,如果你感兴趣,就和我一起来研究这个职业生涯规划吧,我会不断就这里面的细分领域,和新的知识,来分享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