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网师学习两年多,前天是第一次因电脑突然出故障而没有交得了作业。当时真想把显示器砸了,很是遗憾。
这个学期选修“中国哲学”,啃读的教材是牟宗三的《中国哲学十九讲》,相比前两次内容,这次是容易理解的,内容也不多,我确信不仅能按时提交,还能得“良好”甚至“优秀”——前两次的作业成绩仅为“合格”。
未学哲学前,我就知道一个道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了哲学后,我更要践行这个道理。
为学好这门课,为准备听第三次课,我不仅啃读了“宋明理学概述”,还阅读了几十页《中国哲学的特质》,还有傅佩荣《国学的天空》的老子部分和《哲学与人生》道家部分。当然还有其他的。
虽然听了两次课,且课前都准备了,但是非但听不懂,反而更糊涂了。或许就是因为听不懂,引起了我对中国哲学尤其是牟宗三的敬爱,想买他的文集来进一步啃读。当然他的文集有二十多本,算大部头著作,陆续买吧,先买通俗易懂的傅佩荣的来阅读吧,于是买了他的《国学与人生》和《傅佩荣译解<大学 中庸>》,等过了年再买他的新版《哲学与人生》来阅读。
虽然难啃牟宗三的哲学书,尤其是写得差不多了却因电脑故障而没有提交作业,但是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快乐(可能是错觉,但我会深究到底是不是):我知道朱熹和王阳明错在哪里,甚至还知道牟宗三对他们的错也讲得不好,还知道牟宗三也有不懂的地方(或讲错的地方)。
前段时间拜读《中国哲学的特质》更是让我快乐无比,对中国文化或哲学充满自信。那些对中华民族文化没有信心的人应该好好阅读《中国哲学的特质》。